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化学   1118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81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237篇
物理学   6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信欣  刘禹  孙影 《化学教育》2021,42(9):67-75
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蓝瓶子”实验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利用氧化还原传感器(ORP)对“蓝瓶子”振荡体系的电极电势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并针对蓝色的产生和消失过程设计3组对比实验深入探究,阐明其反应原理,意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趣味实验现象背后的微观反应本质。  相似文献   
72.
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实现渗透能提取与捕获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 渗透能因为储量大, 容易获取以及绿色可持续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反向电渗析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捕获渗透能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离子交换膜是反向电渗析技术转换渗透能的关键组件, 其性能的优异程度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高低. 常见的膜材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改性化合物, 最近一些二维材料如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二硫化钼、 各种框架材料及其改性复合物因优异的选择性离子传输、 纳米级通道、 丰富的表面功能基团以及可修饰性成为捕获渗透能的重要膜材料. 本文综合评述了二维材料作为离子传输通道的类型以及相应的传输机理; 例举了二维材料及其复合物的设计方案和在渗透能转换方面的具体应用; 最后提出了目前二维材料在渗透能转换领域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曹淑华  台夕市  辛春玲 《结构化学》2021,(3):324-328,272
A novel Ca(Ⅱ) coordination polymer,[Ca L2(H2O)2]n (1,HL=4-acetylphenoxyacet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with 4-acetylphenoxyacetic acid,Ca(ClO_4)2·4H2O and Na OH as raw materials.Complex 1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Ⅱ)ion is eight-coordinated in a distorted triangular dodecahedral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with six carboxylate Oatoms of four L ligands and two O atoms of two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Complex 1 forms a one-dimensional chained structure by the bridging effect of carboxylate O atoms.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HLligand and complex 1 has also been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74.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的铜(Ⅰ)配合物:[Cu(dppp)(Bphen)]Cl·1.8CH3OH(1)和[Cu2(CN)2(dppp)(dmp)2]·2.5CH3OH(2)(dppp=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Bphen=4,7-二苯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磷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是以Cu(Ⅰ)为中心,Bphen和dppp为配体,螯合形成的扭曲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则是由CuCN、dppp和dmp以2:1:2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的双膦配体的2个膦基分别与2个Cu(Ⅰ)形成配位键,每个Cu(Ⅰ)又分别与1个氰根和1个dmp配位。发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2所有的发射峰来源于金属-配体电荷迁移(MLCT)。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12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5.
在体积分数95%乙醇介质中,吖啶黄、吖啶橙的荧光发射波长与苏丹红染料的吸收波长十分接近。实验数据表明,随着苏丹红I~IV用量的增加,溶液中吖啶黄、吖啶橙荧光发射强度明显降低,其荧光猝灭程度与苏丹红用量成正比。动力学研究表明苏丹红I,II与吖啶黄或吖啶橙之间可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从而发生静态荧光猝灭;而苏丹红III,IV猝灭吖啶黄或吖啶橙则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动力学特点,可能同时存在静态荧光猝灭与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76.
Biological ion channels and ion pumps with sub-nanometer sizes modulate ion transport in response to external stimuli. Realizing such functions with sub-nanometer solid-state nanopor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with wid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erein, we demonstrate a biomimetic photoresponsive ion channel and photodriven ion pump using a porphyri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 with pore sizes comparable to hydrated ions. We show that the molecular-size pores enable precise and robust optoelectronic ion transport modulation in a broad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unparalleled with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nanopores. Upon decoration with platinum nanoparticles to form a Schottky barrier photodiode, photovoltage across the membrane is generated with “uphill” ion transport from low concentration to high concentration. These results may spark applications in energy conversion, ion sieving, and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77.
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将纳米颗粒材料与天然酶结合起来构建纳米杂化酶,可以解决酶的负载量低、活性和稳定性不好等问题.目前,新型纳米颗粒材料-纳米金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杂化酶体系.我们将从纳米金杂化酶的种类、制备方法、优势以及应用等方面对纳米金杂化酶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8.
本文报道了2个新的Cu(Ⅰ)配合物:[Cu(PPh3)2(dppz)]I(1)(PPh3=三苯基膦,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和[Cu2(dppm)2(dppz)2]Cl2(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的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膦)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一个单核配合物,中心Cu(Ⅰ)离子与2个含膦配体(PPh3)和1个含氮配体(dppz)进行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与1不同的是,配合物2是由CuCl,dppm和dppz以1∶1∶1的比例混配得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双膦配体dppm作为桥联配体,连接了2个Cu(Ⅰ)离子。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同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表征了2种配合物以及相应的配体。  相似文献   
79.
辛欣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20,41(11):1-6
在对已有试题难度量化工具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构了化学加试题难度评估工具。对2015年至2019年国家新高考实验区浙江省的8次化学选考加试题的难度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8次化学加试题整卷难度变化较大,但同一学年、有相同学生可能参与的2次化学选考的整体难度相近;加试题能力特征和难度差异明显,“有机化学基础”加试题(第32题)难度相对稳定,而第30题(化学反应原理)与第31题(实验化学)加试题难度却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对8次化学加试题的难度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也对如何提高加试题的编制质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0.
Li  Yuanchao  Xu  Guangri  Fan  Shumin  Ma  Jingjing  Shi  Xiaohui  Long  Zaixin  Deng  Wenjie  Fan  Wenxiu  Yang  Shuting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2020,24(4):821-828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 Synthesis method is crucial to the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MnPO4 materials with poor electronic and ionic conductivity for large-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