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5篇
  免费   1222篇
  国内免费   2358篇
化学   4427篇
晶体学   238篇
力学   444篇
综合类   274篇
数学   834篇
物理学   31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雷翠月  陈霄榕 《分子催化》1998,12(5):375-38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用TG-DTA,XRD,BET以及TEM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孔结构,粒子形貌以及催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直接帛备出高比表面积,低堆积密度的纤维状纳米级负载型Cu/Al2O3超细粒子;活性组分以远低于纳米级的微晶粒子簇状态,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氧化铝载体表面上,而且在低于50  相似文献   
152.
水热法合成K0.5Bi0.5TiO3纳米陶瓷粉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0.5Bi0.5TiO3(KBT)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from Bi(NO3)3·5H2O, TiO2 and KOH. The crystal phas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XRF, Raman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and T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ducts were pure perovskite structured K0.5Bi0.5TiO3 with chemical stoichiometry and perovskite structure. The TEM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particles possessed a feature of cubic shape and a nano-scale of about 40 nm. The KBT ceramics sintered at 1 040 ℃ from hydrothermal powders show higher density and better electric properties than that prepared by a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53.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54.
用量子化学 AMI方法优化了 1 -苯基二苯并膦二磺化产物 ( PDBPDS)和三磺化三苯基膦 ( TPPTS)的几何构型 .比较两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发现 ,在氢甲酰化铑膦催化反应体系中 ,PDBPDS的配体性能优于 TPPTS.首次研究了以 PDBPDS为配体的铑膦催化剂对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物质的量比和搅拌速度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2 .0 MPa,1 0 0℃ ,膦铑物质的量比为 35 ,搅拌速度为 5 0 0 r/min及 V( H2 ) /V( CO) =1 /1的条件下 ,催化活性可达到 2 80 0 g(丁醛 ) /[g(铑 )·h],正异构产物物质的量比为 1 2 .3,在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的三磺化三苯基膦 ( TPPTS)为配体的铑膦催化剂相比 ,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提高了 2倍 .反应结束后 ,有机相和水相分离简单 ,有机相铑浓度仅为3.6× 1 0 - 8mol/L,有效地解决了铑流失问题 ,表明 PDBPDS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水溶性配体  相似文献   
155.
利用醇溶液浸渍法及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成功实现了氧化锰团簇粒子在有序多孔氧化锆孔道中的组装,借助XRD,TEM,UV-vis,EPR以及O~2-TPD等分析手段进行样品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研究表明,氧化锰团簇粒子能比较均匀地分散于规则的孔道中;团簇粒子的生长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受到孔道大小的限制;孔道中的氧化锰团簇粒子能显示出与较大尺寸氧化锰粒子完全不同的强顺磁信号,并且还具有优异的表面氧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56.
合成了稀土苦味酸盐(pic)与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L)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CeL2(pic)2](pic)?(CH3OH)3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3795(3)nm,b=2.1292(5)nm,c=2.5651(6)nm,α=105.847(3)°,β=100.150(3)°,γ=107.893(3)°,Z=2,R=0.0519,wR=0.1255.晶体中一个不对称单元内有两个结晶学上独立的分子,这两个分子的构型基本相同,中心Ce3 均与两个三齿配位的配体及两个双齿配位的苦味酸根配位,配位数为10.中心Ce3 的配位多面体为变形双帽四方反棱柱,两个分子之间以π-π堆积连接,生成一个非中心对称的二聚体.整个晶体则是由这些二聚体以分子间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室温下,在紫外光激发下Eu(III)配合物固体和溶液均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57.
四元缔合物体系薄层树脂相分离与光度法联用测定痕量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 (pH=5.0),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丁二酮肟-碘-钴四元体系,通过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钴的新方法。本法灵敏度高 (e454=1.7105L/molcm),比水相光度法提高14倍,精密度理想 (测定2.0礸/ml Co(II) 6次,RSD=1.3%),选择性好。实测药品VB12及天然水中钴,线性范围0.024~2.0礸/ml (定容50ml),检出限10.4ng/ml。  相似文献   
158.
纳米ZrO2的合成对负载Ni催化剂的CH4/CO2重整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醇热合成法和干法分别合成了纳米ZrO2(ZrO2 CP、ZrO2 ET和ZrO2 S),用XRD、 BET、SEM等对其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以CH4/CO2重整为探针反应研究了不同方法合成的纳米ZrO2负载Ni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与载体的物化性质进行了关联。实验结果表明,以干法合成的纳米介孔ZrO2 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33m2/g)和较好的孔径分布(4.9nm),Ni/ZrO2 S催化剂在CH4/CO2重整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9.
合成了三种新的含C2-对称轴的手性胺醇(PhOHCHCH2)2NCH2C6H4R (R=OCH3, L1; R=CH3, L2; R=Cl, L3), 将其与无水氯化稀土LnCl3•4THF (Ln=La, Sm, Gd)反应生成了九个新的胺醇类稀土配合物LLnCl•2THF (L=L1, L2, L3; Ln=La, Sm, Gd). 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荧光光谱显示一些配合物具有荧光性能. 原位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表明: L1/SmCl3•4THF体系催化苯乙酮不对称氢化反应的转化率达71%, 相应的对映体过量值达32%.  相似文献   
160.
碳糊电极阳极吸附伏安法测定大黄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pH4.2的HAc-NaAc底液中,大黄酸在碳糊电极(CPE)上有一灵敏的吸附氧化峰,峰电位为1.14V(vs.SCE)。该氧化峰的二阶导数峰电流与大黄酸的浓度在8.0×10-9~8.0×10-7mol/L(富集120s)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检出限为2×10-9mol/L(S/N=3,富集180s)。探讨了大黄酸在CPE上的伏安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并将本法应用于中药大黄中的大黄酸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