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0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SB显著提高羧酸盐驱油体系抗钙镁离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工业品级的天然混合长链烷基羧酸盐(SDC)以及与3-(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2-羟基-丙磺酸(DSB)复配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ITFmin), 分别得出其抗钙镁离子的能力为400和5000 mg/L. 选择试剂级十二烷基羧酸钠与DSB复配, 测定了不同配比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和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合长链烷基脂肪酸与钙离子的溶度积Ksp, 分析了对不溶性长链烷基羧酸盐形成的影响. 根据现场驱油体系配方, 计算了两者在溶液中的摩尔配比为4:1时的十二烷基羧酸盐在胶束中的摩尔分数xm1为0.51, 相互作用参数βm值为-3.11, 反映了两者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 对由1个十二烷基羧酸分子、1个DSB分子及1个二价钙离子组成的模型复合物进行了能量计算和电荷分布计算, 得出在长链烷基羧酸盐和DSB两者混合胶束的界面层中存在负电荷空穴, 提出二价金属离子被络合的模型, 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参与构建的有序组合体,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潜能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离子液体参与构建的胶束体系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传统表面活性剂在离子液体中胶束的形成、表面活性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对传统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部分体系胶束形成的机理和规律,并展望了离子液体构建的胶束体系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蔗糖对MO/水立方液晶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了蔗糖对甘油单油酸脂(monoolein, MO)/水立方液晶体系的流变学性质及其相行为的影响. 根据体系流变性质的变化和偏光显微镜照片, 得出随着蔗糖含量的增加, MO/水体系发生了由反相立方液晶到反相六角状液晶的相转变. 蔗糖与MO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减弱了两亲分子间的静电斥力. 当蔗糖含量增加到一临界值时, 体系的立方结构被破坏, 继续增加蔗糖的含量, 体系就会形成新的反相六角状液晶.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表面张力法确定了新型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苯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 铵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考察了盐度、温度和pH值对其cmc的影响。结果表明, 此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较高,盐度对其cmc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温度对其 cmc的影响较为复杂。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热力学函数可较好地解释试验结果 。  相似文献   
5.
由碳酸钠诱导形成的油酸钠蠕虫状胶束的流变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泉  于丽  孙立新  郑利强  李干佐 《化学学报》2007,65(17):1821-1825
当Na2CO3浓度逐渐增加时, 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在溶液中从胶束转变成蠕虫状胶束的过程. 首先测量体系剪切粘度(η)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得到零剪切粘度(η0). 然后由动态振荡实验得到复合粘度(*|)、动态模量(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结构松弛时间τs)等物理量. 应用Cox-Merz规则和Cole-Cole图, 证明NaOA (0.040~0.080 mol/L)/Na2CO3 (0.25~0.50 mol/L)体系形成蠕虫状胶束, 且蠕虫状胶束的动态粘弹性在NaOA (0.050~0.080 mol/L)/Na2CO3 (0.35~0.45 mol/L)范围是符合Maxwell模型的线性粘弹性流体.  相似文献   
6.
董彬  徐景坤  郑利强 《化学进展》2009,21(9):1792-1799
自20世纪70年代导电聚合物发现以来,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及其衍生物等,以其特殊的电子、电化学、光学性质以及巨大应用潜力受到广泛关注。离子液体是一类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作为一类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溶剂,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支持电解质、测试介质以及离子液体参与形成的聚集体,在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合成以及电化学性质测试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The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DST) of the novel cationic surfactant, 3-(p-nonylphenoxy)-2-hydroxylprop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bbreviated as RTAB,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odium halide such as NaCl, NaBr and NaI on the DST behavior of the RTAB solution below its CMC was studied in detail. Due to the preferential adsorption, the effect of hydration and salting out, the ability to reduce the DST values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order of NaI〉NaBr〉NaCl. Attributed to its high surface activity, the equilibrium time of the DST of the surfactant solution was insensitive to the ionic strength.  相似文献   
8.
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微乳液:离子液微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乳液一般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极性相:一般为水;非极性相:一般为有机溶剂),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均一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制备、化学合成等领域.离子液体是熔点低于100℃,完全由离子组成的一类物质,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又被称为"可设计型溶剂".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极性相、非极性相,甚至表面活性剂,构筑的一类微乳液――离子液微乳液,重点介绍了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甘油单油酸酯/水体系形成的立方液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重点论述了类脂立方液晶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和药物对相态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类脂立方液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Monoglyceride (MO) can form various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s spontaneously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amount of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appropriate compositions from binary phase diagram of MO/H2O were selected to form cubic phases. The selected systems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s and pH value using rheological methods. There was a weak effect of salt on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cubic phases formed from MO/H2O system. Hexagonal phase was formed when pH value was decreased or increased. The viscoelasticity of cubic phases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exagonal liquid crystal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H2O cubic phases were stable at pH and salt concentration similar to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