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0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凝胶色谱法分离聚合氯化铝中Al13形态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缓慢滴碱法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溶液, 并采用Bio-Gel P-100型凝胶层析法将溶液中铝形态进行了分离. 采用常规的化学方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Al27Al-NMR法对分离过程中收集的各级分进行了测定. 在分离过程中通过改变洗脱速度, 洗脱液离子强度和pH值等实验条件来研究影响分离的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在层析分离过程中除被分离物的分子尺寸之外, 分子电荷对分离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降低洗脱流速、提高洗脱液离子强度, 以及调节合适的pH值都能提高分离效率. 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 可以分离得到大量高纯Al13形态(即 AlAlb含量为100%的产品), 可占被分离PAC产品总量5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离和测定益脑宁痫片中苯巴比妥的含量。样品用氯仿-异丙醇-25%氨水溶液(45:45:10)为展开剂在硅胶GF_(254)板上展开后,将在紫外灯(λ=254nm)下显示分离的被测组分刮下,溶于0.1mol/L NaOH溶液中,在λ=255±1nm处测其吸收度,求得苯巴比妥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PDA)对Al13形态、聚合氯化铝(PAC)和AlCl3在混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成以及受到剪切力影响后恢复能力的强弱作了对比性研究. 并对三种混凝剂在混凝过程中硫酸根的影响作了一定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Al13形态是混凝过程中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 在絮体形成过程中可以大大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率, 因此较其他形态有较强的絮体凝聚恢复力. 在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尽管会导致三种混凝剂正电荷的损失, 但Al13形态仍能够保持较强的絮凝稳定性和稳定的除浊效率.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进一步证明, 在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 体系的zeta电位值不是表征体系脱稳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宝玉    孔春燕  岳钦艳  王晓娜  初永宝  王曙光 《化学学报》2005,63(18):1671-1675
采用柱层析法、沉淀置换法和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法对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离提纯,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27Al NMR, TEM, SEM, 电位测定法, 粒度测定法等多种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不同分离提纯方法得到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和比较, 并初步比较研究了Al13形态的水处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分离纯化方法得到的 Al13形态具有不同的结构形貌、粒度分布、电性和水处理效果. 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法得到的Al13形态具有良好的纯度和水处理效果. 该研究初步证实了Al13是PAC中的最佳絮凝形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柱层析法、沉淀置换法和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法对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离提纯,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27Al NMR, TEM, SEM, 电位测定法, 粒度测定法等多种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不同分离提纯方法得到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和比较, 并初步比较研究了Al13形态的水处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分离纯化方法得到的 Al13形态具有不同的结构形貌、粒度分布、电性和水处理效果. 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法得到的Al13形态具有良好的纯度和水处理效果. 该研究初步证实了Al13是PAC中的最佳絮凝形态.  相似文献   
6.
以麦草为原料、以三乙胺和氯乙酸分别为氨基和羧基官能团接枝反应剂,制备秸秆基两性吸附剂;以产品对Cu(II)和Cr(VI)的去除效果为指标,考察了合成过程中单一影响因素,并结合正交实验得出优化改性条件。结果表明,氯乙酸投加量是影响两性秸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最小;优化改性条件为:当固定阳离子型麦草秸秆投加量为6.69g时,氢氧化钠投加量、氯乙酸投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5mL、3.402g、60℃和2.5h。该吸附剂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0.9和241.1mg/g。  相似文献   
7.
采用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和三乙胺对麦草秸秆进行化学改性,研究改性麦草秸秆的性能指标并重点考察其对水体中的NO3-,PO43-和Cr2O72-的吸附性能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麦草秸秆引入了带正电荷的胺基基团,可以显著提高对阴离子的吸附性能;改性麦草投加量、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影响较大,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改性麦草秸秆对NO3-、PO43-(P)和Cr2O72-(Cr)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5、62.4和386.2mg·g-1.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和聚合硫酸铁(PFS)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处理黄河水,考察了两种混凝剂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结合混凝过程中絮体zeta电位的变化,分析了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通过激光粒度仪在线观察混凝过程中絮体的生长情况,发现PFSS比PFS生成的絮体生长速度快,尺寸大.对形成的絮体施加不同强度的剪切力,通过观察絮体粒径的变化来比较絮体的强度,发现PFSS生成的絮体强度较大.研究了在不同剪切强度和不同剪切时间下絮体的破碎程度和絮体的恢复能力(分别以破碎因子Bf和恢复因子Rf表示),发现在强剪切力和长剪切时间下Bf和Rf均较大;在相同条件下PFSS生成絮体的Bf较小而PFS生成絮体的Rf较大,这表明前者的抗剪切能力较强,而后者具有更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t, PD/Bt, CTMAB/B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 分散大红S-R, 分散蓝SBL, 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 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学常数(k1, k2)以及吸附活化能(Ea1, Ea2)、活化焓(ΔH*1, ΔH*2)和活化熵(ΔS*1, ΔS*2); 在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中, k1随着阳离子插层剂烷烃链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较大的晶片层间距, 疏水的层间域和表面正电荷增加均有利于吸附速率增大; 对于两个吸附动力学阶段, ΔH★1<-TavΔS★1, △H★2<-TavΔS★2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麦草为原料,以三乙胺和一氯乙酸分别为氨基和羧基官能团接枝反应剂,制备秸秆基两性吸附剂。并以产品对Cu(II)和Cr(VI)的去除效果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合成过程中单一影响因素,并结合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改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一氯乙酸投加量是影响两性秸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最小;最佳改性条件为:当固定阳离子型麦草秸秆投加量为6.69g时,氢氧化钠投加量、一氯乙酸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5mL,3.402g,60℃,2.5h。该吸附剂对Cu(II)和Cr(VI)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0.9 mg•g-1 和241.1 mg•g-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