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Ox/SBA-15催化剂上甲苯气相部分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VOx/SBA-15催化剂。UV-Vis和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低钒负载量下,钒物种的分散程度较高,主要以孤立的VO4 3-以及少量聚合体V-O-V形式存在;钒负载量较高时会有大量的聚合体V-O-V甚至晶相V2O5出现,而且,催化剂的酸性随着钒物种的高度分散而降低。甲苯气相部分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随着钒负载量的提高,苯甲醛的选择性先升后降,CO、CO2等选择性逐渐提高。这是由于催化剂存在大量的聚合体V-O-V和晶相V2O5时,聚集态钒物种表面较多的酸量促使苯甲醛深度氧化。在相同钒负载量下,催化剂VOx/SBA-15的钒物种分散状态优于VOx/MCM-41和VOx/SiO2,从而使得催化剂VOx/SBA-15呈现较高的苯甲醛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以ZrOCl2·6H2O和Al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得一系列不同ZrO2质量分数的ZrO2-Al2O3混合氧化物载体;并以该混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初湿浸渍法制得钴质量分数为12%的Co/ZrO2-Al2O3催化剂。XRD、NH3-TPD、TPR和原位IR等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混合载体中ZrO2质量分数的增加,载体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混合载体的平均孔径则小于单一氧化物ZrO2和Al2O3的平均孔径。ZrO2和Al2O3载体混合后会导致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酸性增大并且有新的物相生成。当混合氧化物用作载体时,能够抑制载体表面金属钴的分散,改变催化剂的还原行为,降低催化剂对CO物种的吸附能力。CO加氢反应表明,与单一金属氧化物相比,钴负载ZrO2-Al2O3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不同正丁胺(NBA)模板剂用量合成ZSM-5沸石的物化特性和催化性能。采用XRD、SEM、NH3-TPD和BET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与SiO2摩尔比在0.67~0.22时合成的ZSM-5沸石结晶度高于90%;随着模板剂用量的减少,ZSM-5沸石的平均粒径减小,强酸量也存在相同的趋势。丙烯齐聚反应评价结果显示,模板剂用量对合成ZSM-5沸石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模板剂与SiO2摩尔比在0.67~0.45之间合成的沸石催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Pd-H4SiW12O40基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合成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rect oxidation of ethene to acetic aci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bundant raw materials and low cost of equipment[1],hence the research for this process has been of much interest in industry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5.
以超细Fe-Mn催化剂为前驱体,对其进行了CH4/H2气氛下的高温碳化及反应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碳化后,催化剂比表面积明显降低,主要物相结构为FeO-MnO尖晶石和α-Fe相,并有大量碳化铁微晶生成。在CO加氢反应中,碳化过程明显提高了烯烃选择性,降低了CH4选择性,促进了链增长。结果认为,碳化过程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化学性质,增强了表面碱性,抑制了二次加氢反应,提高了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气制混合醇双功能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醇合成要求催化剂具备至少两类活性中心, 一类用于解离吸附CO以生成烷基链, 另一类用于非解离吸附CO以使烷基链含氧化生成醇. 两类中心通过协同作用共同构成混合醇合成所需的双活性中心.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合成气制混合醇过程中涉及的双功能催化研究进展, 并以几类典型的催化剂体系为例, 从双活性中心的构筑、典型的双活性中心结构、反应过程中双活中心结构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混合醇催化剂的研发应从纳米尺度上对催化剂进行设计, 使催化剂表面具有足够多的双活性中心, 并设法稳定催化剂的双活性中心结构.  相似文献   
7.
房克功  任杰  孙予罕 《中国化学》2004,22(11):1239-1244
Introduction The hydroconversion of n-paraffins is achieved over bifunctional catalysts consisting of an acidic support and a hydrogenating/dehydrogenating metal compo-nent.1 During the reaction, the metal catalyses 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s, while isomerization and cracking oc-cur on the Br鰊sted acid sites.2,3 This reaction pathway determines that the proper ratio of metal/acid is impor-tant for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hydroconversion catalysts. The Pt, Pd or Ni promoted zeolite …  相似文献   
8.
AlMCM-41负载Ni催化剂的正十二烷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克功  王锋  任杰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3,61(11):1775-1780
采用N_2脱附、XRD,NH_3-TPD和H_2-TPR等手段表征中孔分子筛AlMCM-41负载 Ni催化剂。结果表明,AlMCM-41负载Ni后会导致中孔分子筛骨架部分塌陷,孔道有 序度降低,而且,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随着载体中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此外,催 化剂的表面酸性以弱酸和中强酸为主。正十二烷加氢转化反应评价表明,在催化剂 Si/Al比为17.4 ~ 38.7范围内,随着铝含量的减少,氢解副反应加剧,正十烷的 转化率逐渐升高,异构选择率则以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在Si/Al=23.2时达到 最大值。当Si/Al比为17.4时,催化剂的酸/金属功能呈现较好的匹配,正十二烷裂 解产物以C_6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且i/n-(C_4~C_9)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选用Co/ZrO2催化剂,通过改变催化剂颗粒径,在积分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内扩散行为对F-T合成反应过程的影响。以表观活化能、烯/烷比的变化等为依据,考察了内扩散行为对F-T合成反应历程、催化剂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催化剂颗粒径不同,内扩散限制程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内扩散限制条件下,F-T合成反应历程会有较大差异。当反应开始后,颗粒内孔从"干"到"湿",不同粒径的催化剂颗粒上气态烯/烷比变化均呈"U"型趋势。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增加空速通常会有CH4选择性升高、气态烯/烷比略有增加的现象,这是由于内扩散限制未完全消除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Zn、Mn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锌、锰助剂对CuFe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低温N2吸附、X射线衍射(XRD)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结果表明, 锌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下降, 不利于活性相的分散; 而锰则促进铜铁的分散, 增加了铜铁的接触面积, 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CO吸附的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表明, 锌增强了铁对CO的吸附能力, 这种效应与ZnFe2O4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而锰助剂由于稀释效应, 减弱了铁对CO吸附能力和链增长能力.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测试表明, 与CuFe催化剂相比, CuZnFe催化剂的活性大幅度提高, 但C2+醇选择性下降; CuFeMn催化剂的活性却有所下降, C2+醇选择性也降低, 但总醇的选择性提高. 双助剂修饰的催化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改变了催化剂的织构, 降低了Cu的还原温度, 修饰了Fe的还原性能. 更重要的是, Zn和Mn的添加显著增强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催化剂催化性能总体上优于CuZnFe和CuFeMn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