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食醋作为生产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重要调味品,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并逐渐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它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淀粉、糖或酒精的物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味物质[1]。食醋在日常饮食调味品中已占有重要的席位。砷和汞广泛存在于自然中,是具有蓄积性的有害元素,一旦被人体吸收,可与人体中的硫化氢根或双硫根结合影响细胞呼吸及酵素作用,甚至引起染色体断裂,造成正常的人体机体功能缺失,并且这些  相似文献   

2.
1引言罗丹明B常被违法用于调味品的染色,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因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常被违法应用于水产品养殖中。三者结构类似,都具有高毒、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点,色谱分离较难,且由于食品基质复杂,对质谱检测影响较大。目前,单独检测3种物质的方法分别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质谱法[2]、液相色谱-质谱法[3]和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3.
酱香白酒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白酒之一,其中的两种有机酸乳酸与乙酸对白酒口 感的 影响较为强烈,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目前,白酒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2]、气相色谱-质谱法[3-4]和离子色谱法[5]等。相较于其他香型白酒,酱香白酒的酒精度数大多在53°左右,含有更多种类的风味物质[6-7],这些复杂的物质与较高的酒精度数会给乳酸和乙酸的定量分析产生干扰。因此,在定量分析时往往需要对酒样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啤酒中的草酸主要来自麦芽,麦芽中的草酸含量因大麦不同、制麦工艺不同也各不相同。草酸是一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少量的草酸赋予啤酒口感爽口,但草酸含量过高容易使啤酒形成非生物性浑浊,且影响人体健康,鉴于此,较先进的企业控制啤酒中草酸的质量浓度不高于20 mg·L~(-1[1]),因此能方便、快捷、准确地测定啤酒中草酸的含量对啤酒生产厂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草酸的测定方法有很多,但各有利弊。光度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的现代调味新品竞相推出,尤其是复合调味品的大量出现令人关注[1]。为了增加调味品的鲜味,味精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调味品中,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根据国家标准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味精是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中鸡精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达35%以上[2];据统计,80%的酱油中含有谷氨酸钠。传统的味精生产中,为了改善味精的感官色泽,普遍使用硫  相似文献   

6.
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核心部分,正常成人体内铁的总量为2~4g。目前,测定痕量铁的方法有伏安法[1]、化学发光法[2]、色谱法[3]、极谱法[4]、原子吸收光谱法[5]、激光光热折射光谱法[6]、微晶石蜡柱固相萃取法[7]、二阶导数光谱-峰面积积分光度法[8]和分光光度法[9]等。阻抑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如高碘酸钾、过氧化氢、三价铁离子、溴酸钾等,对在不同波  相似文献   

7.
对烟草等天然产物的质量评价可通过发展能对色谱图轮廓实施数学处理的化学计量学得到解决,如模式识别技术。颜色和香气是反映烟叶质量的两个重要特征,分别与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和精油成分有关^[6-11]。文献^[4,5]副基于烟草中多酚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图轮廓的模式识别.评价了几种保加利亚烤烟和香料烟烟叶的颜色性能。  相似文献   

8.
电极防吸附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电化学分析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中,表面活性物质在电极上的吸附,常使测量结果受到严重影响[1,2]。在天然水的反向极谱分析中,由于天然水,特别是海水,含有大量表面活性物质及悬浮体,并且分析溶液又进行搅拌,因此对电极的灵敏度及重演性影响特别严重[3-5]。用汞膜电极测定一个新采集的海水样品后,即需重新涂汞[3,4]。  相似文献   

9.
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的生理机能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铁是制造血红素和肌血球素的主要物质,是促进维生素B代谢的必要物质[1]。人体缺铁会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免疫功能下降和新陈代谢紊乱等。人体所需的铁,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天然食物进行摄取。目前,用于测定铁(Ⅱ)含量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2-3]、原子吸收光谱法[4-5]、原子发射光谱法[6-7]和荧光光谱法[8]等。本工作基于铁(Ⅱ)对邻菲啰啉荧  相似文献   

10.
正硝基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染料、农业、造纸、纺织、炸药等工业领域,属高毒物质,其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对环境污染较大,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硝基苯类化合物作为特定分析项目进行监测[1]。目前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2-4]或气相色谱-质谱法[5-6]测定硝基苯类化合物,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萃取[7-9]、固相萃取[10]和  相似文献   

11.
<正>乙二醇醚及醚酯类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羟基(酯基)和醚键,对极性和非极性物质均有一定的溶解能力[1],因此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乙二醇醚及醚酯类物质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危害性,可对肝脏、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伤害,长时间接触乙二醇醚及醚酯可导致癌变[2-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危害到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产品中的物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天然多溴代羟基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海洋海绵体中的一类抑菌活性物质,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他们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有效抑制多种有害菌[1-4]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耐火材料具有一定的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的体积稳定性,是各种高温设备必需的材料[1-2]。其中铝锆硅质耐火材料具有耐火度高、抗高温蠕变性好以及抗渣性、抗热震性、强度高等特性[3-4],广泛用于冶金熔炼容器及热处理窑炉、陶瓷窑炉、石化高温反应炉等高温工程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冶金行业炼铁、连铸、炉外精炼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回收再利用[5-6]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质量直接影响炼钢设备中转炉和平炉等的寿命。因此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条件,得到澄清石灰水的最适浓度及用量,提高了课堂演示的成功率,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致畸和致癌的物质之一[1]。我国规定室内空气甲醛的限值为0.10 mg·m-3[2]。目前监测环境中甲醛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很多[3],常用的有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Ⅰ)(AHMT)分光光度法[4]、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水合物(MBTH)酚试剂分光光度法[5]、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6]、气相色谱法(GC)[7]、  相似文献   

16.
臭氧是一种微溶于水,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化性仅次于氟,可以杀菌、消毒[1]、脱色[2]、除臭,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被广泛用于水厂饮用水消毒[3]、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4]处理等方面。但是,对于臭氧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中只有针对空气中[5-6]臭氧浓度的测定方法,缺乏对水中臭氧浓度的测定。文献已报道水中臭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7-11],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靛蓝二磺酸钠分光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马铃薯中α-茄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引言α-茄碱是变绿发芽后的马铃薯中含量最高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抑菌、强心、镇痛等[1]多种功效。目前对马铃薯中α-茄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HPLC)报道较少,并存在重现性较差、目标峰难分开等问题[2~5]。王守兰等[3]利用  相似文献   

18.
抗坏血钙含有人体需要的重要元素钙,同时又含还原性物质抗坏血酸,是食品中钙的优良添加剂和抗氧剂、保鲜剂[1-2]。由于抗坏血钙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多种用途,从而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3-4]。但大多是关于配合物合成与应用的,而对其热化学性质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为了填补这类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体生物膜中各化学组分对铅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中的底泥、悬浮物和生物膜等固相物质对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1,2 ] ,而固相物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吸附能力强的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 [3,4 ] .对生物膜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有报道 [5,6] .Nelson等[3] 用吸附加和模型模拟生物膜上各组分对铅吸附 ;Dong等 [7] 用选择性萃取的方法研究生物膜各组分对铅、镉的吸附情况 ,但他们的研究均局限于单一水体 ,本文采用萃取 -吸附-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多个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铅吸附的相对贡献 .1 实验部分1 .1 生物膜的培养及组分测定 选吉林省境内的净…  相似文献   

20.
<正>嗅味物质影响着水体质量。在水体中,特别是饮用水资源中,嗅味物质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水体中的嗅味物质一部分来源于自然界,例如藻类、放线菌等的代谢物,另一部分来源于人为因素,如现代工农业生产排放物进入自然环境以及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在水体中引入嗅味物质。土臭素(GSM)和2-甲基异茨醇(2-MIB)被认为是导致水体土霉味的主要物质,主要来源于藻类、放线菌和真菌的代谢产物[1-2],嗅味阈值极低,分别为9ng·L-1和4ng·L-1[3],极少量存在就可致水体异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