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 研究了5,10,15,20-四[4-(N-甲基吡啶)]卟啉(TMPyP4)与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等4种碱基, 以及相应的核苷、核苷酸和单链DNA的结合能力和光谱学性质. 研究结果发现, 嘌呤与TMPyP4的结合能力比嘧啶的强. 对于某一碱基系列, 结合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 碱基~核苷<核苷酸<单链DNA. 时间分辨荧光谱研究发现, 除鸟嘌呤外, 核酸和TMPyP4复合物的荧光动力学均含有快(1~2 ns)和慢(约10 ns)两个衰减过程, 它们分别是由激基复合体和环境极性对激发态TMPyP4分子的影响所致. 单链DNA能诱导TMPyP4产生诱导圆二色信号, 而单分子(碱基、核苷、核苷酸)则无此功能.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基于2,9-双苯并噻唑乙烯基取代的邻菲罗琳荧光分子—PMBT。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探讨了PMBT与不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PMBT与DNA存在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 由于PMBT分子中带有两个正电荷,当PMBT与DNA的浓度比值较高(大于4)时,PMBT以DNA为模板按一定方向在DNA上聚集;当PMBT与DNA的浓度比小于2时,PMBT通过嵌插或末端堆积的方式分别与单/双链DNA和G-四链体DNA结合。PMBT与DNA结合导致其荧光淬灭,利用该特性将PMBT与DNA结合构建荧光增强型检测平台,可用于DNA酶活性以及DNA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段文胜  刘斌  孙占国  杨斌盛 《化学学报》2011,69(15):1789-1794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4-甲基-水杨酸铬(Ⅲ)配合物[Cr(Ⅲ)(4-Me-SA)(en)2]Cl·0.5CH3OH(4-Me-SA=4-甲基-水杨酸,en=乙二胺),利用X射线晶体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导率等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两种铬配合物[Cr(Ⅲ)(4-Me-SA)(...  相似文献   

4.
谢孟峡  蒋敏  李崧  刘媛 《化学学报》2004,62(16):1460-1466
应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 (HSA)与 β 1,2 ,3 ,4,6 五 O 倍酰 D 葡萄糖 (PGG)的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结果显示 ,PGG在CPGG/CHSA<0 5和 0 5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含有联噻唑的钌(Ⅱ)配合物[Ru(btz)3](CIO4)2(1)和[Ru(btz)(dppz)2](c104)2(2)(btz=4,4’bithiazole,dppz:dipyrido[3,2-a:2’,3’c]phenazine).通过元素分析、ES-MS、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运用光谱滴定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发现配合物1与DNA以静电方式结合,配合物2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凝胶电泳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光照射下均可有效断裂DNA,单线杰氢(1O2)和脊某自由墓(OH、县推动断裂反应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基于2,9-双苯并噻唑乙烯基取代的邻菲咯啉荧光分子PMBT。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探讨了PMBT与不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PMBT与DNA存在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由于PMBT分子中带有2个正电荷,当PMBT与DNA的浓度比值较高(大于4)时,PMBT以DNA为模板按一定方向在DNA上聚集;当PMBT与DNA的浓度比小于2时,PMBT通过嵌插或末端堆积的方式分别与单/双链DNA和G-四链体DNA结合。PMBT与DNA结合导致其荧光猝灭,利用该特性将PMBT与DNA结合构建荧光增强型检测平台,可用于DNA酶活性以及DNA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HaC4A)配体合成了三个同构化合物[Ln^Ⅲ6(μ4-O)2(C4A)2(N03)2(HCOO)2-(CH30)2(DMF)4(CH30H)4](Ln=Gd(1),Tb(2),Dy(3)),并对其晶体结构、磁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化合物结构中,两个尾对尾的杯芳烃分子和一个夹在中间的稀土八面体构成一个六核的三明治型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通过超分子堆积形成化合物的三维结构.磁性和荧光测试表明,含镝化合物表现为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单分子磁体.  相似文献   

8.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Tb(3-IBA)3(H2O)2]&#183;0.5(4,4′-bipy)}n(3-IBA=3-碘苯甲酸根;4,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该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状结构。Tb^3+离子与8个O原子配位,其中6个O原子来自5个3-碘苯甲酸根,2个O原子来自水分子。相邻Tb^3+离子通过2个双齿桥联的3-碘苯甲酸根联结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4,4′-联吡啶分子与配位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并将相邻的一维链联结起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沿a轴的分子堆积形成一维孔道,是由于相邻一维链的苯环之间部分重叠而形成的。在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中,4个峰位于490、544、583和619nm,分别对应于Tb^3+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跃迁。  相似文献   

9.
通过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对寡聚酰胺分子PyPyPybDp(简称PPP)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PPP的激发态性质受溶剂环境影响较大, 在TKMC缓冲液中, PPP有较弱的荧光, 其荧光寿命为16 ps; 随着溶剂极性逐渐降低, 荧光光谱蓝移, 荧光强度增加, 相应荧光寿命增长. 通过对PPP与DNA双螺旋分子相互作用的荧光动力学研究表明, PPP与DNA相互作用后, 荧光强度增强, 荧光寿命从16 ps增加到32 ps, 证实了存在PPP与双螺旋DNA的结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稳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对寡聚酰胺分子PyPyPy(Dp(简称PPP)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PPP的激发态性质受溶剂环境影响较大, 在TKMC缓冲液中, PPP有较弱的荧光, 其荧光寿命为16 ps; 随着溶剂极性逐渐降低, 荧光光谱蓝移, 荧光强度增加, 相应荧光寿命增长. 通过对PPP与DNA双螺旋分子相互作用的荧光动力学研究表明, PPP与DNA相互作用后, 荧光强度增强, 荧光寿命从16 ps增加到32 ps, 证实了存在PPP与双螺旋DNA的结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从头算MP2方法优化了Pt(CN)2(CNCH3)2,Pt(CN)2(CNCH3)2-(NCCH3)2.「Pt(CN)2.(CNCH3)2」2的在态几何结构,利用单激发的组态相互作用方法(CIS)计算了固态和乙氰溶液中标题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并对激发态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基态时,Pt...NCCH3之间的距离较大(0.406nm),说明溶剂分子与Pt原子之间存在较小的范德华作用;而激发时,Pt...NCCH3之间的距离减小(0.257nm),说明此时Pt...NCCH3之间相互作用较强,由于这种作用使乙氰溶液中该物质的发光性质与不考虑溶剂效应时相比差异较大,其发射光谱不可我谱区,固态时,此化合物为直线链状结构,MP2计算得到:基态时「Pt(CN)2(CNCH3)2」2中Pt...Pt之间的距离为0  相似文献   

12.
以苯甲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为原料合成取代酰基异硫氰酸酯,再分别与4,4'-联苯二胺和3,3’-二甲基.4,4'-联苯二胺反应,合成了3种中心对称型4,4’-双(N′-取代酰基硫脲基)取代联苯类衍生物.产物结构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认,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测定了化合物4,4'-双(N′-苯甲酰基硫脲基)联苯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53447(11)nm,b=1.03086(13)nm,c=1.15550(13)nm,α=98.24(3)&#176;,β=96.95(3)&#176;,γ=99.43(3)&#176;,Z=2,Dc=1.379g/cm^3,V=0.61472(16)nm^3,F(000)=266,R1=0.0506,wR2=0.1335.该分子呈中心对称分布,存在两种分子内氢键N—H…O和C—H…s,形成了毗邻的两个六元环结构,同时通过分子间氢键N—H…S在分子间形成的R22(8)环把分子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再通过两种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邻香草醛缩牛磺酸Schiff碱铕(Ⅲ)配合物与DNA的插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铕(Ⅲ)与邻香草醛缩牛磺酸Schiff碱配合物[EuTOvL(NO3)]·2H2O(TOy:Schiff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2'-联吡啶,L^3:2-氨基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对DNA均有不同强度的插入作用,其插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配合物的浓度正相关,且与配合物分子适宜的平面性有关,3种配合物对DNA插入能力顺序为:[EuTOvL^1(NO3)]·2H2O〉[EuTOvL^2(NO3)]·2H2O〉[EuTOvL^3(NO3)]·2H2O.  相似文献   

14.
以柔性羧酸配体4-氨基-1,2,4-三氮唑-3,5-二硫代乙酸(H2L)和氯化铜为原料,用常规溶液反应法,制备了配位聚合物[Cu(L)(DMF)(H2O)]n(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中每个铜(Ⅱ)为五配位,呈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与来自两个配体的一个N原子、两个羧基O原子和一个DMF的O原子、一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配体将Cu(Ⅱ)桥联起来形成沿a轴方向的一维链,链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沿b轴方向的二维层,层与层间又通过S…S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此外,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E-[4-[2-(4-羟基苯基)乙烯基]吡啶与1,n-二溴烷烃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4,4‘-[1,n-亚烷基双[(E)-2-(4-氧基苯)乙烯基]]双吡啶[n=2(Ia),3(Ib),4(Ic),6(Id)]。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和质子核磁共振谱鉴定了Ia-Id的结构。将Ia-Id的稀溶液用中压汞灯和低压汞灯交替照射,发现其分子内光环加成反应的存在,并且随着亚烷基碳链的延长,反应速度加快。研究还发现锌离子可以与吡啶环上氮原子发生螯合作用使分子内光环加成反应加快。本文化合物荧光很弱,在较高浓度下有较强分子间激基缔合物荧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加入模板剂哌嗪以及辅助配体1,10-菲哕啉,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得到了两个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Mn3(4-piH)2(H2O)3·H2O(1)和Mn5(4-pill)2(4-piH2)2(phen)2(H2O)4(2)(4-piH4为4-膦酸间苯二甲酸).两者都显示层状结构.在化合物1中,由三角形的{Mn3O3}三聚体通过共边或共角组成fMn303}02复杂柱型链,链与链之间由{PO3C}连接形成无机层,苯基以及未配位的羧基悬挂在无机层的两侧.在化合物2中,由{Mnl0。1和{Mn3O4N2)八面体共边形成(Mna06}四核簇,四核簇之间通过{Mn2O6}八面体共角连接形成一维之字形无机链,相邻链间由4-pi^4-配体连接形成无机有机杂化的二维层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两个化合物中锰离子之间均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在低温下化合物1表现出变磁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稀土苦味酸盐(pic)与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L)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CeL2(pic)2](pic)·(CH3OH)3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3795(3)nm,b=2.1292(5)nm,c=2.5651(6)nm,α=105.847(3)°,β=100.150(3)°,γ=107.893(3)°,Z=2,R=0.0519,wR=0.1255.晶体中一个不对称单元内有两个结晶学上独立的分子,这两个分子的构型基本相同,中心Ce^3+均与两个三齿配位的配体及两个双齿配位的苦味酸根配位,配位数为10.中心Ce^3+的配位多面体为变形双帽四方反棱柱,两个分子之间以π-π堆积连接,生成一个非中心对称的二聚体.整个晶体则是由这些二聚体以分子间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室温下,在紫外光激发下Eu(Ⅲ)配合物固体和溶液均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含异硫氰酸根和喹啉(q1)混合配体的钴配合物[Co(NCS)2(q1)2];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发射光谱特性.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633(5)nm,6=0.84444(3)nm,c=1.54116(5)nm,β=92.093(2),V=1.9330(2)nm^3,Z=4,Dc=1.489g/cm^3,μ=1.116mm^-1,F(000)=884,R1=0.0322,wR2=0.0786.配合物中钴离子采用四配位的四面体配位构型,晶体堆积中通过π-π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还原偶联方法合成出新化合物四 (4,4′ ,4″ ,4 N ,N 二乙氨基 )四苯乙烯 (TDETE) .通过测定该化合物在溶液、掺杂聚合物中及晶体粉末的稳态 -瞬态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辐射衰变速率常数等 ,讨论了分子的构象效应等因素对TDETE光致发光行为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下TDETE溶液存在着三个发光带 ,分别为全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3 4 5nm附近的发光I带 )、半扭曲构象分子 (位于 43 0nm附近的发光II带 )和激基缔合物 (53 0nm发光III带 )的辐射衰变所致 .在聚合物(PMMA)中 ,一方面由于分子单键的自由旋转扭曲受到遏制 ,表现为II带的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f 值 )增大、同时非辐射衰变速率常数 (knf值 )减小 ;另一方面 ,TDETE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得到加强而有利于缔合物形成 ,结果 ,使发光II带和III带合二为一出现了强而宽的发射峰 ,荧光量子产率从溶液中的 0 0 55提高到 0 855.此外 ,在PMMA介质中观测到TDETE分子聚集体在 62 6nm处的发光带 (IV) ,粉末态中聚集体IV带的强度骤增 ,峰值波长红移至 650nm  相似文献   

20.
邓洪  李红  徐宏  计亮年 《化学学报》2002,60(12):2159-2166
合成了4-氰基苯基咪唑并[5,6-f]邻菲咯啉(CYIP)和2-羧基苯基咪唑并[5, 6-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CYIP](ClO4)2 ·H2O(Rul)(bpy=2,2′-联吡啶),[Ru(phen)2CYIP](ClO4)2·H2O(Ru2) (phen=1,10-邻菲咯啉),[Ru(bpy)2COIP](ClO4)2·3H2O(Ru3)和[Ru(phen)2COIP] (ClO4)2·H2O(Ru4),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 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 Rul和Ru2通过CYIP配体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而配合物Ru3和Ru4则通过COIP配 体以部分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