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1篇
化学   169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7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声学黑洞结构应用中的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ABH)效应是利用薄壁结构几何参数或者材料特性参数的梯度变化,使波在结构中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理想情况下波速减小至零从而不发生反射的现象.实现声学黑洞效应的主要方法是将薄板结构的厚度按照一定规律裁剪,利用声学黑洞可以将结构中传播的波动能量聚集在特定的位置.声学黑洞对波的聚集具有宽频高效、实现方法简单灵活等特点,在薄壁结构的减振降噪、能量回收等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介绍声学黑洞效应的基本原理、相关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包括声学黑洞结构的建模与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及进展、声学黑洞结构中波的传播与操控,以及声学黑洞在工程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2.
采用了高反射率金属Al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的金属Mo,在硅基底上制备了多层结构的 Al/Mo/MoO3阳极,并研究了不同MoO3厚度下多层阳极的反射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光层共掺杂制备了顶部发光OLED器件,并对器件发光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发光层共掺杂制备的顶部发光OLED器件的色坐标,随电流密度或电压的增加而发生漂移;OLED器件色坐标漂移的原因是三基色发光强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逐渐偏离了形成白光(0.33, 0.33)所需三基色强度比例值,导致了OLED器件的色坐标发生了漂移,其机制是发光层中主-客之间能量转移和陷阱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电压下,红光发光强度随驱动电压(或电流密度)增大而线性地减小。  相似文献   
73.
以大攻角下增加升力、减小阻力为目的,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在有限展长的三维机翼模型上进行的局部开口吹气控制进行了数值研究。利用结构网格及相应的非定常流计算方法对吹气流动控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吹气动量系数、吹气位置等参数(重点研究吹气口展向位置)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应用吹气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气动特性,且能延迟边界层的分离;当吹气动量系数为0.000216且吹气口位于0.2c~0.205c时,二维模型升力系数增加8.2%,阻力系数减小17.2%;当开口长度是有限三维模型翼展的1/5、吹气动量系数为0.003,并在z为2.1~2.4m处引入吹气控制时,三维模型的升力系数增加22.6%,升阻比增加9.5%;对于本文的三维有限翼展机翼模型,当吹气口位于z为2.1~2.4m时可以获得最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4.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TFBA)(2,2′-bipy)(H2O)2](TFBA)(HTFBA=2,3,4,5-四氟苯甲酸,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铜(Ⅱ)分别与来自1个2,2′-bipy的2个氮原子、1个2,3,4,5-四氟苯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对配合物中[Cu(TFBA)(2,2′-bipy)(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75.
用2004~2010年新疆麻疹月发病率数据分析建立了ARIMA(0,2,1)(0,1,1)~(12)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短期内新疆麻疹的流行情况,对麻疹的流行情况进行预警,提前做好预防控制的准备.  相似文献   
76.
锌离子;二乙基己基磷酸;迁移动力学;二-(2-乙基己基)磷酸-煤油液膜萃取锌(Ⅱ)的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7.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法(EQCI)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纳米生物活性材料TiO_2和羟基磷灰石(HAP)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BSA吸附过程中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和电极/蛋白质界面双电层中电容变化以及BSA构象变化等信息。以2步骤连串反应机理分析BSA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BSA在2种电极表面的吸附过程均分为吸附和重排2个过程,BSA在TiO_2上吸附速度慢于在HAP上的吸附,且难达到稳定状态。根据Sauerbrey方程结合Martin方程估算了BSA在TiO_2和HAP上饱和吸附时的表面质量覆盖度,分别为1.12×10~(-6)和1.09×10~(-6)g/cm~2。红外谱图结果还表明,生物材料的表面组成对蛋白质吸附动力学和蛋白质结构变化均有影响。BSA在HAP表面吸附时的响应更大,并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8.
徐鸿迟  季新民 《数学通报》2001,(11):21-21,33
设x≥ 0 ,y≥ 0 .作为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A ≥G的应用 ,我们把代换A =x y2G =xy叫做均值代换 .在这样的代换下有 :x y =2A ,xy=G2 ,(x -y) 2 =4A2 - 4G2 =4(A G) (A-G)x2 y2 =4A2 - 2G2 =2 (2A2 -G2 )x3 y3=8A3- 6AG2 =2A(4A2 - 3G2 )……由于max(x ,y)≥A≥G≥min(x ,y) ≥ 0 ,因此应用均值代换法证不等式特别利于放缩 ,能起化难为易的作用 ,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1  (美国纽约 ,1 975 )证明 ,对任意正数a≠b之算术平均值A=a b2 与几何平均值B=ab ,有B <(a-b) …  相似文献   
79.
一维导电材料例如纳米线,大量应用于柔性压力传感器中. 但是一维材料和基底之间接触时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传感器灵敏度、响应时间、和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石墨烯/石墨烯卷轴多分子层复合薄膜作为传感器导电层. 石墨烯卷轴具有一维结构,而石墨烯的二维结构可以牢固地固定卷轴,以确保高导电性复合薄膜与基底之间的粘附性,同时整体结构的导电通道得到了增加. 由于一维和二维结构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应变灵敏度系数3.5 kPa-1、 响应时间小于50 ms、能够稳定工作1000次以上的压阻传感器.  相似文献   
80.
陈莹莹  刘欢  程彦  谢青季 《化学学报》2020,78(4):330-336
微/纳多孔金属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在电化学等领域广受关注.本工作通过动态氢气泡模板法,在镀金玻璃碳电极(Aupla/GCE)上电沉积三维蜂窝状多孔纳米AuPtCu (3DHPN-AuPtCu)复合材料,再阳极溶出Cu,制备了3DHPN-AuPtCu/Aupla/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手段表征了相关修饰电极.所制3DHPN-AuPtCu/Aupla/GCE在含0.2 mol/L HCOOH的0.5 mol/L H2SO4水溶液中,电催化氧化甲酸的峰电流密度为12.5 mA·cmPt-2(CV,-0.3~1.0 V,50 mV/s),优于有关对照电极和很多已报道的Pt复合物修饰电极,表明通过这种动态氢气泡/牺牲铜双模板法可制备出电催化性能优异的金属蜂窝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