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化学   261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83篇
物理学   1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1.
A cobalt hexacyanoferrate (CoHCF) nanoparticle (size ca. 60 nm)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 was fabricated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hemoglobin (Hb) at this nanosized CoHCF CME was studied. In comparison with a bar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and a general CoHCF CME electrodeposited in a traditional manner, the present nanosized CoHCF CME performed efficiently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for Hb with relatively high sensitivity, stability, and longlife, Combined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the nanosized CoHCF CME was used as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of Hb in the establishe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FIA-ECD) system. The peak current was a linear function of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from 2.5×10^-8 to 5.0×10^-6mol/L for Hb, with detection limit of 1.4×10^-8 mol/L. The FIA-ECD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ssess the Hb content of clinic blood samples with advantages of sensitiveness, speediness, easy control and small sample-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Ionchromatography (IC)hasbeenrecognizedasausefulmethodfortheseparationofinorganicanionsandcationssinceitsintroductionbySmalletal .in 1975 .1AsignificanttrendinthedevelopmentofICmethodissearchforsensitiveanduniversaldetectionmethods .Themaindet…  相似文献   
13.
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萃取分离稀土元素(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磷酸(Cyanex 272)的煤油溶液在不同介质(HCI,HNO_3)中对三价混合稀土的萃取分离性能.观测了平衡水相酸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由酸度曲线求出相邻元素的平均分离系数,并考察了酸度对反萃取平衡的影响.比较了HCI和HNO_3介质中,Cyanex 272对混合稀土(Ⅲ)的萃取性能.  相似文献   
14.
许多疾病的特征在于各种生物分子表现出的异常活性,这些物质通常在细胞内外显示过表达现象,因此对其灵敏靶向识别可以提供诊断和治疗效用。由于基因诊疗和化学传感技术的发展,用于灵敏检测细胞内外生物化学物质的核酸探针突显优势。核酸探针可以在稳定进入细胞的同时,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物质,通过光学方法检测或通过成像技术标识出来。本文综述了采用光学传感方法和成像技术,基于核酸探针检测生物分子的新进展。根据检测对象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了几个代表性体系:核酸序列、蛋白质和酶、化学物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关键设计原理、灵敏度及样品检测等结果,同时指出了各类核酸探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Kishner-Wolff改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Kishner-Wolff改良法应用于双酮,酮醇,酮酸及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α-双酮、联苯甲酰(Ⅰ)及α-酮醇、安息香(Ⅶ)能正常还原,产率甚佳,但碱须后加.并解释α-酮醇、安息香(Ⅶ)变成对应的饱和烃二苯乙烷(Ⅱ)的反应机理. 2.α-酮酸、苯代焦葡萄酸(ⅩⅫ)及γ-酮酸苯甲酰丙酸(ⅩⅩⅩ)能正常还原,产率尚佳. 3.β-双酮、双苯甲酰甲烷(ⅩⅩⅣ),γ-双酮、双苯甲酰乙烷(ⅩⅩⅧ)及β-酮酸、苯甲酰乙酸(ⅩⅩⅥ)均不能正常还原,而得含氮环状化合物3,5-二苯基吡唑(ⅩⅩⅤ),3,6-二苯基哒嗪(ⅩⅩⅨ)及3-苯基吡唑酮(ⅩⅩⅦ). 4.α,β-不饱和醛,糠醛(XLI)及桂皮醛(XLIII)~([1c])均能正常还原,但α,β-不饱和酮,亚苄基苯乙酮(XXX)及亚苄基丙酮(XXXV)均不能正常还原,而得环丙烷衍生物,1,3-二苯基环丙烷(XXXIV)及1-苯基3-甲基环丙烷(XXXVII).至于异丙烯基丙酮(XXXVIII)则得吡唑啉化合物(XXXIX).  相似文献   
16.
本报1956年1月号登载了: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所写“将氨、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溶液以制取碳酸氢钠”的演示实验一文。文中这样写道:“……从开始加热盛浓氨水的烧瓶,到生成细粒状的碳酸氢钠沉淀全部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大约8—15分钟”而加热盛浓氨水的烧瓶,即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溶液中“大约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醇、胺、亚胺、烯胺和吲哚的甲酰化法,曾有一些报道。但这些方法往往要用不易制取的甲酰化剂,另外像酰胺、内酰胺和酰亚胺尚不能用这些酰化剂甲酰化。它们需要用间接的方法,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例如N-甲酰基-2-吡咯烷酮,要用1-乙烯基-2-吡咯烷酮的臭氧化来制取,产率仅为15%。这里介绍的N,N-二甲酰基乙酰胺是个很好的甲酰化剂,可通过以下两步反应来合成:  相似文献   
18.
在过渡金属有机化学中,相转移催化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合成技术。最近,M.Sali(?)ovà和 H.Alper 借此技术已首次制得二茂铁及其衍生物。据称其特点是反应进行迅速,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在常规情况下为  相似文献   
19.
金复合介孔SBA-15吸附血红蛋白在H2O2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绘  鲜跃仲  周宇艳  胡军  刘洪来 《化学学报》2005,63(23):2117-2120
以P123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制备介孔氧化硅SBA-15,并用沉积-沉淀(DP)法在SBA-15介孔表面负载纳米Au颗粒制备得到金复合介孔SBA-15材料(Au-SBA-15).再以Au-SBA-15材料制备玻碳修饰电极,将血红蛋白固定于修饰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考察其对不同浓度H2O2溶液的电催化反应.在固定了血红蛋白的Hb/Au-SBA-15/GC修饰电极上,H2O2在+0.95 V处出现了氧化峰,且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峰电流不断增加,说明金复合介孔氧化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固定,其修饰电极对H2O2溶液具有一定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在离散模型余维2的分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离散模型三个不变闭曲线的存在性.在模型消掉全部的二次、四次项和部分三次、五次项的基础上,利用余维2的分支理论和复正规形方法进一步化简方程,消掉全部六次项和部分七次项,再化成极坐标形式,得到了三个不变闭曲线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当相关系数L_3(0)0(L_3(0)0)时,满足一定条件会出现三个不变闭曲线,其中里边的不变闭曲线不稳定(稳定),中间的不变闭曲线稳定(不稳定),外边的不变闭曲线不稳定(稳定).最后通过举例展示了方法的应用过程,也通过数值模拟显示了方法和理论的正确性.同时,给出的n个不变闭曲线的存在性讨论、计算公式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和丰富了离散模型分支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