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研究了煤经热处理以及煤与KOH共炭化地酸洗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经炭化再用盐酸洗涤,可以在缓和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酸洗脱灰率,煤与KOH共炭化后再酸洗,不仅对煤中的粘土,黄铁矿等无机矿物质有很好的效果,还特别适于脱除在一般情况下都难以除去的石英矿物。  相似文献   

2.
于京华  崔瑞珍 《分析试验室》1994,13(4):62-62,73
本文利用碱熔液吸收CO2后电导率的变化值与吸收的CO2含量成正比这一关系来测定生料中的含碳量。5%KOH溶液为最佳的吸收溶液。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浓H2SO4介质中,煤或黑生料与氧化剂共热产生的CO2由KOH溶液吸收。通过测定KOH溶液吸收CO2前后电导率的变化值来确定含碳量。对标准煤样及黑生料进行了测定,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交联壳聚糖在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一种新型溶于水,酸,碱的交联壳聚糖在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以EDTA为络合剂,交联壳聚糖能选择性富集分离无机汞;以KI作为络合剂,交联壳聚糖同时富集甲基汞,乙基汞和苯基汞,0.4mol/LNaOH可定量洗脱苯基汞,1.0mol/LNaOH定量洗脱烷基汞,  相似文献   

4.
GC/MS法分析鳗鱼骨油的脂肪酸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用乙醚/已烷混合溶剂抽提鳗鱼骨油,用KOH-CH_3OH酯交换法甲酯化,以毛细管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检出27种脂肪酸,其中以棕榈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花生烯酸为主。  相似文献   

5.
还原温度对Ni/Al2O3催化剂上H2,CO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常伟  陈豫 《分子催化》1996,10(5):345-349
采用程序升温还原与程序升温逐步活化、H2、CO室温吸附、H2程序升温脱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还原活化温度对其吸脱附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Ni/Al2O3催化剂上,在不同温度还原的不同Ni氧化物物种,经相应温度活化后可形成不同性质的H2、CO吸附中心.催化剂经523K及573K活化后可形成极细的与Al2O3有一定相互作用的吸附中心,在这类中心上,H2的室温吸附量极小,但有一定的高温H2吸附量,且高温吸附的H2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脱附,CO在其上则可能是按单金属中心多CO方式吸附的.催化剂经673K和723K活化后均形成较强的H2、CO吸附中心,CO在这些中心上可能是按线式和桥式两种方式吸附的.催化剂经673K活化后,形成的中心上吸附的H2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脱附.Ni/Al2O3经773K处理会发生烧结,因而丧失室温H2、CO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吡啶吸附-IR,NH3吸附-脱附,原位热重积炭,DSC等技术并结合甲基环己烷(MCH)脱氢活性试验,研究了K2O对工业Pt-Sn/Al2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2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心的数目;MCH脱氢反应的积炭量随K2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催化剂的高温脱氢稳定性与K2O含量并不完全呈顺变关系,K2O含量应严格控制,当K  相似文献   

7.
甲鱼油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热提取方法抽取出甲鱼油,用KOH-CH3OH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以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出21种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HA)为主  相似文献   

8.
氟化钾负载改性法制备碱性NaY沸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淳远  朱建华  须沁华 《催化学报》1997,18(4):298-301
氟化钾(KF)可以高度分散于八面沸石表面,通过与NaY沸石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产生KOH类碱物种,使KF/NaY具有类似于KOH/NaY的碱性,在异丙醇探针反应的碱性催化活性也与KOH/NaY相似,由于沸石中的Si组分容易与KOH生成强度低的碱性化合物,妨碍KF或KOH负载过程中强碱位的生成,因此KF/NaY的碱强度介于KF/SiO2和KF/γ-Al2O3之间。  相似文献   

9.
皮娜 《大学化学》1999,14(6):49-50
一般分析化学教科书[1~3]在论述多元酸或混合酸分步滴定的可能性时,以Ka(HA)/Ka(HB)>105(c(HA)=c(HB))作为判断能否分步滴定的判别式,然而这一判别式却不能适用于强酸和弱酸混合物的情况。例如HCl+HAc混合酸是不能分步准确滴定的,虽然它们的Ka值之比Ka(HCl)/Ka(HAc)远大于105。Ac-也是不可能藉加入过量的HCl再用NaOH溶液进行返滴定的。  对于这一问题,可从讨论终点误差入手。返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的质子平衡式为[H+]终+c(NaOH)=c(HCl)+…  相似文献   

10.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热脱咐谱(TDS)在140K—700K温度范围内研究了清洁和氧改性Pd(100)面上CH_3OH的吸咐与分解机理。HREELS结果表明:在140K吸咐甲醇能形成分子吸咐层;当加热甲醇分子层时,甲醇在185K先分解为CH_3O_(ad)和H_(ad),在200K以上温度CH_3O_(ad)逐步分解为CO_(ad)和H_(ad);预吸咐氧后表面有甲酸物种生成。TDS研究表明;除有少量甲醇在185K脱咐外,甲醇分解的主要脱咐产物为H_2(320K)和CO(440K);次要脱附产物为甲烷(200K—210K)。综合HREELS和TDS研究指出,在清洁表面甲醇主要通过O—H键断裂,经甲氧基中间物种分解为CO和H_2,还有部分甲醇通过C—O键断裂分解为甲烷,预吸附氧后甲醇的分解除了存在以上两种方式外,氧的存在一方面能够转移CH_3O_(ad)中的氢原子在表面形成一定量的甲酸中间物种,另一方面能够稍许提高少量CH_3O_(ad)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义马煤中几种微量污染元素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微量元素在煤转化过程中的变迁行为和其向环境的释放能力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原始赋存形态。由于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多样性和煤本身的复杂性,煤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研究尚没有十分成熟的方法。采用密度分离、脱灰处理、逐级化学提取等间接方法研究了义马煤中As、Pb、Cd、Cr等几种微量污染元素的宏观赋存形态。研究表明,义马煤中As、Pb、Cd主要与矿物质伴生,Cr主要赋存在有机质当中。As主要与黄铁矿相伴生;Cd部分与黄铁矿类矿物质伴生,部分与其它难溶矿物质伴生;Pb在硫酸盐、硫化物、硅酸盐等矿物质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煤中无机矿物组分的溶出性及其对水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考察了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的无机矿物质在煤浆分散体系中的溶出性,并就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煤中无机矿物质的溶出性视煤种和煤中矿物质含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且,除个别煤熔出相当数量的铝离子外,其余煤在浆体分散体系中溶出的无机矿物离子均主要以钙出子为主,其次为镁,铁离子。  相似文献   

13.
煤热解过程中氯析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Boltzmann函数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煤在热解过程中氯析出的模型。模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较小,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实验结果的规律性。文中还提出了以t10、t50、和t90来表示氯析出10w%、50w%和90w%时对应的热解温度,以△t80表示热解时氯析出主要的温度区间。在此基础上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氯析出率在10w%~90w%之间煤的对应的热解温度区间不同。在热解温度为900 ℃时,煤中氯析出率可达90w%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分离、脱灰处理和逐级化学提取等间接方法,考察了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五个重金属元素的宏观结合形态,并在Φ25mm小型石英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上述五个重金属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行为。研究发现,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均主要与非黄铁矿类矿物质相伴生, 且高达40%~60%赋存在硅酸盐类矿物质中。Pb的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束缚的离子可交换态600℃前即可分解转化,而其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才能分解挥发;Co、Ni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可部分转换为有机结合的离子可交换态;而Cr、V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部分转化生成了新的热稳定相。在500℃~900℃范围内,Pb属半挥发性元素,Cr, Co, Ni, V属难挥发性元素。微量元素的挥发性极大地受其伴生环境、共存活泼元素等的影响,硅铝酸盐类矿物质对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煤液化残渣中残留催化剂对其挥发分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热重分析仪对兖州加氢液化残渣(THF不溶物)的工业分析进行了测定,重点考察了液化催化剂其挥发收率测定的影响。比较了相同液化条件下残渣的挥发分收率,发现催化液化残渣的总挥发分(GB法测定的挥发分含量)比热液化的高。通过对TG/DTG谱图的分析,确定了失重峰的归属,同时定义110℃-700℃间的挥发分V700为有机军发分,该值与这两种残渣的H/C比遵循共同的线性关系,而与添加的液化催化剂无关,可作为表征液化残渣基本性质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Ar气流中热处理KOH-煤焦制大比表面积活性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将煤焦与KOH混合,在Ar气流中进行低温、高温二次热处理,制得了比表面积为2918m2/g的活性炭。考查了操作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煤焦制活性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煤中有害元素的洗选洁净潜势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基于8个洗煤厂实采煤样的测试分析以及2个煤样的模拟洗选实验,对煤炭洗选过程中灰分、硫分及20种有害微量元素的脱除率进行了研究,并系统地探讨了这些有害元素的洁净潜势。结果表明:物理洗选不但能降低煤中的灰分与硫分,还能不同程度地脱除煤中有害微量元素;预测在物理洗选过程中,多数煤中灰分以及有害微量元素As、Co、Cu、Cr、Hg与Mn的脱除率大于50%,硫分的脱除率大于30%,其它有害微量元素Ba、Be、Cd、Cl、Mo、Ni、P、Pb、Sb、Se、Th、U、V与Zn的脱除率相对较低或表现出一个宽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8.
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煤的电化学脱硫是70年代末Coughglin和Fa rooque开发的一种温和脱硫方法,它不但克服了传统的高温、高压的脱硫缺点,而且可以联产氢气,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2]。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有些报道[3~6],但是脱硫效果都不理想,全硫脱硫率都在50%左右。作者在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中发现有机硫的脱除较无机硫困难[7]。目前国内关于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除程度及影响规律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川南贫瘦煤为原料,采用化学法脱除其中的无机硫后作实验煤样,研究了酸性体系中有机硫的脱除规律。1 试验部分1 1 原料与试…  相似文献   

19.
煤中混入氧化锌高温焦炉煤气脱硫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热力学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在练变煤中添加氧化锌进行焦炉煤气均相脱硫的行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炼焦前期,煤中添加氧化锌可以有效抑制煤中硫的释放,实验所用煤样中的最佳的氧化锌添加量是理论计算所需量的1.4倍.顺炼焦后期,由于焦炉煤气中氢气的作用,半焦中硫化锌和氧化锌开始分解,气态锌和H2S随焦炉煤气的温度降低又生成硫化锌,从而实现了焦炉煤气的脱硫,而且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很小,氧化锌的添加量的增加有利于焦炉煤气进一步的脱硫。  相似文献   

20.
矿物质对煤焦表面性质和煤焦—CO2气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