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巧梅  柳青  申琳  薛芸  王彦  阎超 《色谱》2018,36(4):388-394
采用改良Stöber法制备420 nm亚微米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采用C18硅烷化修饰后装填成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该色谱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成功地实现了3对手性三唑类农药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的同时拆分和分离。考察了各因素对手性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45:55,v/v),其中缓冲液中含20 mmol/L羟丙基-γ-环糊精(HP-γ-CD);泵流速为0.04 mL/min;施加电压-9.4 kV;检测波长220 nm。在上述条件下,烯效唑、烯唑醇和丙环唑3种对映体同时得到拆分和分离,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度依次为4.20、12.9、4.41、4.09、1.70,分离时间仅为12 min,柱效最高达到310000 plates/m。该研究为手性三唑类农药的同时分离提供了新的分离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2.
《色谱》2016,(5)
研究制备了1.2μm放射型核壳色谱填料,并对其表面进行了键合C18的改性,通过匀浆填充法制备了总长度为350 mm(固定相有效填充长度为70 mm)、内径为100μm的毛细管色谱柱,应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法考察了硫脲和萘在该色谱柱上的分离性能,同时讨论了流动相中有机相的比例、缓冲液的浓度、pH值、线性流速及施加电压对分离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核壳色谱填料在乙腈水体系中分离硫脲和萘时,表现出典型的反相色谱性能,当含有10 mmol/L磷酸的70%(v/v)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缓冲液pH为7.2、施加电压为-10kV时,柱效最高;在最佳线性流速为1 mm/s时,能够在8 min内实现8种中性物质的基线分离,且峰形较好,其中二苯甲酮的柱效高达19 072块/m。该研究表明1.2μm新型放射型核壳色谱填料适用于pCEC法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C18固定相,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提出了阿替洛尔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选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含20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pH8.2的10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甲醇-乙腈(60+35+5),紫外检测波长275nm,柱温为25℃,进样量20μL,流量为0.5mL·min-1时,分离度达到1.63。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步原位键合法制备了环糊精衍生物毛细管整体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对盐酸地匹福林对映体进行了手性分离,并考察了以NaH2PO4作为流动相时电解质溶液pH值、柱温及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地匹福林对映体达到了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提出了拆分盐酸丙胺卡因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含0.4g·L-1的CM-β-CD的甲醇-乙腈-水(60+15+25)溶液,紫外检测波长为202nm,进样量为10μL,流量为0.4mL·min-1。结果表明:盐酸丙胺卡因对映体得到良好的分离,分离度为1.41。  相似文献   

6.
采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对盐酸奥昔布宁对映体进行手性分离。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6g·L-1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pH 2.8的乙腈-5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以体积比60比40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运行电压18kV,毛细管柱温度18℃,盐酸奥昔布宁对映体在14min内成功分离。  相似文献   

7.
张丹丹  张晓琳 《分析试验室》2014,(10):1194-1197
建立并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分离盐酸克伦特罗对映体的方法。使用两种Pirkle型手性固定相(α-Burke-2和Pirkle-1J)拆分了盐酸克伦特罗对映体,考察了缓冲盐添加剂,有机溶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柱温对保留行为和分离的影响。当流动相为二氯甲烷-乙醇(19:1,V/V)含5 mmol/L乙酸铵,流速2.0 mL/min,柱温20℃时,盐酸克伦特罗对映体在α-Burke-2色谱柱上能实现较好的分离,分离度可达1.85;在Pirkle-1J色谱柱上,分离度可达0.64。盐酸克伦特罗对映体与Pirkle型固定相之间的π-π主客体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是实现对映体分离的最主要分离机制。方法可用于盐酸克伦特罗对映体的质量控制及立体选择性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吉培福林对映体的毛细管电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单(六-氧-甲基丙烯酸酯)-β-环糊精(CD),以甲基丙烯酸甘油酯(GMA)和单(六-氧-甲基丙烯酸酯)-β-CD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AMPS)用来产生电渗流,正丙醇和1,4-丁二醇为制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内径100 μm的毛细管内原位聚合制得了手性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采用制得的手性整体柱,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模式下,对吉培福林对映体进行手性分离,考察了流动相配比、背景电解质pH值、柱温和分离电压等对分离的影响.在缓冲溶液为5 mmol/L NaH2PO4-Na2HPO4(pH 2.5)、运行电压20 kV、毛细管温度15 ℃条件下,16 min内成功分离了吉培福林对映体,其分离度为1.53.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阿卓乳酸对映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沈芒芒  童胜强  颜继忠 《色谱》2014,32(6):612-615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阿卓乳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衍生物类型、手性添加剂浓度、流动相pH、流速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离阿卓乳酸对映体的分离机制及包结常数,确定了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含25 mmol/LSBE-β-CD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2.68)-乙腈(90:10,v/v),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0 ℃,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65和28.28 min,分离度为1.68。本方法分离度好,简便易行,且比使用手性固定相分离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10.
张晓辉  王彦  谷雪  瞿其曙  阎超 《分析化学》2011,39(4):455-460
为了考察小粒径固定相在色谱分析中的特性,以Stober法为基础,以86.5%乙醇(V/V)作为反应溶剂,加入0.2 mol/L四乙氧基硅烷、2.0 mol/L,氨水制得 517 nm无孔二氧化硅颗粒,并将其用高压匀浆法填充,制得毛细管色谱柱.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pCEC)为分析平台,采用乙腈-水为流动相,探讨该硅胶色...  相似文献   

11.
建立正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离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方法,并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对映体含量测定.样品使用甲醇进行简单提取,采用Chiralcel OD-H手性柱,以正己烷-乙醇-氨水(70∶30∶0.4, 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电喷雾离子化(ESI+),采用多...  相似文献   

12.
以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佐匹克隆对映体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的拆分情况。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流动相流速及温度等因素对佐匹克隆对映体拆分的影响。通过采用单一变量法对实验条件进行考察,最终得到了佐匹克隆对映体手性拆分的最佳色谱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Inertsil ODS-SP(5μm,4.6 mm×250 mm)色谱柱,甲醇为有机相,流动相为2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15 mmol/Lβ-环糊精)-甲醇(85∶15),流速为0.8 mL/min,pH值为5.5,温度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305 nm,进样量为20μL时,佐匹克隆对映体得到良好分离,其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7.42 min和74.48 min,分离度(R)为1.62。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拆分效果理想,且比手性固定相法成本低,从而为佐匹克隆对映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兰索拉唑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对影响兰索拉唑对映体分离的主要因素:环糊精种类和浓度、缓冲溶液pH以及有机改性剂种类和含量进行考察.确定最优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pherigel C18 (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水相)=20:80(水相含10 mmol/L SBE-β-CD、 10 mmol/L NaH2PO4缓冲液、 pH 2.5),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88 nm.在此条件下,兰索拉唑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和15.8 min,分离度为2.0.两对映体质量浓度在0.2~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27%和0.26%,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5%和0.68%.  相似文献   

14.
树枝状碳硅烷涂层电色谱柱的制备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碳硅烷树枝状大分子末端SiCl键的高反应活性和多官能团性,将β-环糊精固定到毛细管柱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手性毛细管电色谱柱。本涂层柱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经过1个月的连续运行,柱效能损失率低于5%。优化分离条件,采取16kV分离电压、检测波长214nm、10cm位差进样7s和40mmol/L磷酸盐缓冲体系,分离扑尔敏、盐酸异丙嗪和苯丙胺手性异构体,其中G2P代柱子对扑尔敏分离柱效达到2.5×105Plates/m,分离度RS=1.43,基线分离,取得了较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 μm无孔硅胶颗粒(non-porous silica,NPS)为固定相,采用电压和压力联合驱动流动相,用反相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在7.5 min内实现了核糖核酸酶A、细胞色素C、溶菌酶和肌红蛋白等4种蛋白质的快速、高效的分离。比较了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和微柱液相色谱(μ-HPLC)分离蛋白质的结果,同时考察了固定相、离子对试剂三氟醋酸(TFA)浓度和电压等条件对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p-CEC可以通过调节电压精细调节带电溶质的保留,提高分离选择性,缩短分离时间,得到较高的柱效。该方法在蛋白质分离分析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高效快速地分离蛋白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映异构体在非手性环境中具有相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但在生物体系中会展现出不同的生物和生理活性。因此,手性对映体的有效拆分对于医药、生物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及其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研究进行归纳及综述,介绍了基于不同材料,包括多糖衍生物、纳米材料、多孔有机骨架材料以及生物材料作为手性固定相的毛细管电色谱柱制备和应用。最后对手性毛细管电色谱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陈磊  万谦宏 《分析化学》2006,34(4):474-478
分别将N-十六烷基-L-羟脯氨酸(C16-L-Hyp)、N-十六烷基-L-脯氨酸(C16-L-Pro)、N-十六烷基-L-丙氨酸(C16-L-A la)涂敷到反相键合硅胶表面,制成涂敷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应用于5种β-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考察了固定相中的手性配体的类型和涂敷量、流动相中金属离子浓度、pH及甲醇含量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涂敷0.25μmol/m2C16-L-Hyp的C18硅胶为固定相,以5 mmol/L CuSO4水溶液的(pH 4.6)为流动相的色谱条件下,5种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因子高达2.46。  相似文献   

18.
将乙二胺衍生化β-环糊精与有序介孔材料SBA-15相结合,得到新型的含稳定脲键的手性固定相(EACDP),匀浆法填充制备毛细管电色谱柱。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质谱、热重分析、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固定相的结构和形貌。首先测定其孔隙率和电渗流(EOF),发现新的β-环糊精类键合SBA-15柱有良好的通透性,并能产生足够稳定的电渗流。以电渗流为驱动力,在极性有机模式下,发展了拆分β-受体阻滞剂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电色谱方法。考察了运行电压、温度、有机调节剂以及三乙胺和冰乙酸的含量对手性选择性和分离度的影响,实现了盐酸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10种β-受体阻滞剂对映体的拆分。以盐酸普萘洛尔为例,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乙腈/甲醇/三乙胺/冰乙酸(85/15/2/2,V/V/V/V),电动进样2 kV×5 s,温度15℃,运行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nm,分离度和柱效分别达到1.96和38941块/m,单次分离只需20 min,日内和日间保留时间的RSD分别小于1.2%和2.4%。将方法用于盐酸普萘洛尔片剂的测定,在9.8~2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映体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2%~103.2%。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一种新的改性β-环糊精,即2,6-二-O-丁基-3-O-乙酰基-β-环糊精手性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采用TGA和DSC热分析法考查了此改性β-环糊精的热行为,静态法制备的玻璃毛细管柱能在190℃稳定工作,其柱效在3000~3500n/m之间,分离了某些氨基酸衍生物,卤代烃和环氧乙烷衍生物对映体。  相似文献   

20.
多肽的反相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18为固定相,采用电压和压力联合驱动流动相,研究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多肽;考察了加压电色谱中,电压对带电和中性物质迁移的影响,实现了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6种多肽;结果表明,加压电色谱可以很好地抑制气泡形成,实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