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5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7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以及渗透主方向的确定对研究岩体渗透性大小及各向异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介质岩体的渗透性能将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本文运用离散裂隙网络模拟的方法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3#钻孔附近裂隙岩体进行了渗透性质分析。通过对3#钻孔1715~1780m段压水试验数据的反演,标定了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中的裂隙渗透参数(导水系数T)。利用标定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对场区裂隙岩体进行了渗流模拟,确定了该区域裂隙岩体的渗流表征单元体(REV)的尺寸大小以及渗透主值和主渗透方向。运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计算得出的渗透主值的几何均值与现场压水试验计算结果较接近,证明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以固定化人工膜为载体研究胰蛋白酶的动态固定化,考察缓冲液种类(硼酸盐、磷酸盐和Tris-HCl)、浓度、pH对胰蛋白酶固载率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H=8.0的10mmol/L Tris-HCl缓冲液是胰蛋白酶的优化固载条件.在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动态固定化胰蛋白酶酶解器,发现其具有较高酶活性,且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对其活性进行特异性抑制.  相似文献   
43.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主要包括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其广泛存在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谷物,奶,食用油及其制品中,因此,食品中超痕量及痕量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受到高度关注。由于农产品样品基质复杂,而黄曲霉毒素含量和限量极低,高效特异性样品前处理技术是高灵敏精准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关键之重。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和核心识别元件等方面发展迅猛,在黄曲霉毒素痕量检测方面凸显出一定优势。综述了近几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黄曲霉毒素前处理及快速检测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黄曲霉检测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4.
采用非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法舒地尔中高哌嗪的含量。使用SH–CC–3(100 mm×4.6 mm)色谱柱,以5.0 mmol/L甲烷磺酸–乙腈(体积比90∶10)为淋洗液,流速为0.7 mL/min。高哌嗪的质量浓度在2.0~20.0μg/mL范围内与离子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4。高哌嗪的检出限为0.0494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6%~98.7%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7%(n=6)。该方法准确、简便、快捷,可用于实际生产中盐酸法舒地尔中高哌嗪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5.
运用棋盘法确定直接竞争CLEIA法抗体和酶标半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以4-(咪唑-1-基)苯酚(4-IMP)作为增强剂,运用L25(56)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增敏液配方,建立了农产品中三唑磷农药残留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优化的最适工作条件:抗体包被浓度为2.0μg/mL,酶标半抗原浓度为0.006μg/mL;增敏液最佳配方为:6.4%DMF,0.01 mmol/L pH 9.0的Tris-HCl缓冲液,0.6 mmol/L鲁米诺,2 mmol/L H2O2,1 mmol/L 4-IMP。优化后方法灵敏度为0.489 ng/mL,线性范围为0.16~20.00 ng/mL,相关系数为0.996 4。该方法能实现对苹果、节瓜、大米、柑橘、荔枝及甘蓝等样品中三唑磷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2.8%~118.4%,与GC-MS法的相关性(r2)为0.957。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农产品中三唑磷农药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46.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单胺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方法。研究对分离缓冲液pH值、浓度、毛细管表面改性剂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探讨了方法的可行性,确立了最佳分离条件。以70cm×50μm(i.d.)未涂敷熔融石英毛细管为色谱分离柱,运行电压15kv,运行缓冲液:0.5mmol/LTTAB,磷酸盐缓冲液(50mmol/L,pH 10.5);紫外检测波长:214nm。MAO催化犬尿胺(Kyn)反应的产物4-羟基喹啉(4-HQ)的浓度和峰面积的线性范围为5~1000μmol/L,相关系数为0.999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6%(n=5),检出限为2μmol/L(S/N=3)。实验证明,此方法可以用于生物样品中MAO催化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styrylphenol ethoxylates,TSPn EO)的分析方法,并对TSPn EO在反相色谱柱(XBridge C_(18),150 mm×2.1 mm,3.5μm)、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XBridge HILIC,150 m m×2.1 m m,3.5μm)、氨基色谱柱(XBridge Amide,150 m m×2.1 m m,3.5μm)、伪反相色谱柱(C18柱(XBridge C_(18),50 mm×2.1 mm,5μm)与硅胶柱(Nova-Pak Silica,150 mm×2.1 mm,4μm)串联)4种不同液相色谱分离模式下的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比较了5 mmol/L乙酸铵水-乙腈、0.1%(v/v)甲酸水-乙腈、水-乙腈和水-甲醇4种流动相组成及3种梯度洗脱条件对分离效果和灵敏度的影响。探讨了TSPnEO在电喷雾离子(ESI)源内的离子化特征,结果表明,在ESI正离子模式下,TSPnEO在离子源内形成[M+NH4]+离子,其聚合度的分布特征符合泊松分布。利用伪反相色谱柱,水-乙腈作为流动相,实现了不同聚合度(n=5~18)TSPnEO的分离。  相似文献   
48.
制备一种新型的环糊精衍生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固定相开管柱,通过毛细管电色谱-质谱(CEC-MS)对其进行评价。以正硅酸乙酯和钛酸丁酯为无机前驱体,柠檬酸-β-环糊精(CA-β-CD)为有机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CA-β-CD/SiO2-TiO2有机-无机杂化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开管柱的形貌和杂化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制备的杂化开管柱在CEC-MS上对酪氨酸和色氨酸对映体混合物进行定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9.
以甲烷作为反应气体,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衬底表面上沉积石墨烯薄膜,制备了石墨烯/硅肖特基太阳能电池.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观察了石墨烯薄膜的表面形貌,并用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和光-电流测试仪器研究了石墨烯样品和太阳电池的光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厚度为几个原子层,薄膜表面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电学特性,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达3.7%.  相似文献   
50.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Hbtc)(Pyphen)(H2O)].H2O}n(1)和{[Cd2(btc)(Pyphen)2Cl].2H2O}n(2)(H3btc=1,2,4-苯三酸,Pyphen=[2,3-f]吡嗪并[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43 44(13)nm,b=1.202 9(2)nm,c=1.371 6(3)nm,α=95.03(3)°,β=90.46(3)°,γ=103.54(3)°,V=1.027 7(4)nm3,Z=2,CoC23H16N4O8,Mr=535.31,Dc=1.730 g.cm-3,μ(Mo Kα)=0.900 mm-1,F(000)=546,GOOF=1.089,R=0.099 2,wR=0.249 0;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968 93(8)nm,b=1.223 82(10)nm,c=1.592 21(14)nm,α=67.486 0(10)°,β=73.158 0(10)°,γ=78.468 0(10)°,V=1.660 9(2)nm3,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