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407篇
化学   99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97篇
综合类   53篇
数学   129篇
物理学   4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wo novel Co (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CPs) based on 2,5-bis(4-carboxylpheny)-1,3,4-oxadiazole (bcpo), namely [Co/(bcpo)0.5(tib)(H2O)2]n (1) and [Co (bcpo)0.5(bidpe)(H2O)2]n (2) (tib = 1,3,5-tirs(1-imidazolyl)benzene, bidpe = 4,4′-bis (imidazolyl)diphenyl ether) have been synthesized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PXR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photochemistry as well as electrochemistr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hoto-degradation methyl blue and methyl violet (MB, MV) properties of CPs 1–2 demonstrates that CP 1 shows great performanc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B, and CP 2 could efficiently degrade MB/MV. Meanwhile, the possible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proposed and explored. Simultaneously, electrochemistry studies show that both CPs 1 and 2 can catalyze water oxidation under an alkaline condition at the potential around 1.20 V vs. NHE with relatively low overpotential of 330–510 mV vs. NHE.  相似文献   
62.
利用第一性原理对Li原子掺杂C28的分子器件的热自旋输运性质进行了计算。在不同的温度场下,上下自旋分别为Li原子掺杂C28的分子器件中的空穴和电子提供了输运通道,在MJ1和MJ3分子器件中,热自旋电流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大,但在MJ2分子器件中,热自旋电流先增大再减小。三种分子器件都出现了自旋塞贝克效应,MJ2还出现了负微分电阻现象,利用费米-狄拉克分布和自旋输运谱对其物理机理进行了解释。根据Li掺杂C28的单分子器件的热自旋输运性质,可设计新的自旋纳米器件。  相似文献   
63.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是研究激发态弛豫、能量传递以及电荷转移等光化学过程的重要且直接的工具.飞秒时间分辨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发展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宽探测带宽、高增益的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本文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作特性、系统配置、荧光收集和会聚、数据采集模式、时问分辨光谱数据处理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简单介绍了飞秒时间分辨荧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光谱技术在物理、生物和化学领域的3个典型应用,并以此展现该技术的高时间分辨率、宽光谱探测及高增益优势.  相似文献   
65.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介孔Co-Al2O3催化剂,并首次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 结果表明,与普通浸渍法相比,一锅法制备的Co-Al2O3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 合成的介孔Co-Al2O3催化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以及规整有序的六方介孔孔道,Co物种高度分散,从而导致还原后高的金属分散度,而介孔孔道对金属纳米颗粒的约束作用可有效增强金属的抗烧结能力.  相似文献   
66.
在实验室里的实验教学过程涉及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不仅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厦门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强化实验教学环境内涵建设、提高实验环境育人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思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7.
大一学生在“元素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酸度、浓度或试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不周,可能出现某些实验现象和预想的或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本文就学生在Mn元素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借助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直观认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Copper oxide(CuO),due to its low cost,good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ability,has recently been given special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antibacterial agents.However,developing novel CuO nano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nd unraveling the interface promotion mechanism has been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for decades.Herein,well-defined CuO/graphdiyne(CuO/GDY)nanostructures with uniformly anchored CuO nanoparticles(ca.4.5 nm)have been fabricated.The CuO/GDY nanostructure exhibited superior E.coli inactivation efficiency,which is nearly 19 times and 7.9 times higher than the bare GDY and commercial CuO,respectively.The improved E.coli inactivation performance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creased reactive O2-species generated by the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O2 over CuO/GDY surface.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effici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well-defined CuO/GDY nanostructures and provide insi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GDY-based antibacterial materials.  相似文献   
69.
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塑料瓶中双酚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子液体碳糊电极(CILE)表面上采用一步电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金(nAu)-石墨烯(GR)复合膜修饰电极(nAu-GR/CILE)。研究了双酚A(BPA)在nAu-GR/CILE上的电化学行为,BPA的电极反应过程为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BPA氧化峰电流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在0.08~400.0μmol/L范围内,检出限为0.021μmol/L(3σ)。将nAu-GR/CILE用于塑料瓶中BPA的检测,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BPA的检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0.
A class of 2D covalent organic polymers (COPs) incorporating a metal (such as Fe, Co, Mn) with precisely controlled locations of nitrogen heteroatoms and hol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various N‐containing metal–organic complexes (for example, metal–porphyrin complexes) by a nickel‐catalyzed Yamamoto reaction. Subsequent carbonization of the metal‐incorporated COP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COP‐derived graphene analogues, which acted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in both alkaline and acid media with a good stability and free from any methanol‐crossover/CO‐poison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