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282篇
化学   1445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9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Dirac optical potential for p-^14 Be elastic scattering is evaluated by the relativistic impulse approximation. Each of the real part and the imaginary part of the potential shows a pronounced “long tail” for the proton elastic scattering from halo nucleus ^14Be compared with the potentials for proton scattering from its adjacent nuclei ^12C and ^16O, which do not have halo structures.This kind of “long tail” phenomenon suggests another signature for halo nuclei.  相似文献   
2.
苏昉  许伟 《物理学报》1989,38(2):193-201
本文改进实验方法,在0.0001—1.23GPa流体静高压下测量了整片非晶锂离子导体B2O3-0.7Li2O-0.7LiCl-xAl2O3(x=0.05;0.15)及其粉末压片的离子电导率及激活体积。发现粉末压片电导率峰值是由非晶微粒间的接触电导及非晶微粒体电导两者叠加;对整片非晶电导率的压力效应用离子迁移通道的物理图象给出初步的微观解释。此外,还观测到氧化铝组分减少使电导率的压力转变点明显降低;测量出不同温度热处理以及300℃等温热处理4—20h后离子电导率-压力曲线的变化规律,仍可归因于非晶态相分离及两种非晶相的先后晶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浮栅ROM器件辐射效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浮栅ROM器件的辐射效应机理,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指出辐射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器件中形成的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陷阱电荷是导致存储单元及其外围电路出现错误的原因.浮栅ROM器件的中子、质子和60Co γ辐射效应都是总剂量效应 . 关键词: FLASH ROM EEPROM 中子 质子 60Co γ')" href="#">60Co γ 总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半导体带电粒子探测器的研制及其在空间物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空间辐射环境监测的意义,描述了半导体带电粒子探测器的研制及由其组成的望远镜系统在空间物理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用此探测器在卫星上进行地球辐射环境监测、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暴探测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15-C与16-C单键的14β-甲磺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烯)(6,7和8)在Zn-EtOH体系中的重排反应, 它们均能重排成6, 7, 5, 5并环系统的化合物3, 12, 13a和13b。8重排时生成一个8-OEt化合物, 为这类化合物重排时经过阳离子中间体提供了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6.
《物理通报》2006,(11):59-59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国际费米碰撞探测器(CDF)合作组的科学家23日说,他们利用Tevatron对撞机,成功地发现了两种罕见的粒子.经过鉴定,这两种粒子是最常见的质子和中子的“远亲”.  相似文献   
7.
王友宝  P.  Dendooven  J.  Huikari  A.  Jokinen  V.  S.  Kolhinen  G.  Lhersonneau  A.  Nieminen  S.  Nummela  H.  Penttila  K.  Perajarvi  S.  Rinta-Antila  J.  Szerypo  J.  C.  Wang  J.Aysto 《中国物理快报》2006,23(4):808-811
We investigate the β decay of very neutron-rich ^118Rh isotope using on-line mass-separated sources which are produced by applying 25 MeV proton induced symmetric fission of natural uranium at the IGISOL facility. The β-γ and γ-γ coincidence spectroscopy is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level scheme of daughter nucleus ^118Pd. Five low-lying new levels a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entative spin and parity assignments based on the even-mass Pd systematics.  相似文献   
8.
The three-body force effects on the equation of state and its iso-spin dependence of asymmetric nuclear matter and on the proton fraction in neutron star matt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1] within Brueckner Hartree-Fock (BHF) approach by using a microscopic three-body force. It is shown tha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hree-body force, the empirical parabolic law of the energy per nucleon vs. isospin asymmetry β=(N-Z)/A is fulfilled in the whole asymmetry range 0 ≤β ≤1 and also up to high density. The three-body force provides a strong enhancement of symmetry energy at high density in agreement with relativistic approaches. Thecalculated proton fraction in β stable neutron star matter is given in Fig.l, where the thick solid line is the BHF prediction using AV18 TBF, while the dotted one is the BHF result using AVis. The thin solid line is the prediction of the Dirac-Brueckner approach taken from Ref.[2]. The results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logical paramete rizations of the symmetry energy suggested in Ref.[3] are also plotted. It is seen from  相似文献   
9.
 威利鲍德·詹特切克(WillibaldJentschke),是位于汉堡附近的德国粒子物理实验室DESY的创立者,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前负责人,他过完90岁生日之后,于2002年3月11日逝世。詹特切克1911年生于维也纳,24岁获得核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在维也纳一直工作到1951年,然后他到了伊利诺斯州的恩巴拉大学,任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的负责人。1955年,当汉堡大学让詹特切克负责实验物理学研究时,他申请基金在德国建立现代的核物理研究设施。  相似文献   
10.
单粒子势模型下价核子的密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实验事实,利用单粒子势模型,计算了一些核态外层价核子的密度分布.计算给出了价核子在核外部分布的概率和贡献,以此作为晕核态的判断标准.通过研究均方根半径随结合能变化的规律,指出了晕核态存在的条件,尤其是质子晕核态存在的条件.这些对判断和寻找晕核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单粒子势模型 价核子 密度分布 中子晕核态 质子晕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