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78篇
  免费   4516篇
  国内免费   5524篇
化学   17441篇
晶体学   596篇
力学   1446篇
综合类   487篇
数学   3374篇
物理学   1067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966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870篇
  2017年   976篇
  2016年   1058篇
  2015年   1207篇
  2014年   1518篇
  2013年   1929篇
  2012年   2081篇
  2011年   2246篇
  2010年   1803篇
  2009年   1880篇
  2008年   2002篇
  2007年   1701篇
  2006年   1627篇
  2005年   1293篇
  2004年   1067篇
  2003年   859篇
  2002年   913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797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Mesoporous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with controllable ultra-large open channels in their nanoshells are of great interest. However, soft template-directed cooperative assembly to mesoporous nanoshells with highly accessible pores larger than 30 nm, or even above 50 nm into macroporous range,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Herein we report a general approach for precisely tailored coating of hierarchically macro-/mesoporous polymer and carbon shells, possessing highly accessible radial channels with extremely wid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rom ca. 10 nm to ca. 200 nm, on diverse functional materials. This strategy creates opportunities to tailor the interfacial assembly of irregular mesostructured nanounits on core materials and generate various core–shell nano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pore architectures. The obtained Fe,N-doped macro-/mesoporous carbon nanoshells show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52.
C72,La2@C72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密度泛涵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enerally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对富勒烯C72和内掺金属La富勒烯La2@C72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在C7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满足独立五边形规则(isolated-pentagon-rule,IPR)的C72(D6d)结构最为稳定;在La2@C72三种同分异构体中,有着两对两两相邻五元环(twofused-pentagon)的La2@C72(#10611)结构最为稳定,而满足IPR的La2@C72(D6d)的结构变成了最不稳定结构.从能级图和态密度图分析得知,笼子稳定性的变化与La原子的原子轨道与C72原子轨道之间的杂化有关.Mulliken电荷分析得知,La2@C72(#10611)的两个La原子共转移了约3个电子给C72,并且,它们几乎分布在整个C笼上,形成的电子结构为La23+@C3-72.净自旋分析得知,La2@C72(#10611)中La原子磁性完全淬灭.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兰州重力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实验环二极磁铁积分长线圈测磁装置的构成,描述了实验环二极铁的分散性测量、横向分布测量、传递函数等测量内容及测量方法。实验环二极铁采用不断地加减硅钢铁片垫补和加调整线圈电流的方法来调整二极磁铁的有效长度来改变分散性。通过垫补和测量,二极磁铁的分散性在优化磁场时达到±2×10-4。同时给出了二极铁的横向分布和传递函数的测量结果。对二极铁的设计和加工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54.
新疆玛纳斯湖水蒸发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Na^ ,K^ ,Mg^2 //Cl^-,SO4^2--H2O五元水盐体系相图,对新疆玛纳斯盐湖水进行原料分析、理论研究、25℃等温蒸发实验和自然蒸发实验,研究了该湖水蒸发过程中盐类的析出规律及湖水中各组分浓度变化的规律,为进行工艺实验及将来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5.
利用一发散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制作出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焦距的变形全息透镜,且用此全息元件实现了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变形全息透镜两个方向上的焦距随全息记录条件和再现条件而变化,分析了用这种全息透镜实现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该元件能够方便地实现任意级次的变形分数傅里叶变换。  相似文献   
56.
开设实验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介绍了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设的4门实验选修课的特点、要求以及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7.
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SiN团簇低能激发态的性质.将计算结果与前人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根据计算得到的低能激发能对SiN-阴离子的光电子能谱进行了理论指认.研究表明,SiN-阴离子的基态为1Σ态,而光电子能谱上的X峰和A峰分别对应于1Σ→2Σ和1Σ→2Π的跃迁.研究结果还表明,用含时密度泛函的方法来处理激发态的问题是成功的. 关键词: 团簇 光电子能谱 基态 激发态  相似文献   
58.
薛春荣  马丽 《应用光学》2006,27(5):385-389
分析光场与高聚物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介绍高分子与小分子在光场作用下的极化过程。对在窄束光场作用下,高分子链极化后链上各处极化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对于高度拉伸的聚合物薄膜,电偶极子模型不适合准确解释高分子与光场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为此,采用符合实际的天线模型分析高分子天线与窄束光场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推导出天线模型高分子链上一小段的极化公式,并用离散变分方法——DVM(discrete variational method)计算一个高分子链的极化分布,验证了文中推导出的分式的合理性。最后,将极化分布看作是电流在天线上的分布,计算了天线的次级辐射在空间中的角分布,得到天线模型对电偶极子模型的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59.
马捷  杨虎 《数学进展》2006,35(3):275-284
在保持非负定性不变的前提下,本文对矩阵每一元素容许多大的扰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将本文的结论和C.R.Johnson提出的部分正定阵的正定完备化进行比较,容易发现对已知的正定矩阵求扰动,本文的结论比用C.R.Johnson的正定完备化计算扰动形式上更简单,同时也给出了不同于C.R.Johnson的部分正定阵的正定完备化表示的另外一个公式,推出了这些正定完备化矩阵应具有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60.
本文研究了图有分数因子的度条件,得到了下面的结果:令k(?)1是一个整数,G是一个连通的n阶图,n(?)4k-3且最小度δ(G)(?)k,若对于每一对不相邻的顶点u,v∈V(G)都有max{d_G(u),d_G(v)}(?)n/2,则G有分数k-因子.并指出该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是最好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