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48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识别与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弓巧娟  晋卫军  董川 《分析化学》2000,28(6):672-677
控制pH=3,首次通过同步一阶导数荧光光谱技术,有效地识别和分辨氧氟沙星的R和S对映体,是时有效地消除尿样背景的干扰。据此建立了同时识别与测定两种旋光体的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样中的对映体含量,线性范围为:0.36 ̄31.6mg/L(R),0.36 ̄2.89mg/L(S)和3.16 ̄31.6mg/L(S),实际可检测下限均为0.36mg/L,回收率97% ̄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从磷光体在基质中的分布、磷光体与基质中重原子的作用和磷光体基质中的刚性化三个方面对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评述,着重介绍了磷光体与基质之间的作用 ,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本文简述了磷光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肿瘤和其它与体内氧浓度变化有关的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并指出该技术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4.
以滤纸为基质室温磷光法测定痕量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SS-RTP)是一种发展很快的微量技术与痕量分析相结合的新技术.SS -RTP法以其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在环境污染物及药物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尤其对于痕量多环芳烃的分析十分有效.文献报道过应用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 [2]和胶束增稳室温磷光法[3]测定的方法.本文用国产快速定量滤纸作固体基质,探讨了测定萘、苊和屈磷光发光的条件,建立了以滤纸为基质的测定痕量萘、苊和屈的SS-RTP法.  相似文献   
35.
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样中的痕量氧氟沙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尿样中内源激素等物质发射强的荧光 ,严重干扰氧氟沙星的测定。经过同步和一阶导数处理 ,很好地分辨了尿样背景和氧氟沙星的荧光信号。据此提出了尿样中痕量氧氟沙星含量测定的同步 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的线性范围为 :0 36~ 3 6 μg·mL-1,检测限 0 30 μg·mL-1,回收率 10 1%~ 10 3%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2 5 %。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不同酸碱条件下8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荧光特性.发现了在不同pH介质中喹诺酮类药物的荧光波长和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喹诺酮类药物质子化作用及互变异构现象与荧光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不同酸碱条件下的两种发光形体,进而对相应的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7.
控制 pH =3 ,用同步一阶导数荧光光谱技术能很好识别和分辨氧氟沙星消旋体的R和S对映体 ,据此建立了两种旋光体同时测定的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样中的对映体含量 ,线性范围为 :0 3 6~ 2 16μg·mL-1(R) ,0 3 6~ 2 89μg·mL-1(S)和 3 16~ 3 1 6μg·mL-1(S) ,检测下限 0 3 6μg·mL-1,回收率 95 %~10 4 % ,相对标准偏差 <6 6%。发现在体内S对映体向R对映体的转化。考察了S对映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并测定了转化率。  相似文献   
38.
利用理论计算化学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N-氧自由基与卤仿形成卤键和氢键络合物的可能性. 从分子静电势、络合物分子的结构参数、络合物的作用能以及自然键轨道理论的角度着手研究. 结果表明,卤键与氢键络合物的键合能均遵循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氢键络合物作用强度大于相应的卤键络合物. 因此,卤仿与2,2,6,6-四甲基哌啶-N-氧自由基之间作用模式氢键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碘仿形成卤键的作用强度与氢键相当,因此在碘仿中,卤键与氢键两种模式应该竞争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39.
胆酸盐是一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一般含有羟基取代的类固醇骨架, 并有一带负电的尾链, 较为常见的胆酸盐有胆酸钠、 脱氧胆酸钠、 牛磺胆酸钠及牛磺脱氧胆酸钠等. 其分子结构见表1及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0.
袁雯  晋卫军  董川 《分析试验室》2003,22(Z1):360-361
在分子水平研究抗癌药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对了解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极为重要,同时也能为设计新型抗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生霉素D(ACTD)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的抗癌药物之一,它对恶性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等癌症有良好的疗效[1],抗癌活性高.人们研究ACTD与DNA作用的手段有X射线衍射法、凝胶电泳法、吸收光谱、荧光光谱[2]及NMR谱[1]等技术.运用室温磷光光度法研究ACTD抗癌机理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借助钯卟啉室温磷光探针研究了在水溶液中ACTD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同时说明钯卟啉探针可从室温磷光的角度进行DNA及其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