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力 《化学教育》1991,12(3):34-34
查阅贵刊1984年第4期的《氨气的还原性实验》一文,发现作者由实验受热变黑的铜丝趁热插入疏松氯化铵晶体,产生白色烟雾,拿出铜丝后,又复变光亮的紫红色。  相似文献   

2.
陆军 《化学教育》1991,12(3):33
《化学教育》1984年第3期第47页介绍了《氨气的还原性实验》。经笔者反复实验发现,蒙有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的热铜丝插入疏松的氯化铵晶体里,不仅有白色烟雾生成和铜丝恢复光亮的紫红色的现象,而且在氯化铵晶体里同时有少量绿色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3.
陆军 《化学教育》1991,12(2):46
中学和中师化学课本中都指出:“氯化铵……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薄层。”关于氯化铵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笔者所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出的氨气还原了金属氧化物,如氯化铵与氧化铜的反应为: NH4Cl(?)NH3↑+HCl↑ 2NH3+3CuO(?)3Cu+N2 +3H2O并有实验为证:将一根紫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一端在酒精灯焰上加热,使其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然后趁热将铜丝插入疏松的氯化铵晶体中,发现有白色烟雾产生,同时观察到铜丝表面恢复光亮。  相似文献   

4.
孙克福 《化学教育》1985,6(1):34-35
取多股导线内的细铜丝,卷成螺旋状、浸入AgNO3溶液,使铜丝表面覆盖一层灰黑色的银。将铜丝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烘干,再在喷灯火焰上灼烧,使它表面呈黑色,冷却后备用。  相似文献   

5.
在参考了格林卡著“普通化学”第二册第二六六页之后,我在讲解电离学说的时候演示了如下的实验:在一玻管中盛入一种电解质溶液(如硫酸铜溶液),并于管的两端焊入铜丝(也可在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玻管的两端用穿有铜电极的橡皮塞塞好来代替),将这玻管两端的铜丝连结在固定于转盘上的两根粗铜丝上(可采用十六号皮线剥开后之铜丝),这两根  相似文献   

6.
潘志勇 《化学教育》1994,15(10):29-29
初中化学课本中CO还原CuO的实验,用到盯实验仪器较多,操作繁琐。针对这一情况。我作了如下的改进:1.收集满一试管CO;2.向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3.塞子上插有螺旋状的铜丝,将铜丝加热至黑。  相似文献   

7.
姚立本 《化学教育》1993,14(4):46-46
在实验室做电解等电化学实验时,常常需要铜丝、铜箔。而铜丝、铜箔长时间使用或存放表面会生成绿色的铜锈或污垢,影响实验效果。现介绍一种简单铜丝除锈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宋志贵  陈春丽 《化学教育》2011,32(12):72-72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2(必修)》中,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的做法是:向试管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以保持反应所需的温度。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装置如图:将橡皮塞上直穿过两根粗铜丝(普通导線单股铜丝),上面留约3厘米长,卷成圆圈,以便实验时接上电池两极,皮塞下面露出的铜丝约长2厘米左右,各相向弯曲成120°的角。使两极尖端能互相接触为度,实验前使两尖端分离(注意不要使水珠停留其间)。实验时将外部铜丝接上电源,使一极固定不动,再用手旋转另一极,使与他极相接触,则马上发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体。这样可以连续使用,既省时也省力,而电源只要有一个45伏特的干电池(B电)即足够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电解水     
在初中化学教学上,要演示电解水(定比定律),一般用铂电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铂电极很贵。并且铂电极的铂箔太小教学效果不太好。我试用铜丝作电极,氢氧化钠作电解质,并做了一个不花钱的电解槽。我用一个大圆药瓶,中绕麻線一周,浸上煤油点燃后,急置冷水中,瓶即裂为二部。取其上半部以一个与瓶口大小合适的软木塞,插上两个绕成螺旋形的铜丝电极,将塞由瓶内塞出,即成一简单电  相似文献   

11.
林永盛 《化学教育》1988,9(2):33-33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书中讲的是用小铜片与硝酸反应。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尽管所用铜片很小,反应后铜片仍有剩余,现在我们只用一根比试管长些的铜丝,头上略加弯曲一下(防止戳穿试管底)。先在试管中加入半毫升稀硝酸,随即把此长铜丝插入硝酸中,当看到反应已明显发生,溶液已变成蓝绿色,试管下部已充满 NO2但还未从试管口逸出时,就把铜丝从浓硝酸中取出洗净,反应也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12.
氯化钠溶液中铜丝尺寸效应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半径变化对铜丝腐蚀行为的影响, 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方法研究了半径为0.04-0.82 mm的铜丝在自然通气的0.5 mol·L-1 NaCl(pH=7.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当铜丝半径小于氧的扩散层厚度(0.56 mm)时, 随着半径减少, 非线性扩散的存在加速了电化学反应的传质过程, 其影响由慢到快迅速增大, 使得受扩散过程控制的阴、阳极反应速率增大, 铜丝的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增加. 对铂丝、不锈钢丝的氧阴极还原反应过程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反应特征. 上述现象表明铜丝腐蚀行为的尺寸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孙莉 《化学教育》1993,14(1):38-38
高一化学卤素一章中,有一个氯气与铜反应的实验,常采用把铜丝灼热后,放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的方法来做,但此法存在着有污染,不易观察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将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与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肖修锋  符昕 《化学教育》2015,36(3):73-74
针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装置的不足,紧扣新课标,本着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易推广的原则,用铜片代替铜丝,使得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美、趣、省、简、易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黄维平 《化学教育》1985,6(2):42-42
仪器制作 1、将竹筒一端削去半边并将纸夹固定(如图1)。 2、将粗铜丝弯成如图2所示,分别沿试管两边插入做电极。 3、把三节5号干电池装入竹筒,电池负极焊接导线从竹筒中通出跟试管中一电极相接(可代开关)。  相似文献   

16.
孙树彭 《化学教育》1985,6(3):39-39
现行中等师范学校化学课本制取NO2(或NO)气,采用第333页的装置。此装置无法控制反应,且污染空气。若改为下图装置,则效果较好。取一蒸馏烧瓶,支管用短胶管与玻璃管相联,在其胶塞中间用粗锥钻一孔,然后插入一端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φ=1—1.5mm),铜丝上方涂一薄层甘油,使之能在孔内上下移动。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直径约为0.2 mm的细铜丝和直径约为1 mm的细铜丝环为模板,制得了H4SiMo12O40掺杂的不同微观结构的聚苯胺材料,用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模板形态对聚合产物结构的影响。常温下,通过对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测试,得知以细铜丝环为模板合成的聚苯胺的气敏性能更好,即聚苯胺微米球对100 μL·L-1 NH3的响  相似文献   

18.
乙醇脱氢生成乙醛实验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热(黑)铜丝成分及其在乙醇脱氢实验中的作用,运用乙醇脱氢原理,设计了乙醇脱氢实验新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用交替微波法制备纳米PVC催化剂,研究和比较葡萄糖在光亮Pt和纳米Pt/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实验表明,Pt纳米化后,电极反应过电位降低,动力学速率相应提高,从而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其催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大于光亮Pt的可能原因即在Pt纳米化后,大幅度提高了表面积,结果不仅增加其电极活性,而且含氧物也容易接近受毒化的反应点,从而较易氧化毒化物而使电极再次活化.  相似文献   

20.
郑剑  李宁  黎德育  崔国锋 《电化学》2006,12(1):98-103
以喷金云母片为基体,浓度为正常镀液5%的电镀镍液作母液,应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在线原位观察光亮剂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不加光亮剂的镀液,所得镀层尽管无光亮性,但镀后的粗糙度与峰谷值HA-V明显降低;加有全光亮性光亮剂的镀液,虽可得到全光亮镀层,但其粗糙度与峰谷值HA-V却增加了,半光亮剂对峰谷值与光亮性的影响处于以上两者之间,证明光亮剂的作用机理不是微观整平作用,纳米尺度内的微观整平性与镀液的光亮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