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桐  曹志远 《爆炸与冲击》1986,6(3):272-274
无限元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特别适用于求解地下结构一类相互作用问题。在本刊上刊登的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竖井的动力响应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是该法在抗爆结构上应用的一次尝试,引起大家广泛兴趣。我们很高兴看到吴逸群等同志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些补充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简称吴文)。下面就有关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混合有限元增量大位移分析”一文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文提出了一个杂交/混合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列式,根据这个列式,在满足位移边界条件后,单元的切线刚度阵为 K=G~TH~(-1)G(1)单元的节点力向量为 Q=(Q_1+Q_2)-G~TH~-1L(2)两式的符号均请参阅原文。(1)式的切线刚度阵K与初应力无关,也就是说K中不包  相似文献   

3.
我在"虚功原理与无穷小量的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中对于平衡条件Q_j=0这一表达形式曾举出一个反例,引起曾映鹃同志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更清楚地阐述原文的论点,并兼作为对"商榷一文"的答复。1.首先要强调的是,原文的基本论点是:虚功原 ...  相似文献   

4.
自从作者在力学学报五卷三期上发表了“根据应力光图直接解答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方法”一文以后,傅新民、杨槐堂、张永福等同志陆续对本文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作者向他们表示感谢,并作以下两点补充说明。 1.原文中曾讨论平面体边界附近主应力方向的变动规律,其中的方程(15)  相似文献   

5.
L.Meirovitch在《振动分析基础》一书的第11章16节中,分析了有阻尼的多自由度系统对随机激励的响应,得出了物理座标响应的均方值计算公式(见原文11.177和11.172式)。该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6.
1. 原文最终的递推公式(21)是正确的,但按该式令ξ_k=0.1(和0.2)得到表1数值有误,谭维平同志按该式对表1数值进行了校正,对此表示感谢。2. 关于原文谈到“要获得更精确近似解时,在数学计算上比其它近似解要简单得多,而且更适宜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这一结论,这里作如下说明:文中指的“更精确近似解”意指在变分解中选取含有较多项数的试函数,即取ω(r)=f_1ω_1(r)+f_2ω_2(r)+…。为了易于说明起见,我们仅取前二项(即取二级近似),并比较一下变分法和逐步加载法在求更精确近似解时其计算的难易程度。按变分法求解:取二级近似试函数为  相似文献   

7.
《应用力学学报》2006,23(4):687-690
(一)第23卷第1期总第87期2006年3月30日出版目次三维动态混合过程界面追踪模拟与表征………………………………………………徐百平瞿金平(1)时变磁场激励下金属圆板的电磁力特征分析………………………………蒋一萱高原文周又和(7)工程结构的振动疲劳问题………………………………………………………………姚起杭姚军(12)涡轮泵转子-迷宫密封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和分岔…………………………夏福强李松涛许庆余(16)压电薄板切口尖端前沿力电损伤场分析……………………………………杨新华冯伟干陈传尧(21)多体系统Euler-Lagrange方程组的一类…  相似文献   

8.
该书作者是C.C.Lin(林家翘)和L.A.Segel,1974年出版。中译本已由赵国英等译出,即将出版。这是一本值得向研究工程师一类人员(研究自然科学的确定性问题)推荐的应用数学读本。其特点有: ①一般的数学或应用数学教科书大多是以系统性知识教学为目的,然而具备了这些数学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往往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用这些知识研究实际问题。本书正是为此而写的,采用的是针对研究对象(Case study)的启发式思考(heurlstic reasoning)的写法。因此对已有一定数学知识,而又缺乏独立研究工作能力的人,本书会起到较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文提出的一般变分原理和改进上下限的新办法是很有意义的。对极限分析来说,目前由于求下限较困难,得到的结果较差。采用上下限平均的办法,可能距离真实的极限载荷较远。因而探索一个能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新途径是很值得欢迎的工作。原文作者经过初步计算说明,用这个新办法能得到较稳定的结果,初步肯定了这个办法。我们经过试算,感到原文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需要澄清,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1.原文定理一是一个极大中的极小问题,与弹性理论中的变分原理是不一样的。在弹性体的情形,真实解总是使总势能或余能取极小值。这时,对σ_ij和ε_ij假设一些函数  相似文献   

10.
1. 关于I_1=-I_2,I_3=-I_4问题沈心卓同志从原文I_1式取驻值中得出了应力与应变关系、平衡、连续及边界条件等五个方程,把I_1看成是三类变量泛函,这对一般情形来说是正确的。但原文中已把应变能用具体的弹性-蠕变体理论的本构关系表示成A的显式,这就是说I_1要事先满足弹性-蠕变体理论的本构关系。因此,原文中的I_1在形式上看是三类变量,实际上是二类变量。我们认为对一个具体的弹性-蠕变体理论的变分原理来说,这样处理比较合适,这样可使求解蠕变问题时必能保证满足给定的本构关系。由于已规定了I_1和I_2 均需满足应力与应变的本构关系,所以原文中所证明的I_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指出贵刊1982年第5期刊登的“应用离散算子解等离子体平衡问题”一文的不妥之处。从下面的分析看出,原文的离散方程不能描述等离子体外部解所满足的平衡方程。不能用它解环形轴对称系统中等离子体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力学与实践》1982年第二期66页《内力反抗变形吗?》一文,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确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内力反抗变形,许多书上都这么写;也有的书上提到内力引起变形和破坏。究竟内力是引起变形还是反抗(或抵抗,阻止)变形呢?本文从下面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力学与实践》1982年第二期66页《内力反抗变形吗?》一文,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确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内力反抗变形,许多书上都这么写;也有的书上提到内力引起变形和破坏。究竟内力是引起变形还是反抗(或抵抗,阻止)变形呢?本文从下面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你们的主编要我给你们的刊物写一篇打头文章,谈一谈我对流体力学的贡献。我以为他是搞错了。我告诉他,我从未写过一篇真正流体力学的文章,尽管我对此领域颇有兴趣,我却肯定不是专家。其实,我在Leiden大学当Ehvenfest的学生和后来在Michigan大学当教师(1927—1935年)时,都未学过或教过流体力学课。查遍我的旧笔记,我注意到Ehrenfest甚至从未提到过流体动力学方程。其理由,当然是由于当时所谓的“物理学前沿”是发展量子理论和研究原子核结构问题。象Pauli所说的,所有其它的课题都是“没有前途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5.
原文2.2节的算法有时可能会遗漏最优解。从原文136页倒数第12行开始到138页第2行为止,特做如下修正:  相似文献   

16.
弹性力学     
徐芝纶教授编写的《弹性力学》上、下册(以下简称徐书)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这是一部为工科力学专业编写的教材.全书共二十二章.上册十二章着重叙述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内容涉及到平面问题、空间问题、温度应力问题、弹性波传播问题以及等直杆扭转问题.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极坐标解答、复变函数解答和差分松弛解答;同时,还写了变分法一章.下册十章全是有关板壳  相似文献   

17.
???? 《力学与实践》1993,15(5):25-28
本文就岩土类材料中广泛应用的莫尔-库仑(Morh-Coulomb)准则,在π平面上提出了一种与之等面积的圆屈服准则,对于常用的十多种理想塑性屈服准则写为广义冯·米赛斯(Von Mises)准则形式,使之程序编制简单,计算工作量大大简化.实际计算表明,等面积圆屈服准则可获得与莫尔-库仑准则相同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答复     
为节省篇幅计,本文所引的参考文献[1~8]与[9](下称商榷文)相同.现逐段答复商榷文如下: 1.对于商榷文的1与5两条,可一并回答.商榷文提出:“设选取的σ_ij~*和ε_ij~o处处满足条件σ_ji~*·ε_ij~o,<0,…”,于是就导出了[1]与[8]全部错误的结论。关键在于这个“设”字是不能成立的.商榷文采用了符号σ_ij~*与ε_ij~o,这是[1](下称讨论文)中没有的,因此本文下面就取消与的标记.ε_ij当然就是变形.新上、下限定理的提出是拙作[8](下称原文),讨论文是原文的继续与深化,应当连在一起看.讨论文明确说明采用原文的符号,所以ε_ij只能是运动学容许变形场ω。所导出的变形.在极限分析中当然只取  相似文献   

19.
略论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基础力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教学方法 1.1 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 要谈一下总的学习方法. 理论力学课一般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 经过一年的学习, 学生应对大学的学习方法有所体会, 大部分人已初步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但往往尚未成熟. 到大二, 新的课程上来了, 一些普遍的学习方法可以沿用, 但具体的课程又有新的特点, 应继续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2 善提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提问题, 二是学生提问题. 之所以提出问题, 是因为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问题, 又启发了别人思考. 比如, 在动力学讲参考系时, 提出以下问题: (1) 运动与参考系有关, 力与参考系有关吗? (2) 牛顿定律在何种参考系中成立? 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 能引导同学进行思考, 进而加深对各种概念、理论的理解. 如, 在给出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后, 提问: 三个代数方程给出力的平衡关系, 能求解三个独立代数未知量, 三个未知量是何种量? 进而引伸出求反力的目的, 不是求出反力后就没事了, 而是应继续求内力与应力、应变、变形等, 然后考察其强度与稳定性, 但这已不是理论力学的任务, 而是后续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或各专业课的内容. 另一方面是请学生提问. 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提问, 不仅在课下, 在课上也如此.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带着问题去听课, 带着问题去看书.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的岩土塑性屈服准则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干成 《力学与实践》1993,15(5):25-28,42
本文就岩土类材料中广泛应用的莫尔-库仑(Morh-Coulomb)准则,在π平面上提出了一种与之等面积的圆屈服准则,对于常用的十多种理想塑性屈服准则写为广义冯·米赛斯(Von Mises)准则形式,使之程序编制简单,计算工作量大大简化.实际计算表明,等面积圆屈服准则可获得与莫尔-库仑准则相同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