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钒 《有机化学》1995,15(2):186-193
本文研究了在手性的顺式-γ-氨基-α,β-不饱和醛(7)与有机锂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中的1,4-不对称诱导效应.结果表明: 7与α-烷氧基乙烯醇锂类化合物的反应导致了优良的非对映立体选择性(d.e. : 60~90%), 而与烷基锂试剂的反应也给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d.e.: 74~86%). 这说明在这些反应中 , 存在着一种1,4-不对称诱导反应 .  相似文献   

2.
由多氟烷基碘化和的对烯胺的氟烷基化反应,合成了6种α-氟烷基酮和3种α氟烷基醛并完成了它们的UV、IR、MS、HNMR和^19FNMR结构鉴定及元素分析,通过活泼中间体的自旋截捕和抑制实验,揭示了本反应的单电子转换机理并发现SmI2的四氢呋喃溶液可催化本反应,使反应时间缩短,含氟酮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α-β不饱和醛中C=C和C=O键选择加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武  徐江  辛勤 《分子催化》1998,12(2):152-160
α-β不饱和醛中C=C和C=O键选择加氢的研究进展杨树武徐江辛勤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关键词α-β不饱和醛选择加氢贵金属催化剂分类号O643.32随着催化学科的发展,控制反应的选择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夏春谷 《分子催化》2016,30(6):497-504
以一类BINOL衍生的双齿亚磷酰胺为配体,用于铑催化的炔烃氢甲酰化反应中。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对于一系列对称的双芳基或双杂芳环取代的炔烃底物的催化反应,以较高的产率(最高94%)以及优秀的化学和立体选择性(E/Z > 99/1)得到相应的α,β-不饱和醛。  相似文献   

5.
乙酰丙酮氧钒催化氧化α-蒎烯一步转化成龙脑烯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毅  黄红梅  毛丽秋  周亮  徐琼  王季惠  尹笃林 《应用化学》2010,27(11):1272-1275
以乙酰丙酮氧钒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了由α-蒎烯直接合成龙脑烯醛的反应。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氧钒与H2O2反应得到的高价态V5+是优良的氧化还原-Lewis酸双功能催化剂,易使α-蒎烯经氧化、2,3-环氧蒎烷异构得到龙脑烯醛。在n(H2O2):n(α-蒎烯):n(乙酰丙酮氧钒)=2.5:1:0.01、反应温度为20℃、丙酮为溶剂、反应2h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为50.2%,龙脑烯醛的选择性达58.7%,反应6h后α-蒎烯转化率可达73.0%,主要产物龙脑烯醛和马鞭草烯酮的选择性分别为47.2%和13.2%。  相似文献   

6.
黄新炜  刘建利 《有机化学》2013,(9):1960-1964
还原胺化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即醛和酮在适当还原剂作用下与伯胺或仲胺制备仲、叔胺.汉斯酯1,4-二氢吡啶衍生物(HEH)作为仿生有机还原剂已被用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缺电子的共轭烯烃和亚胺的选择性还原以及还原胺化等重要的有机反应中.以HEH为还原剂,7-氨基-4-甲基香豆素与常见的醛为模型来探索通过还原胺化反应标记醛类化合物的可行性,共得到16个还原胺化产物,其中1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
以环境友好的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与胺反应,绿色合成β-烯胺酮类化合物.该方法环境友好、处理方法简单、收率高、催化剂可回收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巧峰  陈惠  刘鹏  王全军  王绪国  张生勇 《有机化学》2009,29(10):1617-1620
以手性胺衍生的有机催化剂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考察了手性胺的结构、氧化剂的种类和溶剂对反应立体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金鸡纳碱衍生9-氨基(9-脱氧)表辛可宁(A6)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时, 其光学产率可达84% ee. 通过共价键负载于β-环糊精的手性胺在查尔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也显示出立体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阙浩泉 《大学化学》1986,1(3):35-36
醇醛(酮)缩合反应(Aldol Condensation)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在碱催化下,醛很容易进行缩合,最终产物为α、β-不饱和醛;丙酮在同样条件下,反应平衡却强烈地偏于反应物方向,对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醛的新合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真  顾焕 《化学通报》1996,(11):38-40
不饱和醛的新合成法史真,顾焕(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不饱和醛是一类结构特殊的醛,常由醛缩合或不饱和醇氧化制得。本文在研究咪唑啉还原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不饱和醛的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这一新合成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制备方法,以不饱和羧酸...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CN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催化剂载体材料,将其作为α,β-不饱和醛的选择加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本文对柠檬醛[Citral,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3,7-Dimethyl-2,6-octadienal)]在Pt/CNTs和Pt/XC-72催化剂作用下的液相选择加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碳纳米管(CNTs)负载的Pt催化剂具有生成不饱和醇的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新洋茉莉醛[Helional,2-methyl-3-(1,3-benzedioxol-5-yl)propanal]是一种名贵的单体香料,具有臭氧头香的鲜花香韵和新刈草香气。其合成是用黄樟油制得的胡椒烯丙醛经Raney Ni催化加氢得到新洋茉莉醛粗品,再经硼酸酯、减压分镏得新洋茉莉醛,产率为51%。因为Raney Ni催化选择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α,β-不饱和醇是药物和香料等精细化学品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在工业上将α,β-不饱和醛与强还原剂如Na BH4等反应后可合成对应的不饱和醇,但该方法易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制备α,β-不饱和醇是原子经济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但α,β-不饱和醛分子中含有共轭的C=C键和C=O键,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皆倾向于C=C键的加氢生成饱和醛,导致α,β-不饱和醇的选择性较低.因此提高α,β-不饱和醛中C=O的加氢选择性具有挑战性.巴豆醛属于典型的α,β–不饱和醛,其选择性加氢生成巴豆醇常作为模型反应用于研究催化剂构效关系.近年来,通过胶体方法制备配体保护的金属纳米颗粒在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可归因于配体产生的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等因素,但配体的存在往往抑制反应物在活性金属表面的吸附,从而导致反应活性下降.因此,如何克服活性-选择性的“跷跷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为保护剂,采用胶体法合成了Ir纳米颗粒,并将其负载在载体六方氮化硼上,获得一系列通过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并考察其在巴豆醛气相...  相似文献   

14.
马来二醛(HCOCH=CHCHO)是一种α、β-不饱和醛,它可用于制造食品和香烟的增香剂,照相凝胶的固化剂和漂白棉织物的活化剂等。  相似文献   

15.
黄宪  候玉清 《有机化学》1989,9(3):249-251
在O,O-二乙基磷酰碲钠存在下, ω-溴代苯乙酮与芳醛于乙醇中反应, 以良好产率生成α,β-不饱和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a,β-不饱和醛的均相催化氢硅化反应作了定量研究.采用假一级动力学的方法,用气相色谱跟踪监测反应速度,定量研究反应活性与反应物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了一种操作简便、廉价实用的镁催化体系,用于醛、酮及α,β-不饱和醛/酮的选择性还原,制备了一系列醇类化合物.以温和的HBpin为还原剂,在没有酸或碱作为水解试剂的前提下,高选择性地还原羰基,体系中没有检测到硼酸酯副产物.对碘、溴、氯、氟、硝基、三氟甲基、氨甲基、炔基和酰胺等官能团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温和的条件下, MgCl2/HBpin催化体系不仅对羰基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对亚胺类底物具有高效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四氢呋喃(THF)为醛基砌块, 铜为催化剂, 过氧化叔丁醇(TBHP)为氧化剂, 将THF氧化为2-羟基四氢呋喃, 继而开环异构化为4-羟基丁醛, 在酸催化下与乙醇胺作用形成亚胺中间体(M); 以苄醇为底物, 通过铜催化氧化反应得到苯甲醛, 进而与M反应得到立体专一的(E)-α-羟乙基-α, β-不饱和醛; 利用二维相关谱确认了产物构型. 对反应底物进行了拓展,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合成官能化的α, β-不饱和醛. 本文发展的合成方法具有底物范围广及合成工艺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磺氨酸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可有效催化β-烯胺酮的合成. 该方法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将市售CeO2作为一种高活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用于无溶剂条件下氧化吲哚与醛的C3选择性烷基化反应.这种催化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同的芳香族和脂肪族醛,得到3-烷基二烯-辛醇,产率高(87%–99%),立体选择性高(79%–93%为E-异构体).这是从氧化吲哚与各种脂肪族醛催化合成3-烯基氧化吲哚的首例.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eO2上Lewis酸位点与苯甲醛之间的Lewis酸-碱相互作用.不同粒径CeO2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无缺陷CeO2表面是该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