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连续边界元——有限元耦合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边界元-有限元耦合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非连续元离散边界积分方程,解决了耦合分析中自由度约束问题,给出了非连续边界元同有限元耦合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对二维弹性力学和流=固耦合问题分析,表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规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对振型函数进行[L]算子的微分计算,从而可方便迅速获得到复杂结构动应力响应,并对梁和板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较一般的动态有限元具有通用性强,计算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有限元并行计算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首先指出了有限元并行计算预处理的重要性和影响有限元并行计算效率的关键因素,然后介绍了两类有限元并行计算的任务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划分方法,经过验证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最后基于网络机群并行环境和消息传递编程模式,给出了一种能够降低通信成本的消息传递次序调整方法,并对调整前后的通信成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裂纹纹尖弹塑性应力应变场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用激光和白光DSCM(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对聚碳酸脂材料的裂纹尖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进行了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有限元计算采用了各向同性多线性随动强化的本构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裂纹尖端进行了有限元网格的细化,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具有相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有限元方法在爆炸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出发,结合爆炸动力学的特点,建立适于模拟爆炸动力学过程的有限元方法,并对两个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物质模型,有限元方法对爆炸动力学问题的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底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底座进行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了解到底座的动态特征.在对底座进行有限元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各个基本框架对底座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按照分析结果,可通过框架优选对钻机底座进行结构动态设计或动力修改,所提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用于指导底座的结构动态设计或动力修改.  相似文献   

7.
打捆机驱动轮系统接触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NSYS软件对打捆机驱动轮系统进行了三维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将其最大接触应力与应用简化方法进行了比较,两相吻合的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为系统的进一步精确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在多处理机系统上进行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方式及称之为∑通讯的通讯方法,对实现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有限元病态刚度方程的解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对有限元了点位移构成准刚体运动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性转换矩阵Q,并给出了两种简单易行的计算Q^T A Q的方法。所提方法对直接法和迭代法求解有限元病态方程都是适用的,算例表明,得到了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理论及有限元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材料力学性质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新型的材料以及挖掘材料自身特性的潜力,已成为新的研究动向.简述了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理论及其有限元法的研究与发展.利用等效的概念,对Ambartsumyan有限元计算模型、Jones有限元计算模型、张允真等有限元计算模型、叶志明等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和探讨.通过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及其有限元方法在实际工程构件问题分析中的应用表明,若沿用相同模量弹性理论或有限元对有关问题进行计算,其结果将与采用不同模量模型材料所得的刚度和强度有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小子样试验条件下的精度评定问题是远程飞行器靶场试验的关键问题之一,属于未知参数的假设检验问题。通过分析装备飞行试验双方风险管控和试验成本,提出了基于序贯的命中精度概率圆鉴定方法。通过落点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推导出概率圆计算公式,设计了假设条件下的概率圆计算流程和仿真算例,总结出概率圆半径、试验子样和双方风险的关系,讨论了检出比λ的使用原则,基于保证使用方风险不变的原则提出传统概率圆检验方法的修正策略。利用仿真试验结果证实了基于序贯的概率圆方法能够保证检验精度,并且提高了试验效益。飞行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某型导弹惯性控制系统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惯性控制系统是该导弹惯性制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静止导航试验法来测试惯性导航系统性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了高效地对惯性控制系统进行维修测试,以静止导航试验法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在线测试和离线测试两种测试方法。介绍了某型导弹惯性控制系统自动测试设备的总体设计方案及软件、硬件实现方法,并研制出了相应的测试设备。该设备采用虚拟仪器技术,主要由测控计算机系统、信号控制调理模块和电源组成,主要编程软件为LabWindows CVI8.0。实际工程测试表明:用这种测试方法和设备,能够较详尽地测试出惯性控制系统的性能参数,较准确地进行产品的故障定位,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测试和维修效率,在功能、精度以及实时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针对SINS加速度计通道的频率特性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角振动台的正弦摇摆运动,利用加速度计的外杆臂效应实现对加速度计通道的率特性测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加速度计的外杆臂参数标定和杆臂效应误差补偿计算,采用该文章提出的频率内标定方法以及双子样补偿计算公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加速度计通道的频率特性测试,测试精度主要取决于外杆臂长度的标定精度。该方法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described an experimental method based on the SHPB technique which allows dynamic tensile testing of 1.0-mm-thick sheet material. The test method employs a framing camera to make strain measurements based on 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deforming test sample. Stress in the sample is determined using traditional SHPB wave analysis. This information is used to construct engineering stress-strain behavior.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determined using the test method is shown to be reasonably accurate for annealed tantalum and less accurate for annealed copper. We believe that this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the constitutive behavior of the test material. Although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extracted from the test is in some cases suspect, the test technique is shown to provide highly reproducible results and thus can be employed to examin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lloying elements, etc., on dynamic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ductil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5.
单桩的动刚度测试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提出了测试桩基竖向动刚度的稳态-敲击激励综合试验法,应用实验模态分析技术识别了桩基的模态参数,成功地完成了陕西某热电厂试桩的动刚度测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陀螺仪的使用精度,研究了陀螺仪漂移测试的伺服法实验技术.依托973项目,在国内首次完成了高精度单自由度静压液浮陀螺仪的伺服法实验.找到了影响小角度伺服法实验测试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即小角度伺服法实验的方法误差,通过对该误差的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小角度伺服实验方案.建立了小角度伺服法实验方法误差的仿真模型,用改进方案和原始方案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同原始方案相比,陀螺仪漂移误差模型中的三项系数辨识精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A combined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approach accurately quantifying post-necking hardening phenomena in ductile sheet materials that initially exhibit diffuse necking in tension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the external work in the necking zone during a quasi-static tensile test. The main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 using an independent material test. For this purpose, the uniaxial tube expansion test is used to obtain uniaxial strain hardening behavior beyond the point of maximum uniform strain in a tensile tes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post-necking hardening behavior of a cold rolled interstitial-free steel sheet.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ommonly adopted phenomenological hardening laws cannot accurately describe all hardening stages. An alternative phenomenological hardening model is presented which enables to disentangle pre- and post-necking hardening behavior. Addition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yield surface on the identified post-necking hardening behavior is scrutinized.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the hydraulic bulge test. Unlike the hydraulic bulge test, the proposed method predicts a decreased hardening rate in the post-necking regime which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probing stage IV hardening. While inconclusive, the discrepancy with the hydraulic bulge test suggests differential work hardening at large plastic strains.  相似文献   

18.
微粘结实验影响因素的边界元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瑛  嵇醒 《力学季刊》1996,17(3):196-200
微粘结实验是一种新的简便的测量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本文运用数值方法-边界单元法,对一个实际试件进行了界面应力计算,讨论了材料常数,刀口宽度和新月尖角三种主要因素对界面应力分布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方法改进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摆锤式块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的动力学系统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摆锤式块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进行了较完整的动力学系统简化分析。用差分方法和特征线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是正确的和可靠的,该试验装置是合理的,可以得到材料在一定平均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还用数值分析的结果解释了试验中出现的现象,指出了试验系统的匹配问题,给出了判断试验装置最大打击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捷联惯导的软件测试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软件系统的测试方法及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高效、经济地对软件部分进行测试和给出软件的可靠性度量。主要讨论了基于实时仿真的软件测试方法和可靠性模型的选择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