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8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1429篇
化学   2840篇
晶体学   111篇
力学   443篇
综合类   242篇
数学   883篇
物理学   236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4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01.
将电活性苯胺四聚体链段引入聚芳醚酮类刚性大环分子中, 得到了含电活性苯胺链段的聚芳醚酮类大环状分子低聚物C-1, 并通过循环伏安和紫外滴定法证明了这种新型环状分子具有电活性.  相似文献   
902.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61种性激素的方法。水基类、乳液类、膏霜类和凝胶类化妆品经乙腈分散,50%(V/V)乙腈水溶液超声提取;油基类样品经正己烷分散,70%(V/V)乙腈水溶液涡旋提取。采用CORTECS C18(2.1 mm×150 mm, 2.7μm)色谱柱进行分离,选择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1种性激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0.31μg/g和0.09~0.92μg/g,在15~1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选择了5种化妆品基质,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61种性激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0.0%~11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4%。该方法可以为化妆品的快速风险筛查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3.
以镉离子做模板离子,以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二硫化钼(MoS2)纳米花的表面形成一薄层镉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以及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等表征了离子印迹材料(IIM)的形貌和结构,确证了印迹聚合层的生成。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IIM的印迹位点位于MoS2纳米花的表面,可接触性好,因而IIM对镉离子结合速度快,吸附25 min即可达到平衡。同时,该印迹材料具有很好的印迹效果(印迹因子为6.877),对镉离子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特异性结合量为518.1μmol/g。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印迹材料的结合位点对镉离子的亲和力不是均一的,可以分为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部分。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印迹材料对镉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由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其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081.0μmol/g。本研究为制备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印迹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4.
以CO2超临界状态及制冷应用为例,展示如何以解析关键概念/技术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为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案例(如北京冬奥会制冰造雪)和开展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籍此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化学原理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强化学科自信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CO2超临界状态及应用是“物理化学”单组分相图中的知识难点和应用热点,在教材中常以知识拓展的形式出现,不仅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学生对此也缺乏深刻理解。有鉴于此,我们以“讲透”CO2超临界状态和制冷技术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为抓手,依据知识间内在关联,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为了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还综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及课后拓展相结合的多元思政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思政素材,实现自我思政教育,从而达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05.
通过对甲苯磺酰氯对乙二胺进行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磷酸西格列汀中基因毒性杂质乙二胺的含量。以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5 mmol·L-1乙酸铵-乙酸缓冲溶液(pH 5.6)和乙腈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乙二胺的线性范围为0.50~33.5μg·L-1,检出限(3.3s/k)为0.55μg·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102%~103%。对平行配制的6份加标供试品溶液进行重复性和重现性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  相似文献   
906.
利用ALD制备了TiO2限域的Pd催化剂, 研究了限域空间内Pd纳米颗粒与TiO2的界面作用对1,4-丁炔二醇(BYD)加氢性能的影响. 相比于管外负载型催化剂, 限域催化剂在催化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反应中体现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1,4-丁烯二醇的选择性. HR-TEM、 EDX-Mapping、 XRD、 XPS和H2-TPR表征说明, 限域体系中Pd-TiO2的界面相互作用强于传统TiO2表面负载型Pd催化剂, 这种强界面作用不仅能够提高BYD的加氢活性, 也可抑制半加氢产物1,4-丁烯二醇的异构化和深度加氢, 提高1,4-丁烯二醇的选择性, 而且限域结构也可阻止管内壁Pd纳米颗粒的脱落,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7.
采用具有白磷钙矿结构的磷酸盐作为目标产物,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发光颜色可调的Ca8MgBi(PO4)7∶Ce3+,Tb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的Ce3+、Tb3+并没有改变Ca8MgBi(PO4)7基质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曲线确定了Ce3+-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其能量传递机制为四极-四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效率可达81%。固定Ce3+浓度而逐渐增加Tb3+的掺杂量时,系列Ca8MgBi(PO4)7∶0.08Ce3+,yTb3+荧光粉的发...  相似文献   
908.
CHEN  Yuan-Li 《中国化学》2008,26(7):1323-1326
在低胶体浓度条件下合成了单手螺旋二氧化硅纳米管,该纳米管可以吸收水及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909.
单宁酸与牛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单宁酸与牛血红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单宁酸分子与BHb发生反应生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Hb内源荧光的猝灭,该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单宁酸与BHb之间以疏水和氢键作用力为主;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单宁酸对BHb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0.
以温度敏感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P(NIP-AA)]作为载体,建立了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人IgG的新方法。AA摩尔含量为8%的高分子P(NIP-AA)其临界溶解温度为37 °C。竞争型免疫测定中,被固定的IgG和标准溶液(或样品)在33 °C均相条件下竞争性地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反应,升高温度分离出高分子免疫复合物,沉淀重新溶解后通过偶联过氧化氢与对羟基苯乙酸的荧光反应进行定量,线性范围为100-1000 ng/mL,检测限为2.0 ng/mL。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且提高了免疫反应效率。此外,灵敏度与用传统微孔板做载体相似,但测定时间更快(从100-120分钟减少到30分钟)。该法用于测定人血清中IgG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