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Alq3[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ium]和Eu(TTA)3phen(TTA=thenoyltrifluoroacetone,phen=1,10-phenanthroline)共掺杂进入主体材料CBP(4,4’-N,N’-dicarbazole-biphenyl)中,我们制作并研究了一系列电致发光器件。经过优化Alq3的掺杂浓度,在不改变色纯度的情况下,器件的效率滚降被大幅降低并获得了近乎加倍的最大亮度。发光层中的Alq3分子不仅促进了电子的注入和传输,还延缓了空穴的传输。借助电致发光光谱,我们证实Alq3分子作为阶梯加速空穴从CBP分子到Eu(TTA)3phen分子的迁移,从而促进了电子和空穴在Eu(TTA)3phen分子上的平衡。因此,我们认为器件的效率滚降受到抑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复合区间的加宽,二是Eu(TTA)3phen分子上空穴和电子的分布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2.
将Alq3[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ium]和Eu(TTA)3phen(TTA=thenoyltrifluoroacetone,phen=1,10-phenanthroline)共掺杂进入主体材料CBP(4,4′-N,N′-dicarbazole-biphenyl)中,我们制作并研究了一系列电致发光器件。经过优化Alq3的掺杂浓度,在不改变色纯度的情况下,器件的效率滚降被大幅降低并获得了近乎加倍的最大亮度。发光层中的Alq3分子不仅促进了电子的注入和传输,还延缓了空穴的传输。借助电致发光光谱,我们证实Alq3分子作为阶梯加速空穴从CBP分子到Eu(TTA)3phen分子的迁移,从而促进了电子和空穴在Eu(TTA)3phen分子上的平衡。因此,我们认为器件的效率滚降受到抑制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复合区间的加宽,二是Eu(TTA)3phen分子上空穴和电子的分布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3.
早在1964年电子闪光摄影技术就被美国哈罗德·艾杰顿发明应用。现在国内频闪仪器也开始生产,近三年来我们物理演示数学中也采用该技术以显示动态变化的物理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体运动规律,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4,4,4-三氟-1-苯基-1,3-丁二酮(TPB)为第一配体,4,7-二苯基-1,10-菲咯啉(Bath)为第二配体,分别制备了配合物 Er(TPB)3Bath和Yb(TPB)3Bath,以及它们的混合配合物ErxYb1-x(TPB)3Bath(x=0.218,0.799,0.896,0.987),并对所制得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所含稀土离子的近红外特征光,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混合配合物中的 nEr/nYb来调控Yb3+/Er3+之间的能量传递,进而提高Er3+离子在1530 nm处的发光。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离子束辅助沉积(1BAD)生长类金刚石(DLC)膜的物理过程.分 别选C2分子和Ar离子作为沉积源和辅助沉积粒子.改变Ar的入射能量和到达比(A r/C),研 究了它对DLC膜结构的影响.重点讨论了Ar辅助沉积引起表面原子的瞬间活性变化对薄膜结构 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Ar离子的轰击引起的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大大地增强了C原子在 表面的反冲动能及迁移概率,增加了合成薄膜的SP3键含量.研究结果和实验 观察一致,并从合成机理上给出了一些定量解释.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离子束辅助沉积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6.
<正>We demonstrate a sub-nanosecond electro-optical switch with low crosstalk in a silicon-on-insulator(SOI) dual-coupled micro-ring embedded with p-i-n diodes.A crosstalk of -23 dB is obtained in the 20-μm-radius micro-ring with the well-designing asymmetric dual-coupling structure.By optimizations of the doping profiles and the fabrication processes,the sub-nanosecond switch-on/off time of400 ps is finally realized under an electrical pre-emphasized driving signal.This compact and fast-response micro-ring switch,which can be fabricated by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 compatible technologies,have enormous potential in optical interconnects of multicore networks-on-chip.  相似文献   
7.
A wafer-level testable silicon-on-insulator-based microring modulator is demonstrated with high modulation speed, to which the grating couplers are integrated as the fiber-to-chip interfaces. Cost-efflcient fabrications are realized with the help of optical structure and etching depth designs. Grating couplers and waveguides are patterned and etched together with the same slab thickness. Finally we obtain a 3-dB coupling bandwidth of about 6Ohm and 10 Gb/s nonreturn-to-zero modulation by wafer-leve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合成了β-Zn3(PO4)2∶Mn2 和不同HBO3含量的β-Zn3(PO4)2∶Mn2 ,B3 红色长余辉材料。XRD结果表明,HBO3的加入对于β-Zn3(PO4)2物相的形成和结晶温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从不同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可以看出,HBO3的加入并没有改变其激发和发射光谱位置,而对其强度有一定影响。对于Zn2.85(P1-x/2O4)2∶Mn20. 15,Bx3 来说,当B3 加入量为x=0.05时发光强度最强;而对其余辉衰减光谱来说,HBO3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材料的余辉性能,并且当B3 加入量为x=0.1时余辉性能最强,这是由于B3 的不等价取代增加了材料中的陷阱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QSAR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取代氯苯酚生物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代氯苯酚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现已有邻氯苯酚等4种酚类化合物被美国环保局定为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1].对此,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取代氯苯酚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构效关系[2-3 ].因此,通过建立取代氯苯酚生物毒性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对于预测其生物毒性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A high efficiency and broad bandwidth grating coupler between a silicon-on-insulator (SOI) nanophotonic waveguide and fibre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Coupling efficiencies of 46\% and 25\% at a wavelength of 1.55~μ m are achiev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An optical 3~dB bandwidth of 45~nm from 1530~nm to 1575~nm is also obtained in experiment. Numerical calculation shows that a tolerance to fabrication error of 10~nm in etch depth is achievabl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ignment error of ±2~μ m results in less than 1~dB additional coupling lo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