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拟蛋白药物,以吸附的方法就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对BSA的固载效果进行探讨,研究了制备条件(丙烯酸浓度、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搅拌速度)和环境因素(溶液的pH、离子强度E、温度T、BSA初始浓度)对其固载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条件为20%的丙烯酸(AA)10mL、25%戊二醛4mL、交联时间30min、低搅拌速度(r<1000r/min)。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在固载BSA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溶液的pH、离子强度E、温度T、BSA初始浓度)的影响,在pH=4.6的磷酸缓冲液中,T=37℃条件下磁性壳聚糖-聚丙烯酸微球对BSA的固载量较大,可达到400mg/g。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苷壳聚糖/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以壳聚糖、明胶为载药基质,以中药淫羊藿苷为模拟药物,通过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淫羊藿苷/壳聚糖/明胶微球。考察微球的理化特性,建立持续流动释放系统,检测了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和影响因素。微球的理化特性受工艺条件如搅拌速度、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影响。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与微球的粒径、交联度负相关,与载药量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可作为缓释微球的载体基质,微球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微球的释放速率可控,淫羊藿苷/壳聚糖/明胶微球是一种良好的药物释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细胞微载体的明胶基缓释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大粒径明胶微球. 结果表明, 明胶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水相与油相体积比3∶20、搅拌速度300 r/min、交联剂用0.1 mL质量分数为25%的戊二醛、 表面活性剂用0.1 g span-80为制备平均直径约250 μm明胶微球的理想条件. 所制备微球的后处理方法不同, 则明胶微球的表面形貌也不同, 细胞粘附率不同. 空白明胶微球在体外可以完全降解, 载BSA的明胶微球对BSA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释放时间可长达30 d. 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明胶微载体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首先采用一次乳化法制备出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微球,并通过静电吸附将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修饰到PLGA微球表面,然后以香草醛为交联剂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交联,得到一种壳交联的p H响应型纳米微球(PCV),微球粒径为(277.60±38.01)nm,表面电位为(21.60±4.51)m V.微球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微球在24 h内粒径变化较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对PCV微球的摄取量比未经修饰的PLGA微球的摄取量高;空白微球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空白微球浓度小于80μg/m L时细胞的存活率达93.24%.以多西他赛(DTX)为模型药物进行包载,该纳米微球DTX的载药率为7.48%,包封率为34.98%;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该微球在p H=5.0环境下孵育90 h的药物积累释放率达58.66%,而在p H=7.4的环境下的药物积累释放率为50.63%;此外,载DTX微球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载药微球对A549肺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IC50值可达0.0009μg/m L.  相似文献   

5.
离子凝聚法制备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离子交联剂, 应用离子凝聚法制备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 筛选出壳聚糖起始质量分数为1%. TPP的浓度对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影响较大, 采用低浓度的TPP(200 μg/mL)制备的微球放置过夜均出现沉淀现象, 高浓度的TPP(800 μg/mL)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絮状沉淀. 固化比影响微球的释放行为, 固化比为1∶1的微球爆炸式释放率达到90%, 固化比为1∶3的微球6 h后逐步释放, 12 h后释放率达到95%. 固化比为1∶5的微球6 h后没有明显的释放行为. 壳聚糖溶液的pH对微球的制备和释放没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对负载流感疫苗的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条件和释放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 pH=5.6的壳聚糖溶液, 固化比为1∶3, TPP的质量浓度为400 μg/mL是较理想的流感疫苗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壳聚糖(CS)为载体源,采用微乳液成核-离子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纳米缓释微球.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LS)、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表征了纳米微粒的化学组成、外观形貌、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微球中壳聚糖的晶体结构以及阿司匹林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利用微乳液成核-离子交联法制备的阿司匹林/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88nm且粒径分布均匀,成核后壳聚糖结晶形态基本未变,阿司匹林以分子形态分布于微粒中,分子间未形成堆砌,为无定形态.采用UV-Vis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并对微球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中的释药行为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微球的载药量可达55%,药物包封率可达42%,实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香草醛交联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性能及其成球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壳聚糖溶液为水相、液体石蜡为油相形成油包水型乳液, 以香草醛为交联剂,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得壳聚糖微球. 结合IR光谱和XRD测试, 分析了壳聚糖交联固化成球的机理: 壳聚糖和香草醛之间所发生的Schiff碱反应和氢键的形成以及缩醛化反应, 以此为基础共同形成交联结构从而使壳聚糖交联固化成球. 探讨了交联后壳聚糖微球结晶度降低的原因: 壳聚糖固化时分子链未充分进行有序的结晶排列, 交联后的壳聚糖结构较复杂, 从而破坏了原壳聚糖分子的规整性. 选用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 制备了香草醛交联的壳聚糖载药微球, SEM结果显示, 载药微球表面致密且球形度好, 微球粒径在5-15 μm之间. 此外, 采用分光光度计对载药微球的载药率、药物包封率和药物体外释放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载药微球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李洋  宁志刚  谭颖  孙淑苗  王丕新 《应用化学》2011,28(10):1114-1121
以淀粉为原料,用乙酸酐酰化后,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接枝到淀粉醋酸酯大分子链上,以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包载布洛芬的淀粉基荧光微球,同时考察了淀粉基荧光纳米微球对布洛芬的控制释放性能。 荧光淀粉酯的用量、布洛芬的加入量及丙酮与水的体积比可影响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和药物释放速度。 研究结果表明,当荧光淀粉酯用量为200 mg、布洛芬的量为60 mg、水和丙酮体积分别为50和20 mL时所合成的载药微球包封率最高,为69.5%,其药物体外释放也最快,48 h可释放62.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包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滴注法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交联,制成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藻酸钙核心球,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核心球的表面依次包覆壳聚糖、海藻酸和壳聚糖,壳聚糖中负载万古霉素(VAN),形成多药载药缓控体系.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钙离子浓度及壳聚糖浓度对VEGF和VAN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层微球的表面、截面形貌及粒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海藻酸盐与壳聚糖的自组装情况,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VEGF和VAN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最优浓度为0.04g/mL,氯化钙最优浓度为0.15g/mL,壳聚糖最优浓度为0.01g/mL.微球光滑圆整,均质实心,直径900~1100μm,VEGF的包封率达61.31%,VAN的包封率为3.48%.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VEGF缓释时间为15.5d,并出现2个释放高峰;VAN缓释时间为4.5d,释药情况平稳持续,无明显突释.双重载药多层包覆微球兼具控制感染和促进血管生成两种潜能,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了负载肾上腺髓质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nHA)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材料溶血行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支架材料表面细胞荧光染色和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  相似文献   

11.
5-氟尿嘧啶/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了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微球,评价其性能、体外释药性能及对人肺癌细胞GLC-82的体外杀伤效应,并通过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载药纳米微球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5-Fu/CS纳米微球平均包封率为32.3%,平均载药量为25.6%,平均粒径为253nm,平均zeta电势为+8.38mV,成球性及分散性良好.CS载药纳米微球具有缓释性能,体外释药行为符合双向动力学规律.在体外作用72h,CS载药纳米微球对人肺癌细胞GLC-82的杀伤率达66.6%,杀伤效果明显优于5-Fu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魏燕芳 《广州化学》2010,35(4):29-34
用壳聚糖包埋磁流体,用戊二醛交联制成磁性壳聚糖微球,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用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Cr(Ⅵ)离子,考察了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Cr(Ⅵ)起始浓度以及其他离子存在对Cr(Ⅵ)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微球吸附Cr(Ⅵ)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吸附平衡时间40 min,最佳吸附pH值6左右,磁性壳聚糖微球用量10 mg,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吸附效率,Cr(Ⅵ)离子起始质量浓度为12μg/mL,无机盐的存在引起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吸附性能降低。并且考察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己胺引发γ-苯甲基-L-谷氨酸酯-N-内羧酸酐(BLG-NCA)开环聚合制备聚(γ-苯甲基-L-谷氨酸酯)(PBLG), 并进一步脱掉苯甲基保护得到聚(L-谷氨酸)(PLG). 以利福平为模型药物, 通过油包油(O/O)无水乳液法制备了PLG载药微球.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表明该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且粒径分布较均一, 粒径大小约为9.0 μm.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载药微球对利福平的释放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 在模拟胃液中较少释放利福平, 而在模拟肠液中较快并大量释放利福平, 符合口服药物载体释放性能的要求, 可用于口服药物的定位肠溶性载体. 此外, 噻唑蓝实验表明该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以壳聚糖(CS)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接枝β-环糊精聚合物(CS-g-CD),然后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聚合物空心微球,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聚合物空心微球对药物的负载性能。利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及形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微球对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表明,得到的微球呈现较为规则的空心结构,粒径在300~350nm左右,分散性较好,对药物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液法预先制备壳聚糖(Cs)-蒙脱土(MMT)复合材料(Cs-MMT),以Cs-MMT、Cs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得一种新型药物缓释体系阿司匹林-蒙脱土-壳聚糖载药微球(Asp-MMT-Cs)。采用FT-IR、SEM表征了Cs-MMT和Asp-MMT-Cs载药微球的结构及形态;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Asp-MMT-Cs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探讨了载药微球在不同模拟释放液中的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度好,粒径分布较均匀;最优工艺制得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为81.20μm,载药量为9.61%,包封率为76.78%。该缓释体系具有pH敏感性,更倾向于在pH较高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了负载肾上腺髓质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nHA)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材料溶血行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支架材料表面细胞荧光染色和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等手段综合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微球直径均匀,载药支架孔径大小合适并相互穿通.支架材料的溶血率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载药支架及支架材料本身对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骨细胞的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左旋多巴-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分散-离子交联法,以三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制备了左旋多巴-壳聚糖微球,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药物释放性能。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得到的微粒基本成球;经激光粒度仪测定,其平均粒径约为3.5μ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壳聚糖中的氨基质子化后与三聚磷酸钠以静电结合,而左旋多巴则被包裹在壳聚糖微球内。DSC及XRD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内部存在左旋多巴结晶,而壳聚糖则以无定形聚集态存在。TG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结合后分解温度降低。微球的药物释放性能显pH依赖性,在酸性环境下,微球的释药速率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载药比例的增大而降低;而在碱性介质中总体的释药速率要比酸性介质中的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可包载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乙醇脂质体,研究了OQCMC乙醇高分子脂质体的相图、粒径和电位、对药物的包封及释放能力及共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荧光染料后的细胞内递送能力.结果表明:OQCMC上长链季铵盐分子的取代度和共乳化剂乙醇的加入量对相图中微乳区域的面积影响不大;微乳液法可制备包载水溶性长春新碱(VCR)、脂溶性消炎痛(IMC)或二者共载的OQCMC载药微球,微球粒径为(52.40±0.55)nm,分布均匀;微乳液体系对VCR的最大载药率为22.7%,对IMC的最大载药率为20.1%,二者共载时,VCR的最大载药率为12.2%,IMC的最大载药率为10.0%;载药微球对药物具有缓控释功能.OQCMC乙醇高聚物脂质体可有效地包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水溶性)和尼罗红(脂溶性),并将二者递送到卵巢癌HO8901细胞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膜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备出担载二甲基砜(MSM)的聚乳酸(PLA)微球(PLA/MSM), 并研究了膜孔径、 搅拌转速和MSM浓度对载药微球形貌、 尺寸、 载药量、 体外释放及细胞活性的影响; 采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微球形貌、 尺寸及分布,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检测PLA/MSM微球载药量、 包封率及体外释放, 采用ESEM观察微球内部结构, 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噻唑蓝(MTT)法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 膜乳化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规整, 呈典型的圆球状, 表面光滑, 内部有多孔结构. 当膜孔径为5.1 μm且搅拌转速为500 r/min时, PLA/MSM微球大小更为均一; 当体系中MSM质量分数为8.6%时, 载药量可达到77.43%. 随着膜孔径减小及药物浓度的增加, 体外释放速率加快, 但初期均无明显的突释现象, 约10 d后累积释放量达到89.2%.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 在膜孔径为5.1 μm且MSM质量分数为8.6%的条件下, 制备的载药微球在细胞培养7 d时表现出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壳聚糖为微米粒包被材料, 制备茶多酚锰(Tea Polyphenol Manganese, TPMn)-壳聚糖微球. 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TPMn-壳聚糖微球的荧光特性, 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TPMn-壳聚糖微球尺寸和分布规律. RP-HPLC定量分析TPMn-壳聚糖微球包封率为68%, 符合微米级微粒控释药物包封率的要求. 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茶多酚(TP)-壳聚糖和TPMn-壳聚糖的微球均有控释TP的能力, 控释时间高达40 h以上, 但前者释放速率稍快于后者. TPMn和TPMn-壳聚糖微球均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但TPMn-壳聚糖微球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速率稍高于TPM. 实验结果证实, 以TPMn-壳聚糖微球方式控释TPMn有利于提高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速率. TPMn-壳聚糖微球具有研发成注射型抗肿瘤新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