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785篇
化学   1261篇
晶体学   50篇
力学   50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基于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和薄膜制造技术的发展,原位液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产生,为构建多种纳米级分辨率尺度下的微实验平台,发展新型纳米表征技术和众多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于原位液相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液体腔设计要求,然后介绍了液体腔的发展和典型的制备工艺,最后综述了近年来液体腔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纳米粒子成核和生长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探讨了该技术前沿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为提高我国先进纳米表征技术和原子精准构筑技术提供相关讨论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H3OH,CO,O2等在5%Ag/γAl2O3上的吸附情况及CH3OH和O2共吸附时表面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表面纯净的Ag/γAl2O3催化剂上,甲醇的解离吸附仅发生在γAl2O3上;表面预吸附氧后,可大大增强Ag对CH3OH的解离吸附,当吸附的[CH3O]与[O]在Ag/γAl2O3上相互作用时,出现吸附态甲醛、甲二氧基、甲酸根等中间物种.O2在Ag/γAl2O3上存在非解离吸附(O-2),在真空中较易脱附,但在氧气氛下可于100℃时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5.
由于纳秒级的脉冲信号在平板结构传输中,辐射损较大,因此对于瞬态脉冲信号的传输一般采用同轴结构。超宽带脉冲信号的辐射较常采用TEM喇叭天线,由两片三角形的平面极板构成。对于应用TEM喇叭(或将其作为抛物面天线馈源)辐射高功率超宽带脉冲信号,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高功率脉冲信号由同轴传输线过渡到平板结构天线。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原位IR光谱样品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氧化铁的合成及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合成条件,并采用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测得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30nm.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在pH=3.0,吸附比为3.5×10-6:1×10-2(g/g)时,平均吸附效率为95.98%,最大吸附量为398.3μg Cr(Ⅵ)/g.采用2mol/LNaOH可完全洗脱纳米氧化铁所吸附的Cr(Ⅵ),测定了回收后的纳米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纳米级氧化铁可循环使用,这将为环境污水中Cr(Ⅵ)的治理及研究纳米材料的吸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硅磷酸铝分子筛SAPO—34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差热分析(DTA)、原位XRD技术研究了SAPO-34分子筛原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在模板剂烧除过程以及环境气氛中的变化情况。采用1073K下的高温焙烧和水蒸汽处理以及甲醇转化试验跟踪考察了该分子筛在结构和催化性能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姜玄珍  郑雷 《分子催化》1996,10(3):183-186
在反应下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揭示了高晶格铝含量的沸石XSM-5有新类型的B酸。基于甲醇和甲醇脱水物二甲基醚和B酸的相互作用,在红外差谱中,原来表征B酸在OH伸缩频率区的特征吸收谱带3610cm^-1不再出现,代之以两个负吸收谱带,分别为3615与3585cm^-1,这是以往的研究中未报导过的红外吸收谱带。  相似文献   
10.
钯II催化CO/乙烯共聚加压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酿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原料(CO乙烯)简单易得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寻找价廉的催化剂或改良高效或(11)一双磷催化剂以推动聚酮的工业化进程,必须对共聚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S;,n[’,’1、DrentP]等人根据对产品主链和端基的分析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