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pH=7.4的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速灭威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速灭威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证实了速灭威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过程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猝灭结果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应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速灭威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依据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2.
荧光猝灭法研究胆红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胆红素(BR)和牛血清白蛋白(BS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胆红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两者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以及对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根据Fo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胆红素和BSA间的结合距离r.此外,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胆红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魏酸哌嗪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常规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阿魏酸哌嗪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阿魏酸哌嗪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前后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阿魏酸哌嗪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从而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性荧光.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根据Stem-Volmer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sm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可求出其作用距离r=2.33nm: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H、△S和△G判断阿魏酸哌嗪和牛血清白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EPQ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QO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作用力类型以及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5.
甘草酸二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常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甘草酸二铵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药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草酸二铵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并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药物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葛根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292 K和311 K)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种黄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试验数据采用Stern-Volmer拟合方程处理及双对数方程处理,进一步证明结合反应引起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作用力类型以及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对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复合物,引起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二者之间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喜树碱主要与蛋白中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其周围的局部构象.红外光谱提示喜树碱可引起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α-螺旋二级结构减少.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头孢噻肟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3.11×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03;二元配合物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美洛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美洛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美洛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1.91×10~5,结合位点数为0.95;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70×10~4,结合位点数为0.78.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特征。证实了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橙皮苷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9 nm。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了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橙皮苷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荧光法研究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Tris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用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345nm)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308K时结合常数KA(分别为4.22×104、3.95×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2、1.0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5.67nm);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构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对甲硝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测定了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 探讨了甲硝唑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和共振光散射猝灭的机理. 利用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性质;根据非辐射能量转换机制, 确定了甲硝唑-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距离.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甲硝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相结合研究了那格列奈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考察了不同环境温度和酸度那格列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并对其热力学常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结合距离为4.29 nm,那格列奈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作用,造成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原因。此外,乙醇会对二者的结合作用产生影响。为那格列奈在生物体内的储存、传输及药理作用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水溶液体系中维生素B6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维生素B6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F(o)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算出供体-受体的结合距离为2.72 nm.由Linewear-Burk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和结合位点数n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分析技术,对蛋白质与药物结合时构象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倪永年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11):1211-1214
用光谱法研究了抗结核药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PZA对BSA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并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作用的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常数确定了PZ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实验条件下PZA与BSA相互结合时,能量授体-受体的结合距离。并用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ZA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头孢地嗪钠(CDZ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 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 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运用Fö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 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授体-受体间的距离,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头孢地嗪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藤素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1.650×105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502;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为2.801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为0.190。  相似文献   

18.
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苯溴马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结合特征。结果表明,苯溴马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具有静态猝灭作用,且用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BSA构造的影响。通过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和Lineweave-Burk方程式分别得出了两者的作用距离、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此外,还求算了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金丝桃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研究了金丝桃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金丝桃苷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25℃时的结合位点数为0.5451.并依据F(o)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研究了给体(牛血清白蛋白)--受体(金丝桃苷)间的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2.04nm和0.66.同时,采用同步...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技术研究了在人体生理酸度条件下,苏丹Ⅰ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发现苏丹Ⅰ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 Weaver-Burk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热力学性质和结合位点等参数。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苏丹Ⅰ与BSA相互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