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直径7 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 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 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 V 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2.
洛美沙星的示波极谱法测定及其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Britton-Robinson-0.02mol/LKCl(pH8.77)底液中,洛美沙星在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导数还原峰,峰电位V  相似文献   

3.
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在很低的电位下(-0.8 V, vs SCE)就可发生解离吸附.其解离产物氰基(CN-)与电极表面存在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形成AuCN-物种(红外吸收谱峰位于2100 cm-1附近).吸附在纳米金膜表面的CN-给出红外吸收显著增强、红外谱峰方向倒反和半峰宽增加的异常红外效应特征.吸附态CN-在低电位抑制H2O和OH-的吸附,当电位高于0.2 V可氧化产生OCN-;进一步升高电位到0.3 V则形成.溶液相物种OCN-和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为2169 cm-1和2145 cm-1.实验结果指出,金以的形式溶解是导致电极表面质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α苯偶酰二肟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对合成水样中铜的测定,在pH4.1 的BR缓冲溶液中通过在- 120V 电位下富集Cu2+后,在- 02~+ 02V 电位范围内作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在+ 0048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Cu2+ 浓度在1×10- 7~1×10- 4m 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10- 8m ol/L。  相似文献   

5.
储艳秋  吴波  吴梁  水青  傅正文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1):1787-1791
通过电位阶跃和循环伏安结合现场电感偶合分光光度计(CCD)测量了脉冲激光沉积的四方结构Bi2O3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 结果表明, 在波长为630 nm处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 Bi2O3薄膜电极的着色时间为30 s. 吸光度-电位谱图表明, 当电位在3.5 - 0.7 V之间变化时, Bi2O3薄膜的颜色可明显地呈现由透明到暗棕色的可逆变化, 重复次数可达50 次, 在630 nm测得的着色效率约为15 cm2·C-1.  相似文献   

6.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谢少艾  贾金平 《化学学报》2006,64(6):532-53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个灵敏的具有选择性的溶出伏安法测超痕量铜的方法。在0.01mol/LNH3·H2O-NH4Cl溶液中(pH=9.3),铜(Ⅱ)-2,2′-联吡啶(Dipy)-铬天菁S(CAS)能生成具吸附性的电活性三元络合物,在+0.1V(vs.SCE)电位下富集,阴极溶出峰电位是一0.18V,峰电流与Cu(Ⅱ)的浓度在9.0×10-9~7.0×10-7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测限是3.0×10-9mol/L,这一方法已用于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铜,回收率在98.5%,102.5%之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控电位的方法在不锈钢基片上电沉积制备了Bi2Te3-ySey温差电材料薄膜。研究了电沉积溶液中硒含量与薄膜中硒含量的关系,考察了不同沉积电位对电沉积Bi2Te3-ySey薄膜的温差电性能的影响,并采用ESEM、EDS、XRD等方法对电沉积薄膜的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含有Bi3 、HTeO2 和Se4 的电沉积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可实现铋、碲、硒三元共沉积,生成Bi2Te3-ySey半导体化合物。改变电沉积溶液组成,可控制Bi2Te3-ySey化合物中硒的掺杂浓度。-0.04V沉积电位下制备的Bi2Te3-ySey薄膜较平整、致密,组成为Bi2Te2.7Se0.3。退火处理可提高电沉积Bi2Te3-ySey薄膜的塞贝克系数,且控制沉积电位为-0.04V下制备的Bi2Te3-ySey薄膜退火后的塞贝克系数为-123μV·K-1。  相似文献   

10.
水溶液中Eu^3+与meso-四(4-磺苯基)卟啉(TPPS)不易形成卟啉络合物,但在乙酸,酒石酸,丙二酸等共存时,在循环伏安图上可得一对Eu^3+还原-氧化的可逆或准可逆峰,此峰与Eu^3+在NaClO4底液中的还原峰相比,峰电位正移,峰电流增高,从6种Eu^3+-羧酸络合物与TPPS共存时的实验中证明这些络合物并没有和TPPS形成三元络合物,而是吸附在汞电极上的TPPS产生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α-苯偶酰二肟修饰碳湖电极的制 及对合成水样中铜的测定,在PH4.1的B-R缓冲溶液中通过在-1.20V电位下富集Cu^2+后,在-0.2 ̄+0.2电位一范围内作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在+0.048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Cu^2+浓度在1×10^-7 ̄1×10^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8mol/L。  相似文献   

12.
丙烷选择氧化的铋钼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激光拉曼光谱(FT-LRS)和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丙烷选择氧化的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组分是丙烷催化氧化脱氢为丙烯的主要活性组分,而丙烯醛选择性的大小与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组成的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丙烷转化率(~28.0%)相近的情况下,其丙烯醛选择性随Mo/(Mo+Bi)原子比的增加先逐渐增加,在Mo/(Mo+Bi)原子比为0.50时达极大值(~28.1%).随Mo/(Mo+Bi)原子比进一步增加,丙烯醛选择性又急剧下降.XRD和FT-LRS结果表明,Bi2O3和MoO3之间可形成二元Bi-Mo-O晶相固溶体,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对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当α-Bi2(MoO4)3和γ-Bi2MoO6两相共存时,B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选择氧化催化性能.γ-Bi2MoO6参与了α-Bi2(MoO4)3对丙烷的选择氧化,加速了选择氧化活性氧物种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甲醇在欠电位沉积Sn/Pt电极上催化氧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欠电位沉积(upd)锡修饰的铂电极(upd-Sn/Pt)上,对甲醇电化学催化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Pt表面upd-Sn的覆盖率在20%附近时,对甲醇的催化氧化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在电位低于0.35 V (vs RHE)时,甲醇在Pt与upd-Sn/Pt电极上氧化只进行到脱氢生成CO的步骤;在0.35 V以后,表面Sn-OH形成,反应Sn-OH+COads=Sn+CO2+H++e有利于表面CO的去除;而Pt电极上,只有0.6 V以后,才有反应Pt-OH+COads=Pt+CO2+H++e发生.因此,Sn的存在有利于甲醇在较低的电位下氧化; Pt电极上CH3OH脱氢并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表面CO的去除是甲醇氧化过程的控制步骤;甲醇氧化产生的表面吸附态CO 以线式吸附为主,少量的桥式吸附态CO在反应初期即达到吸附饱和; Pt表面上upd-Sn表现的催化增强作用,在光亮铂电极和在高分散铂黑电极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郑建斌  刘鹏 《分析化学》1998,26(8):1014-1017
将卷积技术应用于循环示波计时电位信号的处理,提出了2.5次微分循环示波计时电位法并将其用于对铑在HCl-KBr底液中的示波性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HCl+KBr体系的示波图上,Rh^3+的特殊峰是由于铑 对氢的催化作用而产生的;在Y^2.5-E曲线上峰高与Rh^3+浓度在4×10^-7-7×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8×10^-5mol/L。  相似文献   

15.
玉米素和激动素的伏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素和激动素在0.1mol/L的醋酸-醋酸钠底液里能还原,产生很好的极谱峰,检测灵敏度可达2.5×10^-^8mol/L,峰电位分别为-1.18V和-1.17V(对Ag/AgCl)。测定了电极反应决定步骤的αnα和电化学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ks,研究了它们对Cu^2^+,Eu^3^+,Cd^2^+,Zn^2^+的电极不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胺的示波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苯二胺在含有Cu^2^+及CTMAB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能被Cu^2^+催化氧化,氧化产物在单扫描示波谱仪上产生灵敏的附还原波,峰电位为-0.47V,邻苯二胺浓度在10-200nm/mL范围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还探讨了邻苯了邻苯二胺氧化产物在滴汞电极表在贩吸附行为及其反应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单掺杂与共掺杂离子对Sr2Mg(BO3)2磷光体热释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BO3)2磷光体, 并研究了Li+, Bi3+, Gd3+, Ti4+共掺杂对Sr2Mg(BO3)2∶Dy磷光体热释发光的影响. 研究发现: Li+的共掺杂使Sr2Mg(BO3)2∶Dy磷光体的热释光主峰强度增加, 而 Bi3+, Gd3+或Ti4+的掺入使样品的热释光强度降低. 在Li+, Bi3+, Gd3+或Ti4+共掺杂的Sr2Mg(BO3)2∶Dy磷光体高温热释光发射谱中, 我们观察到了480, 579, 662和755 nm的发射峰, 为特征Dy3+离子的4F9/2→6H15/2, 4F9/2→6H13/2, 4F9/2→6H11/2和4F9/2→6H9/2跃迁, 与Sr2Mg(BO3)2∶Dy磷光体的发射一致. 利用峰形法, 我们评估了Sr2Mg(BO3)2∶ , ( )热释光磷光体234 ℃发光峰的动力学参数, 陷阱深度E=1.1 eV, 频率因子s=6.3×109 s-1, 遵循二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在盐酸溶液中,钛(Ⅳ)与钽试剂(BPHA)络合物在-0.3V(vs.SCE)或开路情况下吸附于玻璃碳电极表面,在-0.3--0.8V范围内以250mV.s^-1进行扫描溶出,峰电位为-0.57V,钛(Ⅳ)浓度在1-35ng.ml^-1(-0.3V)下富集2min和0.06-2ng.ml^-1(开路富集4min)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体系选择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用于纯铝中痕量钛的测定,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硒碳糊电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铜和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掺杂硒碳糊电极同时测定铜和铋的微分电位溶出法。在HCl(0.05mol/L)中,在-0.3V(vs.Ag/AgCl)下,Cu2+和Bi3+电沉积在电极表面,再在溶液中溶解氧的作用下,铜和铋从电极表面溶出,分别于0.30V和0.02V获得灵敏的电位溶出峰。微分电位溶出峰高(dt/dE)与铜和铋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9~1.55×10-7mol/L,检出限分别为4.0×10-9和2.5×10-9mol/L(S/N=3)。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铜和铋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将硫堇共价键合到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半胱胺单分子层上,制成了衍生化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它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图显示其在pH=7.7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0.45~+0.50V(vs.SCE)范围内有2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1=214mV。Epc1=82mV,Epa2=-75mV,Epc2=-160mV(vs.SCE).pH在5.0~9.0范围内,峰1有2个质子参与反应,峰2有1个质子参与反应.它的表面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0.02S-1.此膜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催化作用,其氧化过电位较在裸金电极上降低了约250mV.催化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1.0×10-6~4.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抗坏血酸催化氧化的异相速率常数为2.68×10-3c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