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了二水土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二水土霉素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属静态猝灭。根据Vant’s Hoff方程确定结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ΔS、ΔH,表明两者之间作用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o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结合距离r=2.56nm。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结果证明盐酸四环素能够改变BSA的二级结构和微环境。分子对接模拟表明二水土霉素结合在BSA的site Ⅰ(亚域ⅡA)疏水腔中。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吲哚美辛(I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M对BSA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由修正的Stem-Volmer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1.87×104、8.351 ×104、6.110×104L·mol-1.利用范特...  相似文献   

3.
《化学学报》2012,70(12)
在模拟生理pH条件(pH=7.4)下,采用多种光谱法研究日落黄和β-胡萝卜素与BSA的相互作用,并比较两者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差异性.通过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日落黄和β-胡萝卜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双对数方程和热力学公式求出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配、结合位点数月和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日落黄和β-胡萝卜素对BSA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两者与BSA的民都达到10^5L/mol,结合位点数均为1,日落黄与BSA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而β-胡萝卜素则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作用.通过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二者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日落黄与BSA作用的过程中,会引起BSA二级结构的改变,而β-胡萝卜素则对BSA的构象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杨酸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同步荧光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水杨酸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荧光、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氨基黑10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氨基黑10B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利用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氨基黑10B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相互作用;圆二色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氨基黑10B对BSA构象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牡荆素(V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VT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VT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2.675.nm;通过热力学参数推断出VT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3-氨基-4-二甲氨基-N-丁基-1.8-萘酰亚胺(ADB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ADBN使BSA荧光猝灭的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ADBN与BSA主要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结合距离为4.08 nm。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红外光谱表明,结合过程中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核壳量子点CdTe/Cd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CdTe/C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不同温度下量子点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证明了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探讨了量子点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对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结构的影响。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SMX和SMZ可以使BSA发生荧光猝灭;通过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实验数据定性的证实了SMX和SMZ的加入会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并且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的实验结果可知SMX和SMZ与BSA之间的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此外,由圆二色谱法得到的定量结果可知:当SMX或SMZ与BSA之间的摩尔浓度比为4∶1时,SMX可使B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由53.77%降低到51.82%;SMZ可使B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由53.77%降低到47.59%。  相似文献   

10.
大黄酸锌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黄超锋  梁慧  熊伟  陈燕  胡欣怡 《分析化学》2011,39(3):401-404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大黄酸锌配合物(Rhein-Z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Rhein-Zn能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Rhein-Zn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1.3×107 (22 ℃)、1.6×106 (27 ℃)和1.0×105 L...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诱惑红(A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讨论了AR对BSA荧光的猝灭机理。荧光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表明,AR使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和熵变(ΔS0)可推断AR和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在298K,303K,308K温度下,两者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72×105,3.13×105,2.96×105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当AR与BSA的浓度比为1∶1时,两者间的结合距离为2.59nm。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结合过程中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结果表明,DCHP可以诱导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且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随着DCHP浓度增大,BSA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常数表明,DCHP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相结合;同时DCHP与BSA只有1个结合位点。位点实验结果显示DCHP与BSA在位点Ⅰ结合。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结果进一步证实DCHP改变了BSA的构象。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DCHP与BSA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与光谱学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铜(Ⅱ)、铅(Ⅱ)及镍(Ⅱ)存在时对苋菜红(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试验在pH 7.43的B-R缓冲溶液中进行,荧光测定的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和发射波长(λem)为350nm。试验发现:1由于与AT的结合,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现象,荧光的猝灭程序随AT的浓度增加而加强;2上述3种离子的加入,使AT-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3种离子均能与AT竞争参与和BSA的结合,产生以生成不发光基态配合物为主的静态荧光猝灭,加强了AT对BSA的猝灭作用,但并不改变其反应的类型,在猝灭反应中同时有非辐射能量转移;4在3种离子中铅(Ⅱ)与BSA的结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模拟生理条件(pH=7.4)下,DEP对BSA主要为静态猝灭过程;298 K时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69×10~4 L·mol~(-1)和0.93;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与熵变(ΔS)均为正数,说明DEP与BSA之间主要为疏水作用力。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DEP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12nm,两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由紫外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实验结果可知DEP诱导BSA分子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染料木素(Ge)与牛血清蛋白(BSA)间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Ge能够有效地猝灭BSA的荧光发射。考查了溶液p H、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参数对于Ge猝灭BSA的影响,并且通过StemVolmer方程计算了Ge与BSA之间的结合类型、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等参数。结果表明,Ge猝灭BSA的类型为静态猝灭,Ge与BSA可形成1∶1型非共价复合物。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了Ge与BSA间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氢键作用与疏水作用是Ge与BSA形成复合物的主要驱动力,Ge通过改变BSA中Trp134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情况猝灭BSA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6.
稀土芦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玉民  吴锦绣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2):2165-2172
本文合成了稀土元素La,Pr,Gd和Dy的芦丁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和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在模拟动物体生理pH值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配合物对HSA和BSA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HSA和BSA与这4种配合物发生了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这种猝灭作用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用Scatchard方程求出了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数n;并求得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初步确定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的作用力是氢键和Van der Waals力;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配合物对HSA和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单晶化合物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MPAPP),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力显微镜法(AFM),电化学阻抗谱法和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其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AFM发现BSA与MPAPP发生了作用,电化学阻抗法表明BSA与MPAPP是以形成复合物的形式相互作用。由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MPAPP对BSA的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温度在299 K,305K,311 K时,BSA与MPAPP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4.53×106L/mol、4.33×105L/mol、4.47×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8、1.08、0.88。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获得ΔH、ΔS和ΔG的值分别为-160.32 kJ/mol、-423.33 J/mol/K、-33.74 kJ/mol,推断出二者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得到BSA与MPAPP的结合距离r为1.17 nm(299 K),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CD研究了MPAPP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MPAPP的加入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荧光光谱法研究左西孟旦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左西孟旦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研究表明:左西孟旦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该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作用。得出了反应的结合常数(KA=1.48×106L/mol)和结合位点数(n=1.14)。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左西孟旦)间距离r=2.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33。  相似文献   

19.
荧光光谱法研究辛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pH条件下杀虫剂辛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辛硫磷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该猝灭属于静态猝灭. 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辛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 并据此确定它们之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辛硫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利福布汀(RB)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RB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 作用机制是静态猝灭与动态猝灭的结合. 其结合常数(Ka)在106数量级, 说明RB和HSA有很强的结合. 此外, 探讨了金属离子(Cu2+, Zn2+, Mg2+ 和Ca2+)对RB与HSA结合常数的影响. 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数据表明, RB可导致HSA的构象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