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荧光传感结合,以碳点为荧光传感材料,己烯雌酚为模板制备出具有高选择性识别性能的碳点分子印迹传感器,用于检测水产品和动物产品中的己烯雌酚。在0.02~7.45 mg/L范围内,CDs@MIP的荧光猝灭率(F0/F)随体系中己烯雌酚的浓度变化符合Stern-Volmer方程,方法检出限为0.059μg/L。己烯雌酚的回收率范围在81.7%~110.3%,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0.7%。结果表明制备的CDs@MIP可方便灵敏地检测样品中己烯雌酚的残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马来酸酐修饰后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成功的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硅胶修饰-表面分子印迹牛血红蛋白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赵晓磊  王俊平 《分析试验室》2019,38(11):1282-1288
以多巴胺作为模板分子,碳量子点作为荧光响应信号,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对多巴胺具有特异性识别位点的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制得的印迹聚合物对多巴胺最大吸附量为非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2. 61倍。对检测过程中体系pH,振荡时间及水浴孵化时间对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荧光响应的影响进行探究。所建立的荧光传感器对多巴胺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对其结构类似物、糖类、氨基酸及常见的离子,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 02~0. 3 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 090%~1. 8%,检出限为0. 01 mg/L,实际样品的回收率为76. 7%~118. 4%,表明制备的多巴胺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可以用于复杂样品中多巴胺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种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用于菊酯类农药代谢物间苯氧基苯甲醛(3-PBD)的选择性测定。以3-PBD为模板分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Mn掺杂ZnS量子点表面成功合成了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该荧光传感器对3-PBD的响应线性范围为0.3~5μmol/L,检出限为0.267μmol/L。此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可与农药的酶解过程相结合,用于菊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3-PBD的回收率为84.0%~119%,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5.0%。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可以用于食品中3-PBD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将量子点的荧光特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分别以碲化镉、4-硝基苯酚、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正硅酸四乙酯作为量子点、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得具有荧光特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其结构、形貌、荧光性能和选择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4-硝基苯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为1.0~80 nmol/m L,检出限为0.05 nmol/m L.将制备的量子点荧光印迹聚合物作为传感器,应用于河水中4-硝基苯酚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6%~101.2%,相对标准偏差最高为1.37%.  相似文献   

7.
以合成的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为功能单体,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芯片上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根据印迹聚合物的朗格缪尔方程式,计算得到三聚氰胺和分子印迹聚合物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40×10~8L/mol。此传感器显示出对模板分子三聚氰胺的高选择性,在p H=7.5的条件下,此传感器对三聚氰胺的响应最佳,线性范围为0.1-10.0 nmol/L(R=0.9991)。将此传感器用于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检出限分别为62.6 pmol/L和56.4 pmol/L(S/N=3),回收率分别为91.5%和92.0%。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包裹硅胶载体印迹牛血红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 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 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 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 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 洗去模板蛋白后, 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 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磺胺为目标分子,环氧树脂为功能单体,二乙烯三胺为交联剂,聚乙二醇1000为致孔剂,合成对磺胺分子有强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磺胺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物质,选择高锰酸钾-甲醛-磺胺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测定磺胺的高选择性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3.0×10-4 mol/L,相关系数r2=0.9968,检出限为6.0×10-8 mol/L,对5.0×10-5 mol/L磺胺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7%。利用此方法成功测定了合成样品中磺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板的金团簇并进行表征,以三(2-羧乙基)磷酸盐蚀刻后的牛血清蛋白金团簇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检测方法。以对硝基苯酚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对硝基苯酚对牛血清蛋白金团簇荧光的淬灭作用。在0. 02~8μmol/L浓度范围内,F_(410)/F_(640)的值与对硝基苯酚浓度范围回归方程为F_(410)/F_(640)=-0. 0624 c_(pnp)+0. 4981,相关系数为0. 9906,检出限为0. 12μmol/L(S/N=3)。与其他常见干扰物相比,此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实际样品,自来水和河流水样的回收率分别为97. 9%~104. 8%和98. 8%~103. 0%,RSD分别为1. 3%~1. 9%和1. 1%~1. 9%。该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检测对硝基苯酚,为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葡萄糖为模板分子,在碳量子点和壳聚糖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生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构建了无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葡萄糖的高灵敏测定。采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及分析特性。在最优条件下,DPV电流响应的变化值与葡萄糖浓度在0.1~1.0μmol/L和1.0~300μmol/L范围内分别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ΔIp(μA)=3.792+23.41C (R2=0.9968)和ΔIp(μA)=28.18+0.1316C (R2=0.9914),检出限为0.034μmol/L (3σ/k)。将此传感器应用于体液中葡萄糖的测定,回收率为95.1%~106.8%。  相似文献   

12.
以白藜芦醇(RES)为模板分子,凹凸棒土(ATP)为载体,β-环糊精(β-CD)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双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将制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填料,填充滤过型净化柱,用于富集净化花生根中的白藜芦醇,建立了分子印迹滤过型净化柱净化/分子荧光光谱测定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新方法。在最优化条件下,分子印迹聚合物对RE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2.78 mg/g,白藜芦醇在0.1~1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4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6.2%~10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5.8%。该方法高效、快速、选择性好,可用于白藜芦醇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烙印技术,合成了含甲基丙烯酸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对胺碘酮存在特异性作用;通过Scatchard分析了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结合特性,结果表明存在两类结合位点,其平衡离解常数近似值分别为Kd1=8.73×10-2mol/L和Kd2=3.48×10-2mol/L。以芘丁酸为荧光试剂,λex=349nm。通过测试λem=376.3nm处2~20mg/L胺碘酮对印迹聚合物荧光敏感膜荧光猝灭,线性良好(r=0.9970),该方法测定片剂中胺碘酮含量,回收率分别为99.8%、99.7%、101.7%,RSD分别为1.5%、6.2%、1.4%(n=5)。  相似文献   

14.
《分析试验室》2021,40(5):593-597
以三聚氰胺(Mel)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非共价键法制备三聚氰胺印迹聚合物。将金纳米粒子引入聚合物中,形成金纳米粒子掺杂的三聚氰胺印迹复合物(AuNPs@MIPs),再将聚合物与石墨粉、液体石蜡混合制成碳糊制备电化学传感器(AuNPs@MIPs/CPE)。该传感器对三聚氰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10~(-9)~1×10~(-4)mol/L,检出限为57.4 nmol/L。用3种结构类似物和干扰离子对传感器的选择性进行测定,结果证明该传感器对三聚氰胺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制备传感器用于鲜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回收率为87%~102%。  相似文献   

15.
以石墨烯为电极增敏材料,多巴胺印迹聚合物为特异性识别材料,采用滴涂法组装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考察了pH值、石墨烯浓度、印迹聚合物浓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pH 7.0,石墨烯浓度为0.5g/L,印迹聚合物浓度为20g/L。实验表明,该印迹传感器对多巴胺的响应电流远大于非印迹电极,同时该印迹传感器对多巴胺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检测范围为2.0×10-7~1.0×10-4mol/L,检出限(S/N=3)为6.8×10-8mol/L。该传感器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8%~1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凝胶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甲叉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考察不同单体用量对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优化制备条件.用吸附溶液的光吸收性质及电镜等对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牛血红蛋白可以选择性吸附,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醛基硅胶表面修饰技术,合成了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MIP),并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洗脱时间为8 h、洗脱率为83.53%时,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为81.39 mg·g-1。  相似文献   

18.
己烯雌酚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印迹技术,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己烯雌酚为模板,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性能稳定的己烯雌酚分子印迹聚合膜,并用50%(V/V)乙醇溶液迅速去除模板,得到对己烯雌酚响应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了此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分析性能,建立了以K3Fe(CN)6为电子传递媒介的间接分析法。在1.0×10-7~5.1×10-6mol/L范围内,己烯雌酚的浓度与K3Fe(CN)6的相对峰电流变化呈线性关系。选择性实验表明,此传感器对结构相似的分子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绿原酸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印迹微球。探讨了模板及功能单体类型和用量对聚合物颗粒均匀性的影响,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柱温对分子印迹柱色谱保留和选择性的影响。绿原酸印迹微球的制备条件为: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的用量比为0.375∶1.5∶7.0,摇瓶转速为15r/min时,微球直径约2.5μm,聚合物收率为35.4%。流动相组成及含水量对印迹聚合物的保留行为影响较大,当用乙腈-水混合物为流动相时,含水量增加,各化合物在印迹色谱柱上的保留因子降低:当流动相含水量高于2.5%,分子印迹聚合物失去选择识别能力;但以0.002mol/L磷酸缓冲液(p H3.0)-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时,分子印迹柱对模板的保留因子、选择性及色谱峰形都有较大改进。当二者体积比为19∶1,保留因子高达90.69,其选择性相对于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高达23.10和6.562。温度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保留能力,当温度从25℃提高到45℃时,印迹聚合物对模板的保留因子从3.52降低到2.41,选择性因子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20.
在室温下通过一步聚合法,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黑磷和量子点结合分子印迹技术的荧光传感材料(BPS-QDs@MIP),其中黒磷是一种新型的优于石墨烯的二维半导体材料。该聚合物以组胺为模板,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交联剂而合成的。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表明,本实验成功地合成了新型的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构均一,球形分布。与荧光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显示出了较高的模板选择性和特异性吸附性。在最佳浓度条件下,荧光分子印迹传感材料随着组胺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呈现线性增强,组胺的线性范围为0.10~20 mg/L,相关系数为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9 mg/L。当组胺浓度为10 mg/L时,重复3次,方法的RSD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