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使用新型载铁(Ⅲ)-配位体交换棉纤维素吸附剂,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饮用水中砷酸钠[砷(Ⅴ)]和氟化钠(氟)联合去除的效果和浓度因素的影响以及吸附剂经过反复吸附-洗脱再生-再吸附后性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吸附剂能够高效、高选择性地联合去除高砷(Ⅴ)和高氟.吸附柱的饱和吸附容量可高达15mg/g干重,反复使用中饱和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柱处理出水的各项有关指标均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特别是砷(Ⅴ)的质量浓度低于0.010mg/L,符合世界健康组织(WHO)推荐的饮用水严格砷标准.说明该吸附剂在砷氟共存的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CLDH)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焙烧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发现在较宽的pH(5.5~9.5)值范围内,CLDH对水中氟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室温下0.2gCLDH可将50mL浓度为15mg/L氟离子溶液处理为符合含氟标准的饮用水.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在60min内达到饱和吸附,室温下饱和吸附量为22.64 mg/g.吸附饱和后的CLDH焙烧再生,循环使用5次后饱和吸附量为10.37 mg/g.  相似文献   

3.
《化学学报》2012,70(7)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VI),研究了荞麦皮对Cr(VI)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VI)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VI)的机理.结果显示:荞麦皮对Cr(VI)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常温下5.0g·L^-1的荞麦皮在pH=2.0下对100mg·L^-1Cr(V0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87%.荞麦皮对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降低而升高,在pH=2.0时达到最大;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大;随Cr(VI)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单位质量荞麦皮对Cr(V1)的去除量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Cr(VI)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在20℃,pH=2.0,吸附用量为5.0g·L^-1时,荞麦皮对Cr(W)的最大去除容量约为36.4mg·g^-1.荞麦皮吸附去除Cr(Vb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FT-IR,XPS和SEM-EDX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皮是一个多孔材料,表面存在羧基、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荞麦皮对Cr(VI)的去除是一个吸附一还原耦合的过程,包括Cr(VI)在荞麦皮表面上的静电吸附,以及此后的固相还原和对还原态的Cr(Ⅲ)再吸附;Cr(Ⅲ)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荞麦皮表面的羧基、氨基的配位,以及与其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孙剑李晓辉  刘守新 《化学进展》2009,21(10):2067-2076
多孔吸附剂吸附和纳米TiO2光催化是目前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去除所采用的主要手段。但存在吸附剂容量有限、饱和失效、TiO2光催化剂活性低、失活和负载困难等问题。多孔吸附剂与纳米TiO2联用,通过TiO2光催化作用可实现吸附剂的原位再生,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通过多孔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可为TiO2光催化提供高浓度污染环境,提高催化剂活性,抑制催化剂失活,消除水蒸气分子对TiO2表面活性吸附位的竞争吸附,解决催化剂分离难题;从而实现对室内VOCs污染的高效深度净化。本文对近年来多孔吸附剂与纳米TiO2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VOCs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吸附—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VOCs的多孔吸附剂类型,吸附/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常用反应器,分析了吸附—光催化联用去除室内VOCs过程中水蒸气、催化剂失活对光催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活性氧化铝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Ⅲ)和铬(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内装活性氧化铝的微型柱流动注射富集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FAAS)测定水体中μg/L级的Cr(Ⅲ)、Cr(Ⅵ)。用0.2mol/L氨水将活性氧化铝转为碱式以吸附Cr(Ⅲ),1mol/L硝酸洗脱;用0.01mol/L的硝酸将活性氧化铝转为酸式以吸附Cr(Ⅵ),0.2mol/L的氨水洗脱,洗脱液直接送到喷雾器中。进样30s,浓度富集25倍。两种价态离子的校正曲线浓度范围在1~50μg/L之间,检测限分别为0.6和0.7μg/L,样品分析速率为60样/h。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实际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5%~105%之间。  相似文献   

6.
铝改性赤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铝工业废矿渣为原材料,通过铝盐改性及焙烧活化处理,制备了水中除氟吸附剂。研究考察了吸附剂吸附氟能力、反应时间、pH值以及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改性赤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除氟效果,未焙烧铝改性赤泥吸附剂及经过200 ℃焙烧活化赤泥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68.07和91.28 mg·g-1,远高于原状赤泥的饱和吸附量13.46 mg·g-1。经吸附后出水氟含量低于1 mg·L-1的国家饮用水标准。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溶液pH值显著影响除氟效果,在溶液pH值为7~8时达到最佳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隗玉  隗翠香  夏炎 《色谱》2018,36(3):222-229
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了季铵功能化的金属有机骨架MIL-101(Cr)即MIL-101(Cr)-NMe3,并考察了该材料对双氯芬酸钠(DCF)的吸附行为。通过不同浓度的DCF在MIL-101(Cr)-NMe3吸附剂上的动力学数据,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平衡等温线和MIL-101(Cr)-NMe3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考察,发现该材料对DCF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20℃下的最大吸附量为310.6 mg/g,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未明显减少。MIL-101(Cr)-NMe3对DCF的吸附作用机理可归结为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吸附效果远大于未修饰氨基的MIL-101(Cr)。可以预见该材料对水中DCF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麦草为原料,以三乙胺和一氯乙酸分别为氨基和羧基官能团接枝反应剂,制备秸秆基两性吸附剂。并以产品对Cu(II)和Cr(VI)的去除效果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合成过程中单一影响因素,并结合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改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一氯乙酸投加量是影响两性秸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最小;最佳改性条件为:当固定阳离子型麦草秸秆投加量为6.69g时,氢氧化钠投加量、一氯乙酸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5mL,3.402g,60℃,2.5h。该吸附剂对Cu(II)和Cr(VI)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0.9 mg•g-1 和241.1 mg•g-1。  相似文献   

9.
负载铈(IV)的D412螯合树脂除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412氨基磷酸型螯合树脂为载体,负载Ce(IV)制得选择性吸附剂。探讨了该吸附剂对水中的F-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实验中对含氟液pH值、浓度、流量以及再生液种类和浓度对该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分析方法推测了吸附剂吸附F-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XMg O·YMg(OH)2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含氟水p H值、温度、含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p H(3.4~8.4)值和水温(22~51℃)范围内,XMg O·YMg(OH)2对水中氟离子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室温下0.4g XMg O·YMg(OH)2可将100m L浓度为30mg F-1·L-1含氟水处理为符合含氟标准的饮用水。氟离子在XMg O·YMg(OH)2上的吸附速率较大,3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在50min内达到饱和吸附,室温下饱和吸附量为13.46mg·g-1。净化水呈微碱性,含有5.68~15.07mg·L-1Mg2+,有益于人体健康。吸附饱和后的XMg O·YMg(OH)2经焙烧再生,除氟率可达81%。  相似文献   

11.
云南沱茶自混合水溶液中吸附除砷(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沱茶的结构特征,以及在不同浓度、时间、PH、温度及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自混合水溶液中吸附除砷(Ⅲ)的特性,并通过吸附模型解释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2.
水的氟污染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们研究重点是使用活性氧化铝及再生后的活性氧化铝脱除水中的氟离子。为了得到合适的吸附剂,我们将工业薄水铝石在573 K至1473 K范围内进行煅烧,并对其进行表征。从X射线衍射图中可以看出,当煅烧温度在773 K至1473 K之间时,样品转化为γ-氧化铝(活性氧化铝)。且BET数据显示,当煅烧温度在773K至1473K之间时,样品的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在本实验中,我们选用773K、873K、973 K煅烧的活性氧化铝作为除氟吸附剂,同时选用动态吸附法移除水中的氟离子。突破曲线表明吸附容量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而降低。为了研究氟离子的初始浓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我们选用15 mg·L~(-1)、20 mg·L~(-1)、25 mg·L~(-1)的氟离子溶液作为初始溶液,且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活性氧化铝吸附氟离子达到饱和后,用pH值为13.0、13.3和13.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再生,并用0.1 mol·L~(-1)的盐酸溶液对其进行活化以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通过比较五次再生过程中的解吸率和铝溶解率,可以看出pH值为13.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适合作解吸剂。通过分析吸附剂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发现再生后的吸附剂的氮气吸脱附等温线的形状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说明再生过程中吸附剂的孔结构并没有被破坏。五次再生过程中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等电点的变化是影响吸附容量很重要的两个因素,发现吸附剂再生后其比表面积和等电点均增加。为检测再生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每次再生后都需要进行一次吸附实验。突破曲线表明,和初始活性氧化铝相比,再生后达到饱和所用的时间更短,吸附量越大。为了探究吸附机理,我们用红外光谱表征吸附剂中的羟基,发现再生过程中吸附剂中Al―O―H含量的变化是影响活性氧化铝对氟离子吸附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聚酰胺富集分离环境水中铬(Ⅵ)和铬(Ⅲ)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刘海玲  刘树深 《分析化学》1998,26(8):963-966
提出以聚酰胺树脂为吸附剂,在弱酸和中性介质中,静态和动态操作条件下,对环境水中铬(Ⅵ)和铬(Ⅲ)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方法。在选定条件下,树脂对铬(Ⅵ)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饱和吸附容量为10.6mg/g和12.8mg/g,而铬(Ⅲ)几乎不被吸附,当铬(Ⅵ)和铬(Ⅲ)含量比在1:5-5:1范围变化时均可得到满意分离。用0.02mol/L硫酸-0.025mol/L抗坏血酸混合液解脱树脂上吸附的铬(Ⅵ),再以二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4种不同树脂负载锆后去除As(V)的性能,筛选出最佳锆载体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通过正交实验对载锆树脂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载锆条件为:Zr OCl2加入量10g,HCl-Na Cl摩尔比为0.3:0.3(共0.6mol),温度为30℃。研究了不同条件下D201-Zr对As(V)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201-Zr吸附As(V)的最佳p H值为7.0;最大吸附量为83.24mg/g;其对砷酸盐的吸附平衡时间很短,在60min之内基本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达;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C1-、SO42-等对D201-Zr吸附砷酸盐的影响较小,而PO43-的影响较大。柱实验表明,D201-Zr对砷酸钠不仅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处理量很大。模拟水样经处理后As(V)浓度低于10μg/L,可以满足中国饮用水标准的规定。吸附后的D201-Zr可用Na OH-Na Cl(质量分数均为5%)混合液进行洗脱再生,反复使用多次后吸附能力未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多卤代水溶性meso-四(3-氟-4-磺基苯)卟啉与Pd(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在pH4.8,有抗坏血酸存在,沸水浴中加热,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09nm处。工作曲线回归方程A=0.001+0.064x,相关系数r=0.9964。摩尔吸光系数达1.7×10 ̄5L·mol ̄(-1)·cm ̄(-1),Pd(Ⅱ)浓度在0~7.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灵敏度和选择性高于其它多卤代水溶性卟啉。对催化剂中钯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铜(Ⅱ)、镍(Ⅱ)离子模板离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金属离子的行为。5个周期的动态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铜(Ⅱ)、镍(Ⅱ)模板吸附剂分别对铜(Ⅱ)和镍(Ⅱ)金属离子具有稳定的吸附能力,其动态饱和吸附量达4.357mmol Cu(Ⅱ)/g[铜(Ⅱ)模板吸附剂]、3.153mmol Ni(Ⅱ)/g[镍(Ⅱ)模板吸附剂];相对误差分别为±1.5%和±2.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异丙基膦酸单(1-己基-4-乙基)辛酯萃淋树脂在盐酸介质中对重稀土元素(Ⅲ)的吸萃平衡,考察了平衡水相酸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计算了重稀土(Ⅲ)间的平均分离系数,确定了吸附反应的Freudlich等温吸附方程。该树脂吸附Yb(Ⅲ)的静态饱和容量为66.5mgYb/(g.R),饱和萃合物的IR谱表明PT-2萃淋树脂吸附Yb(Ⅲ)的反应为阳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醇水凝胶为载体,氨基酸为选择性配基,制备亲合性免疫吸附剂,用于清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类风湿因子(RF),实验中对水凝胶载体交联度、选择性配基种类、手臂效应等与吸附及选择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当水凝胶交联度为40%时,联接L-丝氨酸对RF具有最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对患者血浆中RF-IgM、RF-IgG、RF-IGA的吸附率分别达到62.8%、47.2%、和60.0%,而对血浆蛋白无吸附。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铝、乙醇及木屑为原料,采用有氧热解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改性木屑吸附剂(SAE),可用于水中氟化物的吸附去除,对SAE进行了物性表征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有氧热解促进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的消融去除,有利于疏通孔道,增强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在7.0~9.0的pH范围内,除氟率超过90%;氟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经此模型计算出SAE对氟的最大吸附量为21.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伪二阶模型(R2>0.99),表明SAE对氟离子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XPS及FT-IR分析表明该化学吸附主要是氟和铝的结合,也有少量炭和氟的结合。此外,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也对氟离子在SAE上的吸附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安运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13(2):167-169,F003
自J.C.Sullivan等人于1961年首次报道了五价锕系元素Np(V)和六价锕系元素U(Ⅵ)在高氯酸溶液中能够形成1:1型的“阳离子-阳离子”配合物以来^[1],五价锕系元素在酸性溶液中的这一特殊配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随着对锕系元素在后处理中化学性质的进一步认识,相继报道了U(V)、Np(V)以及Am(V)等五价锕系元素与Np(Ⅵ)、U(Ⅵ)等六价锕系元素形成的“阳离子-阳离子”配合物^[2,3],随后又报道了五价Np(V)和Pu(V)与一系列三价过渡元素,如Cr(Ⅲ)、Rh(Ⅲ)、Sc(Ⅲ)、Ga(Ⅲ)、Fe(Ⅲ)、Ir(Ⅲ)和Bi(Ⅲ)形成的配合物^[4-7],之后又发现了五价U(V)和Np(V)与一系列一价、二价过渡元素,如Ag(Ⅰ)、Cu(Ⅱ)、Zn(Ⅱ)、Hg(Ⅱ)和PbⅡ等离子形成的1:1型的“阳离子-阳离子”配合物^[7]。这些配合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已有的配位化学理论,而且对Purex流程常量U中微量裂片元素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和锕系元素化学性质的特殊性,有关五价锕系元素与六价锕第元素以及过滤元素“阳离子-阳离子”配合物的吸收光谱、配位机理尚未有系统研究。在研究了Np(V)-U(Ⅵ)吸收光谱的基础上,本文又详细考察了HCIO4介质中Np(V)-Np(V)以及Np(V)-Np(Ⅵ)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并求得了配合物形成过程的平衡常数,为进一步研究Np(V)的过程化学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