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9篇
  免费   3020篇
  国内免费   2407篇
化学   12428篇
晶体学   299篇
力学   881篇
综合类   175篇
数学   1597篇
物理学   657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699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809篇
  2015年   782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1302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472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073篇
  2008年   1204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651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9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4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董澎  王柯  李军方  傅强 《高分子学报》2020,(1):117-124,I0005
利用新的单中心Ziegler-Natta(Z-N)催化剂,通过干预分子链的生长与聚集行为,可获得低缠结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初生树脂.本研究利用这类低缠结UHMWPE,通过设置不同的烧结温度(Ts)来改变熔体缠结状态,并探讨了链缠结程度对烧结制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S=220℃下,UHMWPE样品发生显著的复缠,造成高缠结度;而Ts=170℃下,初始低缠结状态能够得以充分保留,从而获得了缠结度具有明显差别的不同样品.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表明,在Ts=170℃下,低缠结度有利于在随后等温及冷却结晶过程中生成高熔点(最高达141℃)晶体与高的结晶度(最高达65%).力学测试表明低缠结度制品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其中屈服强度提高72%,拉伸断裂强度提升139%,弹性模量提升162%以及断裂伸长率提升36%,实现了同时增强增韧.这就提供了一种从调节链缠结温度实现UHMWPE烧结制品高性能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王莉莉  朱平  董侠  王笃金 《高分子学报》2020,(1):1-11,I0001
长碳链聚酰胺(LCPA)作为聚酰胺的特殊品种,较长的亚甲基链和极性酰胺基团使其兼具聚烯烃和聚酰胺的双重特性.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拉伸诱导结晶现象对长碳链聚酰胺及其共聚物的强度和弹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深入认识其在外场下的微观结构响应对该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拉伸诱导结晶作用,该专论主要基于本团队2010年以来在长碳链聚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拉伸诱导结晶工作,并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涉及拉伸诱导结晶现象、拉伸诱导结晶的影响因素、拉伸诱导结晶与力学性能的构效关系及拉伸诱导结晶的表征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3.
By using light sensors of the cellphone, we build a simple photometer which can be used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experiments. We have performed 5 replicate measurements of iron with phenanthroline to verify 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We find the absorbance of the sample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iron with a R2 value around 0.999 and the RSD of 2.81%. The result is 4.94 μg·mL-1 with spectrophotometer and 5.11 μg·mL-1 with our photometer. The photometer is simple, convenient, accurate and realistic by using a phone as detector, which can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pectrophotometer in the laboratory class. The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spectrophotometer by the DIY photometer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994.
开发了一条合成天然产物Uncinine的新方法,基于此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丁烯内酯衍生物.通过噻唑蓝(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分析了其构效关系.其中,3-吗啉甲基-4-(4-叔丁基苯基)亚基丁烯内酯(9l)对MGC803的IC50为2.9μmol/L,对胃癌细胞MGC803、HGC27以及SGC7901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增殖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的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具有较小的毒性.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9l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依赖Caspase 9/3激活.  相似文献   
995.
铂原子单层的核壳结构催化剂因其高效的铂原子利用率和优异铂质量活性而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领域.在该系列材料中,钯@铂核壳催化剂具有更优于纯铂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因而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钯原子在热力学上更倾向于富集到材料表面,钯@铂核壳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及原子扩散的途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探究了热处理条件对钯@铂核壳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并确定了原子扩散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原位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STEM-EELS)证明了在250 oC的氩气氛围中,钯@铂纳米颗粒中原本清晰可见的1–2原子铂壳层已经消失,并伴随着颗粒表面钯铂合金化的形成.因钯金属可以吸收氢气而导致晶格间距的展宽,钯@铂核壳结构的破坏也可以通过氢气氛围中的原位X射线衍射谱中(111)衍射峰的展宽和位移进行判断.对钯@铂核壳纳米催化剂进行一系列温度的热处理结果显示,核壳结构的破坏在200 oC左右开始,并于200–300 oC之间急剧发生.一氧化碳电化学氧化脱附实验表明,热处理之后的核壳催化剂表面的一氧化碳氧化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的正移,也证明了热处理之后催化剂表面电子结构的变化.核壳结构改变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也通过旋转圆盘电极进行了测量.相比于未经处理的样品, 200 oC处理之后的钯@铂核壳催化剂在0.9 V电位处的质量活性损失了约37%.进一步提高热处理温度至300 oC之后,钯@铂核壳催化剂的质量活性只有初始状态的44%.本文揭示核壳结构中因热处理而导致的原子扩散现象,并为燃料电池中核壳催化剂的应用及膜电极的制备工艺条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Zhu  Hui  Liu  Dong  Li  Yue-Hua  Cui  Guang-Hua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2020,45(1):19-29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 Two Ag(I) complexes, namely [Ag2(L1)2(HMIP)2·H2O]n (1) and [Ag2(L2)2(HPA)2]n (2) (L1?=?1,6-bis(2-methylbenzimidazol-1-yl)hexane,...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可控的方式精确调控纳米粒子的结构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鼓舞人心的课题.尽管单原子或两、三个金属原子的精细调控已经在金纳米粒子中实现,涉及三个以上金属原子的取代(模块取代)还没有报道.本工作报道了环己硫醇配体保护的Au48(CHT)26的合成及其通过赝反伽伐尼过程的模块取代.单晶结构揭示模块取代的产物与母体团簇共用一个相似的Au31(CHT)12主体,但剩余部分不同(Au6(CHT)11 vs.Au16(CHT)14).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模块取代抑制了Au48(CHT)26的光热过程,却增强了它的发射,赋予了所合成团簇更好的双(多)功能应用潜力.光热效应的减弱和发射的增强也暗示了这两种作用能够彼此至少部分转化,对于研究这两种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8.
共轭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可溶液加工等特性在有机光电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本工作采用Stille偶联和Suzuki聚合反应,合成了两个由经典发光基元苯乙烯片段和共轭吸电子结构基元苯并噻二唑共聚的高分子材料聚(1,2-双(2,5-双(异辛氧基)亚苯基亚乙烯基-2,1,3-苯并噻二唑))(PVBT)和聚(1,2-双(2,5-双(正辛氧基)亚苯基亚乙烯基-2,1,3-苯并噻二唑))(nPVBT).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元素分析及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PVBT和nPVBT两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约380℃.由于烷氧基链的存在,两个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及成膜加工性.PVBT和nPVBT均表现出优异的发光特性,最大发射波长在590~605 nm范围,溶液下荧光量子产率为23%~35%,固态薄膜下量子产率为12%~20%.以这两个高分子材料薄膜作为活性层,所制备的顶栅-底接触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显示出典型的p型电荷传输性能,空穴迁移率可达1.1×10-4 cm2·V-1·s-1,开关比为103~104.本研究为发展高性能光电集成高分子材料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动有机光电集成器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静电吸引策略将具有高度分散性的原子精确纳米团簇[Pd3Cl(PPh2)2(PPh3)3]+(Pd3Cl)负载在介孔SBA-15棒上。结构明确的Pd3Cl/SBA-15催化剂在以水作为溶剂以及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Sonogashira碳-碳偶联反应展现了较好的催化性能以及循环性。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Pd3Cl团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证实内核的Pdδ+(0<δ<2)与配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催化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以Al2O3-TiO2混合物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负载Pt制备出催化剂涂层,再将其涂覆到堇青石蜂窝载体上制备了整体式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NH3-TPD、SEM-EDS表征。研究了催化剂涂层中TiO2含量和Pt负载量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的含量为5wt%,Pt的负载量为1wt%的整体式催化剂在室温(5~35 ℃)、甲醛气体进口浓度为50~300 mg·m-3和体积空速为10000 h-1的条件下,甲醛去除率达98.4%以上。连续反应150 h之后催化剂仍可保持良好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