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化学   397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09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238篇
物理学   4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dioctyl phthalate)系列材料中, α-弛豫的降温介电谱进行了测量, 得出了相应材料α-弛豫的平均弛豫时间ταa 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 通过ταa 的实验结果与经验的Vogel-Fulcher-Tammann)定律ταa = τα0 exp (A/(T-T0))的拟合, 获得了上述系列材料的τα0, A和T0. 分析发现, 随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系列分子侧链中碳原子数目n的变化, 材料的τα0, A, T0 和Tg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为随n的增加, 即分子内部自由度的增多, A和Tg 都表现出近乎相同的先减后再增的趋势, 而1/τα0 和T0 则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先快速减小, 然后保持基本上不变的趋势.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 介电谱 α-弛豫')" href="#">α-弛豫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系列材料  相似文献   
202.
冯志庆  白兰  王宁  高磊  陈波  张需明 《发光学报》2012,33(10):1138-1142
设计了一种具有独特双透镜外腔结构的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器,利用一个温控50 GHz的标准具提供ITU标准波长序列,通过一个压电陶瓷驱动的Fabry-Pérot可调谐滤波器选择一个标准波长实现单波长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的调谐范围达到了1 525~1 580 nm,覆盖整个C波段,线宽为37.5 kHz,400 mA电流条件下的输出功率超过50 mW,边模抑制比超过50 dB,达到或超过相干通讯应用的要求和其他单片集成类器件的指标。另外,本结构具有位置容差大、调谐速度快(<3 ms)、易于实现超窄线宽以及波长微调等优点,待实现小型化和标准封装,其大规模应用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3.
基于全光谱分析的水质化学耗氧量在线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的迫切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全光谱分析的水质化学耗氧量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已知化学耗氧量的水质吸收光谱,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吸光度与化学耗氧量的传输方程;针对待测水样,通过已建立的传输方程来反演水体化学耗氧量的浓度.通过模拟复杂水样进行化学耗氧量值测量,并将测量值与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全光谱法水质监测系统不需要消耗任何试剂,无二次污染,测量准确度高、速度快,可广泛应用于水质化学耗氧量的实时、现场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4.
文章针对人标准血清总蛋白浓度的定量测定, 建立了以四羧基金属酞菁锌为光谱探针检测蛋白质的共振光散射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将人标准血清总蛋白和酞菁锌溶液混合, 当光源照射到样品池中的混合液时, 将激发出强烈的共振瑞利散射荧光信号, 根据信号强度的强弱, 计算血清蛋白浓度的大小。自行设计的测试装置采用了薄壁试管的样品皿, 减小了激光光波穿过溶液时的光程, 可得到更强的探测信号。测试结果表明: 根据数字示波器显示的探测器信号, 可得出电压的峰峰值, 体现了荧光的大小, 从而可以进一步计算出血清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5.
类成新  吴振森  冯东太 《光学学报》2012,32(4):429001-274
基于分形理论,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随机分布的混合凝聚粒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利用Bruggeman有效介质理论得到了占有不同体积份额黑碳的内混合凝聚粒子的等效复折射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对随机分布混合凝聚粒子在内外混合状态下的吸收、散射和消光效率因子等消光特性参量进行了数值计算,深入探讨了混合方式、容积含量、入射波长以及基本粒子粒径和数量对混合凝聚粒子消光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将所得数值结果与T矩阵方法的数值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数值方法计算的结果非常相近。结果表明,随机分布混合凝聚粒子的散射效率因子对混合方式非常敏感,消光效率因子对混合方式较敏感,而吸收效率因子对混合方式不敏感。随着凝聚粒子尺度参数的增大,混合方式对散射和消光效率因子的影响逐渐显著。内外混合方式下,随着黑碳体积比的增大随机分布混合凝聚粒子的吸收、散射和消光效率因子均近似线性增大,并且增大的幅度随着粒子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6.
鉴于在制备过程中存在介质层的随机扰动,计算并分析了远红外全角度光子晶体反射镜厚度和折射率的鲁棒性。结果表明,不论是厚度还是折射率的随机扰动,当随机度小于0.05时,全反射镜带隙变化不大;当随机度大于0.1时,随着厚度和折射率的随机扰动逐渐增大,反射镜的全向带隙和带隙率都逐渐减小。当随机度达到0.5时,光子晶体的全向带隙完全消失。本文的研究对远红外全角度光子晶体反射镜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7.
文[1]得到:若矩阵A的Jordan标准形中没有纯量矩阵的Jordan块,那么AB=BA的充要条件为B可以化为A的n-1次多项式.本文指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在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到了与给定矩阵A可交换的矩阵B是A的多项式的十个等价刻划.  相似文献   
208.
金属纳米颗粒制备中的还原剂与修饰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化学性质以及各种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不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实现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形貌可控,改善粒子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产率及纯度已成为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不断发展和完善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几种化学方法:化学试剂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辐射还原法等,分类介绍了化学试剂还原法中常用的无机、有机还原剂,以及含氮、磷、羧基、巯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修饰剂并重点总结了其还原和修饰机理。  相似文献   
209.
Signals of ultracold plasma are observed by two-photon ionization of laser-cooled caesium atoms in a magneto-optical trap. Recombination of ions and electrons into Rydberg atoms during the expansion of ultracold plasma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tate-selective field ionization spectroscopy. The dependences of recombination on initial electron temperature (1--70 K) and initial ion density ($ \sim $10$^{10}$ cm$^{ - 3})$ are investigated. The measured dependence on initial ion density is $N^{1.547\pm 0.004}$ at a delay time of 5 $\mu $s. The recombination rate rapidly declines as initial electr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when delay time is increased. The distributions of Rydberg atoms on different values of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n$, i.e. $n=30$--60, at an initial electron temperature of 3.3 K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main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pproximately explained by the three-body recombina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210.
刘进  刘正奇  冯天华  戴峭峰  吴立军  兰胜 《中国物理 B》2010,19(12):124209-124209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alization of an optical switch by optically manipulating a large number of polystyrene spheres contained in a capillary.The strong scattering force exerted on polystyrene spheres with a large diameter of 4.3 μm is employed to realize the switching operation.A transparent window is opened for the signal light when the polystyrene spheres originally located at the beam centre are driven out of the beam region by the strong scattering force induced by the control light.The switching dynamics under different incident powers i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bserved in the optical switch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optical matter.It is found that a large extinction ratio of ~ 30 dB and fast switching-on and switching-off times can be achieved in this type of swit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