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145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2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出纳米金单电子器件,并测量了其伏安特性,根据单电子系统的半经典理论,用MonteCarlo法对其结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出的伏安曲线与实测的伏安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模拟方法用于单电子器件研究的合理性,此外发现,虽然单电子器件两电极间含有众多的纳米粒子,但在低压区,其伏安特性只与少数纳米粒子有关 关键词: 单电子器件 MonteCarlo模拟 分子自组装  相似文献   
132.
本文针对凸透镜主点及物像平面难以精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为理论基础,基于高斯公式,用CCD摄像机辅助的精确测量凸透镜焦距新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在焦距未知的情况下,求共轭距。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就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4.
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CO2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2在竖直加热圆管内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流向、不同热流密度等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管内径为2mm时,在低进口Re条件下,由于浮升力影响导致层流向湍流提前转变, 对流换热增强;与向上流动相比,向下流动更易由层流转变为湍流;向下流动的换热要强于向上流动,表明浮升力对换热有很大影响。对于管内径为0.27 mm的微细圆管,当进口Re高于104时,浮升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完全由物性的变化尤其是cp的变化导致。  相似文献   
135.
知识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 ,总离不开题目的训练 .但数学题如浩翰大海 ,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 ,提高学习效率 ,做一个风浪不惧的弄潮儿 ,是我追求的目标 .在平时的练习中 ,我尽量做到对每一道题进行举一反三 ,联想发散 .从中不但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收效 ,也激发了学习研究兴趣 .以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引例 过抛物线 y2 =2 px(p >0 )的焦点F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 y1,y2 ,求证 :y1·y2 =- p2 .略证 这是一道课本练习题 .显然这条直线不平行于抛物线的轴 ,故设其方程为x =my + p2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y2…  相似文献   
136.
光速是描述光子的诸多特性中的一个重要参量,由于真空中光速不变及粒子的速度上限是光速这二个重要的特性,光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断研究的长期课题.  相似文献   
13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气相环状碲团簇Ten(n=3-12)的拉曼光谱. 使用B3LYP方法, 四种Dunning相关一致性基组(包括三ζ函数cc-pVTZ-PP, aug-cc-pVTZ-PP, sdb-cc-pVTZ以及sdb-aug-cc-pVTZ基组)进行了计算. 以Te12为例, 基组是否包含弥散函数(aug)所造成的最大拉曼活性值差异仅为5.57和5.84Å4/amu, 相应的振动波数差异仅为0.34和0.27cm-1, 因此弥散函数对环状碲团簇的拉曼计算是无关紧要的. 以采取aug-cc-pVTZ-PP基组计算Te7为例, 振动波数与文献已有值之差最小仅为0.16cm-1, 计算结果与文献已有值符合得很好. 各团簇的拉曼光谱图表现出不同的谱线轮廓, 可以作为环状碲团簇相互间区分鉴别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聚合物表面自组装电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聚合物表面制备选择性化学镀电极的方法, 将具有电极结构的模板置于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基片表面上, 用紫外光进行照射, 使辐照区域表面形成羧基, 然后通过配位作用使银离子附着到表面上, 再经过紫外光照射还原出金属银颗粒, 最后以表面的金属银颗粒为催化剂进行特定区域化学镀铜形成电极. 利用四探针法测得电极的电阻率为5.063×10-2 Ω·mm2/m, 与纯金属铜的电阻率的数量级相同.  相似文献   
139.
纳米酶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  相似文献   
140.
令y为单位圆盘上正规化单叶函数族.Fekete和Szeg证明了如下的著名结果:对λ∈[0,1],成立max_(f∈y)|a_3-λa_2~2|=1+2~(-(2λ)/(1-λ)).本文研究了C~n中有界星形圆形域上的星形映照的相应问题.定理的证明有假设条件,但该条件在单复变情形下是自动满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