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78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X射线荧光光谱法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元素定性分析检出判定方法,并提出了一种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利用荧光谱线强度比对对元素进行定量的单点外标法.方法简便、快速、实用,适用于大多数样品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72.
自主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达到激发潜在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以石墨烯制备与性能表征实验为例,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模式,通过文献调研、组会讨论和期末答辩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选题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展开探讨,展示了清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73.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来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生理代谢的影响,使用交互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 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代谢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使用二级质谱信息和谱库检索定性黄曲霉菌代谢特征信息。使用内标结合混合质控样品的方法对非靶标代谢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温度对黄曲霉菌代谢组的影响,发现不同温度下有3 593个(T检验p0.01)差异表达代谢特征,筛选出20个候选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三羧酸循环、脂肪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络氨酸等生物合成路径,并调控黄曲霉毒素、黄匹阿尼酸、曲酸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路径酶活性。研究发现曲酸和黄曲霉毒素前体化合物与黄曲霉毒素的累积变化规律相似,可作为候选靶标进行验证。该研究为开展我国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和分子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4.
面粉样品用乙酸-正己烷(20+80)溶液提取,所得提取液高速离心后于50℃旋转蒸发至2 mL,用流动相定容至8 ml,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含量。选用CN基色谱柱作固定相,用正己烷-乙腈-四氢呋喃(97+1+2)溶液作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波长为214 nm。5种有机锡化合物的检出限(3S/N)在0.14~0.31 mg·L-1之间。以空白面粉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82%~95%之间。  相似文献   
75.
根据10 kV 紧凑型三相同轴高温超导电缆参数, 在 COMSOL Multiphysics 有限元软件中建立电缆的二维仿真模型, 基于 H 方程求解了电缆在额定工况稳态运行时以及不同传输电流下的磁场分布和交流损耗;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绕制半径、 相间距离以及相间相对角度对交流损耗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 各相超导层绕制半径越小,相间距离越小, 各相产生的交流损耗越小; 三相的交流损耗有随着超导层结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且当相间相对角度为0°时, 各相产生的交流损耗最大.  相似文献   
76.
肖泳  吴海智  袁列江  唐吉旺  王淑霞  王秀  邓航  吴林 《色谱》2020,38(2):218-22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矮壮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阳离子固相萃取柱(PCX)净化,采用Venusil MP C18(2)色谱柱(150 mm×2.1 mm,3 μm)分离,以乙腈和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矮壮素在0.200~5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93,方法的定量限为0.500 μg/kg;以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鸡蛋、猪肾、牛肝、羊肾、鸡肝、牛奶为基质,矮壮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4%~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3%~8.0%。该方法基质干扰小,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矮壮素残留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7.
针对油料脂质分子众多、结构难识别的难题,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油菜籽、大豆、花生、向日葵籽、玉米5种油料作物中脂质进行分析。使用反相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分离脂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UPLC-Orbitrap Fusion Mass)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Data Dependent MS~2数据,利用二级质谱碎片特征、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以及数据库匹配对脂质分子进行定性分析,获得脂质分子的唯一结构式。共鉴定出油料作物中132种脂质分子,包括8种甘油二酯(DG)、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2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24种磷脂酰胆碱(PC)、18种磷脂酰乙醇胺(PE)、8种磷脂酰肌醇(PI)、1种磷脂酰甘油(PG)、1种磷脂酰丝氨酸(PS)以及65种甘油三酯(TG),并使用峰面积比进行相对含量的比较。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脂质成分的分离,将油料作物中脂质成分的分析从脂肪酸分析水平提升到脂质分子层面,为更好地实现油料作物中脂质成分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并促进了脂质组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
基于AHP和DEA法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特点,构建了适合我国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AHP和DEA多目标排序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为高校信息化评价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壳聚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壳聚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水中痕量镉的新方法。研究了富集的最佳条件及洗脱方法。回收率达98%,灵敏度0.021μg·L~(-1)。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镉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0.
建立了基于离子迁移谱(IMS)技术的葡萄籽油掺伪鉴别新方法。经优化,选取进样口温度170℃,迁移管温度60℃。正己烷50倍稀释油样后进样检测,分析时间20 s。为了建立高效的葡萄籽油掺伪鉴别模型,本研究采用递归支持向量机(R-SVM)方法对葡萄籽油和掺伪葡萄籽油的IMS谱图进行分类,建立葡萄籽油和掺伪葡萄籽油分类判别模型,采用十折交互检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模型判别正确率为91.2%。本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为食用油真伪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