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报道了六氰合铁酸钴(CoHCF)微粒在聚电解质中的光谱电化学及电催化行为,CoHCF的循环伏安呈现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电位扫速在100mV/s范围内,峰电流与扫速成正比,现场红外光谱表明,氧化还原属于CoHCF中的Fe(Ⅱ/Ⅲ)的转化,CoHCF微粒可以催化抗坏血酸的氧化,使氧化电位负移,氧化电流增大,根据现场红外光谱推测,催化作用是通过抗坏血酸的烯醇基与CoHCF相互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核/壳型Fe_3O_4/Au超顺磁性微粒的制备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顺磁性Fe3O4微粒存在下,以羟胺还原Au3+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Au复合微粒,探讨了Fe3O4/Au复合微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还原剂过量的情况下,Fe3O4/Au复合微粒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开始的表面反应控制过程和后续的扩散控制过程,而且这2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因反应体系中加入Fe3O4微粒的量或Au3+初始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这为合成这种新型超顺磁性微粒提供了理论依据.X射线电子能谱研究表明,随金包覆程度的增加,微球表面金的特征能谱峰逐渐增强,相应铁的特征能谱峰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激光粒度仪测定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80nm.  相似文献   

3.
通过酸性法制备了针状α-FeOOH微粒,并考察了Fe ̄(2+)浓度、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α-FeOOH微粒平均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和LaCoO3的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了钙钛矿复合氧化物LaFeO3和LaCoO3,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水溶性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不同光源和不同光照时间对降解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aFeO3和LaCoO3均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而LaCoO3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LaFeO3,这主要与Fe^3+和Co^3+离子的电子构型以及Fe-O间和Co-O间的结合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状α—FeOOH微粒的成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天仪  陈隽 《应用化学》1994,11(2):53-56
通过酸性法制备了针状α-FeOOH微粒,并考察了Fe^2^+浓度,pH值,温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α-FeOOH微粒平均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药用菊科植物微量元素含量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论述了云南31种药用菊科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特征,含量变化为Fe〉Zn〉Cu〉Pb〉Cr和Fe〉Mn〉Cu〉Pb〉Ni。31种植物中Fe、Mn含量相对较高,Cr含量相对较低。用系统聚类法,根据欧氏距离,以3.018为分类阈值,被分为4组。叶下花、臭灵丹、狭叶免耳风各成一类,余下28种植物为一类。若以1.477为阀值分类,亚组Ⅳ可分为8组,其中组1-山紫苑、滇川还阳参、夏田菊、牛蒡;组2-双股箭、马兰  相似文献   

7.
通过熔盐交换法合成了NdCl3-FeCl3-GIC,采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插入剂在石墨层间的存在形式,并测定了试样中Nd,Fe,Cl和C的相对含量。NdCl3-FeCl3-GIC中Fe2p的结合能为711.20-710.3eV,Nd3d的结合能为983.20-983.08eV,并发现Fe在石墨层e^3+,Fe^2+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类新型生物模型化合物-氯化-间-[邻-(4-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铁(Ⅲ)在不同抗衡阴离子、NO及轴向含N有机碱存在下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1)抗衡阴离子对电对Fe(Ⅲ)/Fe(Ⅱ)半波电位的影响顺序为Cl^->Br^->OAc^->ClO^-4,对电对Fe(Ⅱ)/Fe(Ⅰ)的影响则相反。(2)NO的配位改变了尾端叔胺的配位状态,由于NO与铁卟啉配  相似文献   

9.
胡宗球 《结构化学》1999,18(3):159-162
通过电荷自洽叠代的EHMO量子化学计算,求得Fe(CO)5,PX5(X=F,Cl)及Fe(CO)4H2分子的键能EAB并分析它与键强度的关系,解释了Fe(CO)5分子中键长长的Fe-C键其键强度反而比键长短的Fe-C键强,Fe(CO)5和Fe(CO)4H2中C-O键键长相等,但键强度又不一样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类新型生物模型化合物-氯化-间-[邻-(4-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铁(Ⅲ)在不同抗衡阴离子、NO及轴向含N有机碱存在下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1)抗衡阴离子对电对Fe(Ⅲ)/Fe(Ⅱ)半波电位的影响顺序为Cl>Br>OAc>ClO4.对电对Fe(Ⅱ)/Fe(Ⅰ)的影响则相反.(2)NO的配位改变了尾端叔胺的配位状态,由于NO与铁卟啉配位而被活化.(3)由于含N有机碱的轴向配位,使Fe(Ⅲ)/Fe(Ⅱ)和Fe(Ⅱ)/Fe(Ⅰ)电对的半波电位发生了很大的位移,位移的变化不仅通过轴向配位,而且通过配位还原来实现.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尾端叔胺的电位调谐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XRD, 顺磁共振(ESR) , Mossbauer 和程序升温还原(TPR) 技术对负载型CuFeO( Ⅰ) ,CuFeCeO( Ⅱ) 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Ⅰ) 中主要存在Fe2CuO4 ,CuO 和颗粒度小于13 nm 的Fe2O3 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 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 的晶相长大。( Ⅱ) 中Ce的存在, 能提高Cu2+ 的浓度, 抑制CuO 和Fe2CuO4 晶相的生成, 能消除催化剂中CuO 与FeO中氧在还原时的差异, 但抑阻Fe2O3 晶相生成的效果不明显。在800 ℃的高温环境中,Ce 的存在能有效地防止Fe2O3 颗粒的长大, 提高催化剂中活性相的热稳定性以防止烧结, 同时使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夏春谷  尉迟力 《分子催化》1998,12(6):405-411
采用快速事停流技术,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铁卟啉配合物Fe(Por.)Cl(Por.-TPP、TMOPP和TFPP)与单氧给体PhIO构建的模拟酶体系中催化活性物种的生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过程,在氧给体PhIO作用下,Fe(Por.)Cl均生成了四价铁氧卟啉配合物,但Fe(TPP)Cl和Fe(TMOPP)Cl存在严重的氧化分解,而Fe(TFPP)Cl则基本未发生氧化分解,且在底物DPBD存在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由[(μtBuS)(μCO)Fe2(CO)6][Et3NH]和硒粉形成的[(μtBuS)(μSe)Fe2(CO)6][Et3NH],分别与溴化苄,二碘甲烷及邻一、间一、对一双(溴甲基)苯反应,合成了蝶状Fe2SSe单簇物(μtBuS)(μPhCH2Se)Fe2(CO)6(3a)和双簇物[(μtBuS)Fe2(CO)6]2(μSeZSeμ)[Z=CH2,o.m.p双(亚甲基)苯](4ad)。类似地,由[(μPhSe)(μCO)Fe2(CO)6][Et3NH]和硫粉或硒粉所形成的[(μPhSe)(μS)Fe2(CO)6][Et3NH]或[(μPhSe)(μSe)Fe2(CO)6][Et3NH]分别与对一双(溴甲基)苯反应合成了蝶状Fe2SSe和Fe2Se2双簇物[(μPhSe)Fe2(CO)6]2[μS(pCH2C6H4CH2)Sμ](5a)及[(μPhSe)Fe2(CO)6]2[μSe(PCH2C6H4CH2)Seμ](5b)。所有产物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14.
催化剂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在燃烧试验台上考察了不同类型催化剂对烟煤、无烟煤的催化燃烧作用。燃烧率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Fe^3+、Fe^2+、Ca^2+及其与CaCO3的混合物有效强的催化作用,且对无烟煤更显著。其中CaCO3-M(Fe、Ca)二元催化剂更适于工业应用,其最佳加入量为5 ̄7W%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XRD,顺磁共振(ESR),Mossbauer和或温还原(TPR)技术对负截型Cu-Fe-O(Ⅰ),Cu-Fe-Co-O(Ⅱ)催化剂的固相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Ⅰ)中主要存在Fe2CuO4,CuO和颗粒度小于13nm的Fe2O3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uO晶相逐渐消失,Fe2CuO4的晶相长大。(Ⅱ)中Ce的存在,能提高Cu^2+的浓度,抑制CuO和Fe2CuO4晶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Fe/ZrO2催化剂的Mossbauer谱及XAFS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掌怀  寇元  王弘立 《催化学报》2000,21(6):586-590
考察了经不同温度还原的Fe/ZrO2催化剂在CO2加氢制低碳烃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最佳结果为CO2转化率27.0%,对C2+烃的选择性56.7%,采用XRD,^57FeMossbauer谱,Fe-K-吸收边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及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在ZrO2表面上主要存在α-Fe及配位不饱和的Fe^3+两种物种。催化剂表面明显呈氧缺位,零价铁相对富集的状态,还原温度对表面结构有显著的影响,最佳还原温度与表面Fe-O键的键长有关,结合这种催化剂在CO2加氢制低碳烃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认为α-Fe与配位不饱和的Fe^3+物种的协同作用是其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快速混合停流技术,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铁卟啉配合物FeⅢ(Por.)Cl(Por.=TPP、TMOPP和TFPP)与单氧给体PhIO构建的模拟酶体系中催化活性物种的生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过程.在氧给体PhIO作用下,FeⅢ(Por.)Cl均生成了四价铁氧卟啉配合物,但FeⅢ(TPP)Cl和FeⅢ(TMOPP)Cl存在严重的氧化分解,而FeⅢ(TFPP)Cl则基本未发生氧化分解,且在底物DPBD存在下它的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标题化合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2/(μ-CO)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2Cl、ClCH2COOC2H5和Ph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R〕2(R:M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Ar气氛中合成了KMF3(M=Mg,Ca,Sr,Ba)基质化合物和掺杂Ce^3+的磷光体。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KMgF3和KCaF3属于立方晶系、钙钛矿型结构,KSrF3和KBaF3具有类似的结构。测定了KMF3:Ce^3+的发光光谱,观察到与其结构对应的分为二种不同的光谱结构,讨论了Ce^3+的取代格信。  相似文献   

20.
Ce在I-69杨根中的吸收、分布及其对其它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重要树种I-69杨插穗为材料,分别在含不同水平Ce(NO3)3的Hoagland溶液中培养,经过快速冷冻干燥,塑料真空渗透及包埋,用透射电镜能量分散型x射线微区分析法对Ce及Mg、P、S、K、Ca、Fe等元素在根尖成熟组织切片的表皮、皮层及中柱内薄壁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及液泡中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定。表明Ce不但进入植物细胞,且在细胞核里有明显富集。Ce进入细胞的量和其施用的外界浓度并不完全是正比关系,在体内的分布也不是随机的。Ce对植物体内Mg、P、S、K、Fe的吸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P、S和K影响显著,不同浓度的Ce不仅影响根的发育,也会对离子的吸收、运转及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Ce对ca的吸收抑制影响不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