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由此形成了三代柴油加氢催化剂:单层分散的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多层分散的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和非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本文对金属硫化钼基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应用背景、制备思想及催化剂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由此形成了三代柴油加氢催化剂:单层分散的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多层分散的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和非负载型金属硫化物催化剂。本文对金属硫化钼基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应用背景、制备思想及催化剂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加氢脱硫催化剂与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了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的最新进展.对常用的模型化合物的加氢脱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催化剂的结构、活性相与助剂、载体以及添加剂的性互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非负载型磷化钼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有相当多的文献和专利报道了含磷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及磷的加入对Mn-Ni、Ni-Mo、Ni-W、Co-Mo、Mo、W、Ni、Co等各类加氢精制催化剂结构、及HDS、HDN活性的影响,并证明了磷或含磷化合物可作为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助剂和稳定剂,但对于磷化物加氢催化剂的合成及对其HDS、HDN活性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较低温度下用氢气直接还原磷钼酸铵盐得到非负载型的磷化钼催化剂,并以制备的磷化钼为活性组分,以SiC和γ-Al2O3为稀释剂,选择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吡啶、噻吩和环己烯的混合物为模型化合物,以环己烷作溶剂,测定了制备催化剂的HDS、HDN及HYD活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非负载型磷化钼加氢精制催化剂对两种含有吡啶、噻吩和环己烯的模型化合物具有同时HDN, HDS 和 HYD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几种小孔分子筛ZSM-5,HY,NaY及β担载ZrO2对C加氢反应的催化作用,并就产物的分布情况与担载ZrO2的硅铝中孔分子筛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中孔分子筛分别用季铵盐和一级胺为模板剂,在水热条件和常温常压下合成;并用BET,XRD,SEM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孔道和骨架结构。另外,考察了碱金属K^2+,Na^2+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固定床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邻甲酚对煤焦油组分喹啉加氢脱氮(HDN)反应、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反应以及1-甲基萘加氢饱和(HDA)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邻甲酚的加入对喹啉的HDN反应、DBT的HDS反应、1-甲基萘的HDA反应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邻甲酚的含量越多,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这是由于邻甲酚与喹啉、DBT、1-甲基萘在活性位点上的竞争吸附造成的。邻甲酚的加入对产物的选择性影响较弱,反应前后产物的选择性变化很小。由于空间位阻效应,1-甲基萘的加氢优先发生在不带侧链的芳环上。  相似文献   

7.
F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F改性的γAl2O3(F/Al2O3)广泛用作加氢、裂化和异构化等反应的催化剂或载体[1].在γAl2O3表面引入氟能显著改善其对上述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影响金属组分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及相互作用.但迄今为止,文献中对氟的作用仍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双环戊二烯连续催化剂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锇络合物用于催化烯烃加氢和异构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Os催化剂在H2分子和转移加氢二个方面用于烯烃加氢反应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它有望成为有机合成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铑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乙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亚权 《催化学报》1999,20(1):7-1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Rh/CeO2/SiO2,用浸渍法合成了Rh/CeO2(I),并用H2化学吸附XPS,TPR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所用的实验条件下,铑完全还原,而CeO2未还原,Rh-CeO2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常压CO加氢反应中,未加氧化物促进剂的Rh/SiO2即能催化乙醛的生成,但产物中仅有极少量甲醇和乙醇,随着Ce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显著降低、CeO2的加入降低了乙醛  相似文献   

11.
纳米nah高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氢化钠;氯苯氢解;肉桂醛选择还原;二甲亚砜金属取代反应;烯烃催化加氢  相似文献   

1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itial reaction rates of nanometric and commercial NaH has been studied in four test reactions: 1) hydrogenolysis of chlorobenzene; 2) selective reduction of cinnamaldehyde to cinnamyl alcohol; 3) metallation of dimethyl sulfoxide; and 4)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olefi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NaH is used as a chemical reagent in the first three reactions, the initial reaction rates of nano-NaH is 230, 120 and 11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mmercial ones respectively, and i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surface areas between these two forms of NaH. When NaH is used as a catalyst component together with Cp2TiCl2 in the fourth reaction, catalyst with nano-NaH gives extremely high activity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olefins, while the one with commercial NaH gives no activity at all even if a large amount of the commercial NaH is used to make the total surface area equivalent to that of nano-NaH. Thus, it is evident that although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important for nano-NaH to be used as a catalyst component, high surface energy with surface defects seem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nd the activated surface of nano-NaH with high surface energy should be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ir extremely high chemical reactivity, while whether the former or the latter one plays a leading role depends on the type of reactions involv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2007, 24(1): 21–24 [译自: 应用化学]  相似文献   

13.
纳米KH颗粒的热稳定性及其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纳米尺寸的KH颗粒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纳米KH热处理后,比表面积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单位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却增大.表明热处理改变了KH表面的状态,说明大的比表面积是构成纳米KH高活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具有高表面能的表面也是高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米KH具有使苯乙烯快速聚合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准东高钠煤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不同温度(150-350℃)下的水热提质处理实验,依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氮气等温吸附模型(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了煤样的煤质特性变化以及对CO_2气化的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热提质处理后煤样成熟度增加,煤阶上升,钠的脱除效果显著,在300-350℃时脱除率均大于95%。煤焦化学结构致密、有序、稳定;煤样CO_2气化曲线向高温区偏移,气化活性指数呈下降趋势且300-350℃时下降明显。水热提质过程中煤样气化反应活性受到煤阶、碱金属钠含量、物理孔隙结构、化学微晶结构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滴管炉内对中国三种不同煤阶的典型煤种在800~1 400 ℃进行快速热解实验,利用XRD和氮气气体吸附法对所得煤焦进行微晶结构和孔隙特征分析,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CO2气化反应活性的测定,研究不同热解温度煤焦结构特性与气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内蒙古褐煤焦和神府烟煤焦的比表面积在1 200 ℃达到极大值,但气化活性却相对较低;遵义无烟煤焦在800~1 200 ℃气化活性逐渐提高,但比表面积在900 ℃达到极大值,表明煤焦比表面积与气化活性不存在严格关联。煤焦碳微晶结构变化所反映出煤焦石墨化进程与煤焦气化活性随热解温度的变化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快速热解煤焦的碳微晶结构变化对煤焦气化活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彬县焦的水蒸气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压,900℃~1050℃考察了彬县煤的三种焦样(常规方法制焦、快速热解焦和脱灰快速热解焦)在热天平上的水蒸气气化反应。考察了温度和焦种对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影响。对比了三种焦的动力学参数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气化温度是影响煤焦气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提高50℃,反应速率增加一倍。快速热解焦的反应速率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明显大于慢速焦。三种焦的表观活化能以快速焦最大,因而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快速脱灰焦次之,慢速焦最小。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纳米LiH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与Cp2TiCl2组成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300度热处理后LiH比表面积已呈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反而更高,说明比表面积是克杨纳米LiH高活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 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锌基复合脱硫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Zn-Cu-Mn复合氧化物和ZCM(Z=ZnO、C=CuO、M=MnO2)复合氧化物,并对两种氧化物的脱硫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将这二种氧化物与单一的ZnO、MnO2和CuO的脱硫能力进行比较。利用XRD和FPD(火焰光度计)分别对复合氧化物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脱硫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Zn-Cu-Mn在250℃~350℃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且300℃的脱硫能力最佳;空速为7799h-1时穿透硫容较高。煅烧温度为400℃时,Zn-Cu-Mn的脱硫能力高于ZnO。煅烧温度升高,Zn-Cu-Mn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脱硫能力下降,且生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与Zn-Cu-Mn复合氧化物和ZnO相比,ZCM复合氧化物的脱硫能力较低。煅烧温度为550℃时,ZCM体系中的MnO2分解为Mn2O3,当温度升至750℃时Mn2O3相消失,生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CuMn2O4。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_2、TiZr和TiSn载体,浸渍锰制备了10%MnO_2的MnTi、MnTiZr和MnTiSn催化剂。采用BET、XRD、H_2-TPR、FT-IR和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三种催化剂进行固定床脱汞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0-300℃,MnTiZr和MnTiSn催化剂脱汞性能均优于MnTi催化剂,这归因于Sn和Zr的引入提升了催化剂比表面积和低温氧化还原性能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点数量、高价态锰离子和O~*含量;在反应温度为150-300℃,MnTiSn催化剂脱汞效率均高于MnTiZr催化剂这是由于前者具有更好的氧化还原性能,表面具有更多含量的高价态锰离子、O~*含量和酸性位点数量;在Hg~0脱除过程中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如高价态锰离子和O~*均消耗,参与了Hg~)氧化为Hg~(2+)的反应且MnTiSn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消耗量更多。  相似文献   

20.
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聚苯胺基碳(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碳化硫酸掺杂的聚苯胺制备了含杂原子(氮和氧原子)的新型碳材料.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比表面积测试仪对这些碳材料的形貌特征、元素组成、表面化学组成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0℃下碳化聚苯胺得到的碳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尽管它的比表面积很小(325m·2g-1),但在0.5A·g-1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高达153F·g-1.它的高比电容可能与其含有合适比例的杂原子(氮和氧原子)有关,因为合适比例的氮和氧杂原子能够产生最大的赝电容.这些结果表明这种碳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