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5篇
数学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是研究得最多的酶电极之一。本文以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醋酸纤维膜上,自制氧电极作电化学敏感元件,研制成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并用流动注射法分析血清中葡萄糖量,线性响应范围10~(-6)—10~(-3)M,每张酶膜可连续测定400次血样,用该电极测定血清中葡萄糖,所得结果与酶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二章是三角函数。由于在这章之前,学生已学过0°—180°三角函数;集合与对应;一些初等函数及其性质,这样三角函数这一章就带来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想就这一章的前四节,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除按传统的教学以外,我想补充下面两点: 1.关于课本p60—61两个例的教学 例1,在0°到360°的范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各是哪个象限的角。 (1) -120°;(2) 640°;(3) -950。12′  相似文献   
3.
离子色谱法测定糙米中微量总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超  顾青 《分析化学》1995,23(7):839-841
本文研究了在有乙醇存在的碱性介质中,含溴熏蒸剂中的溴被转化为无机溴,随后用带电导检测器的离子色谱进行分离测定的方法。在Dionex AS4A分离柱上,用1.0mmol/L NaHCO3/2.0mmol/L Na2CO3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被测组份得到了满意的仞了。方法简便、快速。对样品中溴离子的检测限为1.25mg/kg,相对标准偏差与回收率分别为5.73%和94.9%。首次用于实际糙米样品中微量  相似文献   
4.
硫唑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硫唑嘌呤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硫唑嘌呤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硫唑嘌呤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哌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发现吡哌酸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吡哌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SA的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重叠,由此可得出其作用距离和结合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三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DHDAB)、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THDAB)、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HDAB)。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主要与BSA分子内的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且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与BSA的相互作用就越强。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是静态猝灭,紫外光谱实验同样验证了静态猝灭的存在。等温滴定量热法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与BSA主要发生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而放热。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会使BSA结构被破坏。本文揭示了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