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起源于完全确定的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一存在的数目,换句话说起源于物质的特殊性质。按照这种理解表示“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指示所研究物质的粒子个数。单元是表述物质微粒数的一个合适的单位。然而,由于处理很大的数不方便,就选用了一个大的微粒数,组成一个  相似文献   

2.
Fe-C纳米微粒的透射电镜观察与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研究了在18kPa的Ar气氛中通过交流电弧法制备的Fe -C纳米微粒。结果表明微粒主要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FeC合金微粒 ,另一类是具有氧化层结构的Fe微粒 ,不同粒径的微粒类呈现不同聚集特性。  相似文献   

3.
张发新 《化学教育》2015,36(19):8-11
微粒观来自于具体的化学知识,是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反应机理等微观领域在学习者头脑中的总观性认识,微粒观是最基本的化学观念之一。阐述了化学微粒观的3个内涵,同时论述了化学微粒观的3种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Fe—C纳米微料的透射电镜观察与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研究了在18kPa的Ar气氛中通过交流电弧法制备的Fe-C纳米微粒。结果表明微粒主要为两种类型:一类是FeC合金微粒,另一类是具有氧化层结构的Fe微粒,不同粒径的微粒类呈现不同聚集特性。  相似文献   

5.
南极冰盖边缘-冰岩芯微粒分析及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微粒计数器(Couiter Counter)和光扫描计数(Optic Counting)分析了南极冰盖边缘冰岩芯的微粒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微粒含量是不同的,特别是从南极冰盖边缘到内陆。经与其他冰岩芯微粒含量的比较,本文认为,末次冰期气候最冷期和最高微粒含量出现期之间有一滞后。滞后的原因是因为微粒含量峰值的出现同其它大陆最干燥期的出现同步。  相似文献   

6.
李卫民 《化学教育》1983,4(3):20-22
原子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微粒。它在自然科学中有不寻常的地位:在原子物理学中,它是最大的微粒:而在化学中,它是最小的微粒。因此,它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7.
陈瑞雪 《化学教育》2013,34(1):19-21
"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之一,具有微粒观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系统地理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微粒观是从不同阶段、不同维度、不同水平进行建构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微粒观"的建构,以促进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深层理解。分析了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和认识基础,设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关键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微粒作用观的科学学习价值及其科学建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3,24(6):6-10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化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从微观的角度科学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本文在探讨微粒作用观科学学习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3个原则,以丰富的实例阐述了微粒作用观建构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9.
纳米微粒由于具有很多特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光、电、磁、机械等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纳米微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是近年来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中最热门和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尽管目前有多种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见诸文献报道,但是新的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依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无溶剂合成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开始研究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在无溶剂环境中,微粒之间的碰撞基本不发生,微粒生长过程是通过单体加成来实现的,这样就较易得到形状和尺寸单分散的纳米材料。但是采用无溶剂合成纳米材料时通常需要加入捕获剂来控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和高分子反应制备8-羟基喹啉型复合螯合微粒.首先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微粒PHEMA/SiO2.又以5-氯甲基-8-羟基喹啉(CHQ)为试剂,使接枝的PHEMA发生大分子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PHEMA/SiO2的8-羟基喹啉功能化转变,制得了复合微粒HQ-PHEMA/SiO2.采用多种手段对两种微粒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氨基-过硫酸盐表面引发接枝体系的接枝聚合机理,并研究了CHQ与接枝PHEMA的醇羟基之间取代反应的机理,还初步考察了功能微粒HQ-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氨基-过硫酸盐表面引发接枝聚合体系具有很高的引发活性,在室温(30℃)即可制得高接枝密度(40 g/100g)的接枝微粒PHEMA/SiO2;CHQ与接枝PHEMA的醇羟基之间的取代反应遵循SN1的反应历程,使用强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微粒HQ-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呈现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是一种功能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11.
《分析试验室》2014,(5):527
聚焦:微粒物质为保护人们免遭微粒物质对身体的损害,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对悬浮微粒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研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化学和生化分析,因此,今年的analytica国际研讨会将"悬浮微粒和健康"列为核心主题。大会第一天(4月1日),罗斯托克大学教授、慕尼黑Helmholtz研究中心化学家Ralf Zimmermann将主持一整天的关于悬浮微粒的讨论。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芬兰、英国、加拿大、挪威、瑞士和美国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通过Stber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荧光染料的二氧化硅微粒.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直径分别为80、160和500nm.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pG2细胞对不同尺寸微粒的吞噬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微粒进入细胞的途径.检测了二氧化硅微粒的细胞毒性,通过划痕修复实验、细胞黏附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研究了吞噬二氧化硅微粒对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epG2细胞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对二氧化硅微粒进行吞噬,4℃培养和叠氮化钠处理都会抑制胞吞的效率.在浓度为0~200μg/mL范围内,直径为80nm的二氧化硅微粒会对细胞造成浓度依赖的细胞毒性,而直径为160nm和500nm的二氧化硅微粒没有对细胞存活率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吞噬三种尺寸的微粒后,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都有较明显的下降,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胞吞过程对细胞骨架造成了损伤.  相似文献   

13.
以溶液还原法对聚乙烯亚胺(PEI)和Cu2+形成的配合物进行还原,制备了金属Cu微粒。扫描电镜对微粒的分析表明,低浓度Cu2+配合物制备的微粒形态规则、分布均匀,粒径约0.98μm。红外光谱、X-衍射对微粒组成的分析表明,PEI键合地包覆Cu微粒,没有Cu的其他氧化物存在,PEI包覆量占微粒质量的14.6%,形成的复合...  相似文献   

14.
表面修饰ZrO_2纳米微粒的合成及结构表征(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溶液中化学合成了硬脂酸修饰ZrO2 纳米微粒 ,采用XRD、TEM和EA表征了ZrO2 纳米微粒的结构 ,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分子的ZrO2 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表面修饰的方法 ,以双十八烷基二硫代磷酸盐 (PyDDP)为表面修饰剂 ,制备了双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 (DDP)表面修饰的MnS纳米微粒。采用TEM ,DSC ,XRD和FTIR对表面修饰MnS纳米微粒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表面修饰MnS纳米微粒是由DDP表面修饰层和MnS纳米核心所构成 ,微粒尺寸在 5~ 10nm之间 ,无机MnS纳米晶核具有 γ MnS的晶型结构。DDP表面修饰MnS纳米微粒在氯仿、苯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直径为384纳米的α,ω-二羧基聚乙二醇磁性毫微粒,碱性蛋白酶通过吸附交联法被固定于磁性毫微粒,研究了制备研究中的吸附时间,给酶量,戊二醛浓度,pH和离子强度对磁性固定化酶活力及酶固定化率的影响。比较了碱性蛋白酶磁性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酶学性质,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没有改变,但热稳定性显著使高;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pH向酸性方向移动了1.0个pH单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金纳米微粒的化学发光金属免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金纳米微粒溶解的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并探讨了金纳米微粒溶解及化学发光测定的最佳条件。首次将金纳米微粒引入生物素和IgG的化学发光金属免疫分析,比较了不同粒径金纳米微粒、不同检测系统对IgG测定的影响。在(一抗-IgG-二抗修饰金纳米微粒)检测系统中,基于10 nm和30 nm金纳米微粒测定Ig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75 ng和0.5~25 ng,检出限分别为0.5 ng和0.1 ng。在(一抗-IgG-生物素化抗体-链霉亲和素修饰金纳米微粒)检测系统中,5 nm和10 nm金纳米微粒测定Ig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50 ng和1~250 ng;检出限分别为5 ng和1 ng。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基)丙酯(MPS)修饰的SiO2胶体粒子为种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iO2/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核壳复合微粒。微粒经水解后形成具有pH敏感性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研究了影响核壳复合微粒形态结构的因素,结果发现,控制SiO2种子乳液的质量分数在1.5%~2%,可避免聚合过程中生成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乳胶粒子;反应体系中乳化剂SDS的用量超过质量分数0.3%时,易形成纯聚合物乳胶粒子;SDS用量低于质量分数0.15%时,生成的核壳复合微粒易产生团聚;单体和交联剂用量升高,核壳复合微粒的壳层厚度增加,用量过高会导致核壳复合微粒出现团聚现象,并且有纯聚合物乳胶粒子生成。采用TEM、NMR和FTIR及接触角测试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微粒是由SiO和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组成的核壳结构微粒。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直径为384纳米的α,ω─二羧基聚乙二醇磁性毫微粒.碱性蛋白酶通过吸附交联法被固定于磁性毫微粒.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吸附时间、给酶量、戊二醛浓度、pH和离子强度对磁性固定化酶活力及酶固定化率的影响.比较了磁性蛋白酶磁性固定化酶与自由酶的酶学性质,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有改变,但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pH向酸性方向移动了1.0个PH单位。  相似文献   

20.
用乳化- 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己内酯- 聚丙交酯- 聚醚三元无规共聚物微粒,且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聚己内酯(PCL) 和聚己内酯- 聚醚嵌段共聚物微粒的形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材料的亲水性,以及三元无规共聚物中亲水性聚醚链段的长度及含量对所形成微粒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所生成微粒的形态则从光滑、多孔、到不规则变化。证明了三元无规共聚物多孔微粒的形成是由于亲水的聚醚链段向水相取向所致。在37 ℃、pH7 .4 的缓冲液中进行了三元无规共聚物微粒的降解,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 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分子量逐渐下降,且其中的聚醚链段含量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