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氯氮平和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氯氮平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氯氮平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和巯嘌呤(6-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研究证明AZP和6-M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作用;利用同步荧光技术发现AZP和6-MP对BSA的构象均有影响;AZP和6-MP与BSA摩尔比为1:l时,根据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作用距离rAZP-2.94,r6-MP-4.10,说明AZP和6-MP与BSA的猝灭过程中都存在能量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哌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吡哌酸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吡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黄薇  王峰  唐波  侯勇  徐珍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8(11):1297-1301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肼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发现肼黄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肼黄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发射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据此得出了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基本热力学参数等,并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牡荆素(V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VT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VT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2.675.nm;通过热力学参数推断出VT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盐酸多赛平(D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实验发现DH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猝灭作用,DH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现象,20℃反应的结合常数为4.42×104mol/L,DH在BSA分子上色氨酸残基所在区域的结合位点数为1.75,结合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15.16kJ/mol、36.83J/(mol.K)、-25.95kJ/mol,作用距离r=3.70nm。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荧光、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磷酸缓冲液中呋苄西林钠(FBS)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FBS与BS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FBS对BSA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静态猝灭是引起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按照Stern-Volmer方程和双对数方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不同温度下FBS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常温(26℃)下,分别为1.04×105和1.09;实验结果还表明,FBS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BSA的二级结构,使其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紫外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5-氟尿嘧啶(5-FU)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5-FU对B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二者之间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两者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相应的热力学参数。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作用距离。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了5-FU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中药天麻(GE)的光谱性质,以及G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剂、煮沸时间和pH值等影响因素对GE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确定用水提取液煮沸10min配成储备液,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测定。发现了BSA的荧光被猝灭和GE的荧光被敏化,从而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能量转移和结合作用。在BSA与GE的作用过程中,BSA中酪氨酸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苯溴马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反应结合特征。结果表明,苯溴马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具有静态猝灭作用,且用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BSA构造的影响。通过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和Lineweave-Burk方程式分别得出了两者的作用距离、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此外,还求算了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吡罗昔康与蛋白质作用特征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吡罗昔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显示吡罗昔康能强烈猝灭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猝灭数据,并由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析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硝酸咪康唑(Miconazole Nitrate,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在16~37℃温度范围内的作用常数KLB及热力学参数;发现MIN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可能主要是静电力;同时探讨了MIN对BSA构象的影响。为研究MIN的治病机制和生物学效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甲苯咪唑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苯咪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证实由于非辐射能量转换机制,甲苯咪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能力,按照Stem—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方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量和热力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14.
罗丹明B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罗丹明B(RH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RH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RH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6.080×104L·mol-1)、热力学参数(△Hθ=-5.997 kJ·mol-1,△Sθ=72.01 J·k-1,△Gθ=-28.09kJ·mol-1)和结合位点数(1.025)等,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了RHB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RHB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作用增强.为阐明RHB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溴百里酚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溴百里酚蓝(B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BT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2.792×105L.mol-1)、热力学参数(ΔHθ=(20.24 kJ.mol-1,ΔSθ=37.22J.K-1,ΔGθ=(31.25kJ.mol-1)与结合位点数(1.1578)。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60nm,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探讨了BTB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TB使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疏水作用增强,为阐明BTB的染色机理、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黄酸铜配合物能显著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计算了298 K和309 K温度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大黄酸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力;依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大黄酸铜在蛋白质中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1 nm, 表明大黄酸铜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蛋白质分子内部;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大黄酸铜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 new compound, 2,5-di-[2-(4-hydroxy-phenyl)ethylene]-terephthalonitrile (DHPEPN), was synthesiz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DHPEPN in Tris-HCl buffer solution (pH 7.4)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luorescence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mechanism of BSA fluorescence quenched by DHPEPN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tern-Volmer equation. The binding constant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H, ΔS, Δ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 and hydrogen bonding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binding process. The distance between BSA and DHPEPN is estimated to be 3.59 nm based on the 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theory. The spectral changes of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uggest that both of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DHPEPN and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are changed during binding between DHPEPN and BSA.  相似文献   

18.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Eu3+存在下盐酸头孢替安(Cefotiam Hydro-chloride,C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CH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BSA发射峰蓝移,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和弱的静电作用.Eu3+的存在使得BSA发射峰蓝移程度降低,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减小,但没有改变CH对BSA的猝灭机制,热力学参数ΔH和ΔS都增大.从热力学参数的变化及Eu3+的竞争作用分析了Eu3+对CH与BSA作用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