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束穿透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分子束分子密度远高于周围等离子体密度,沿托卡马克内的磁力线进入分子束区域的电子因非弹性碰撞而失去部分能量和动量,引起分子束区的电子堆积,形成静电双层,其屏蔽效应是分子束可以较深透入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的1维流体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极扩散近似的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中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等物理量的空间分布,其中射频源的功率沉积由动力学理论给出。分析了不同的射频线圈的驱动电流和放电气压对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在低气压下,等离子体密度基本上保持空间均匀分布。随着放电压强的增加,等离子体密度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当线圈电流增大时,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都随着增大。  相似文献   

3.
超声分子束注入深度与加料效率是分子束加料研究中的基本课题.在近期开展的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分子束注入深度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密度、分子束源的气压和温度有直接关系,获得了分子束注入深度的定标律.在低温气体源(液氮冷却)的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分子束流中形成了团簇,其注入深度超过30 cm,分析了在低温气源分子束注入实验中的团簇现象.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注入 注入深度 加料效率 团簇  相似文献   

4.
在环流器等离子体中用超声分子束流注入加料,引起密度峰化和约束改善,其主要机制归结为加料粒子的注入深化和密度上升率(注入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经过改进的超声分子束流注入HL-1M装置等离子体利用边缘Hα线辐射、径向可伸缩的静电探针和顺着束流注入方向的CCD摄像等诊断技术,考察了粒子注入口及注入口附近区域电子温度和密度沿径向分布的变化,研究了分子束粒子注入等离子体的所谓“冷通道模型”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靶丸注入和超声分子束注入等补充加料期间,虽然等离子体密度骤然增加,但用五通道碘化汞探测器阵列及碘化钠探测器在此期间均测到很强的X射线辐射,且射线峰爆发时间与靶丸注入及超声分子束注入时间对应得相当好,用二次电子发射形成雪崩型逃逸电子理论解释了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HL-2A装置电子回旋共振加热时,氘脉冲超声分子束穿越分界面,等离子体各项重要参数,包括等离子体储能、极向比压、中平面线平均密度、中心密度和温度上升,中子产额急剧增加. 超声分子束注入有可能较常规脉冲送气在台基顶部提供较强的粒子源,被认为是可供ITER替换脉冲送气的加料方法之一. HL-2A装置氢超声分子束注入的平均速度约为1.7km,与溢流(分子流)注入真空的速度测量作了比较.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注入 托卡马克 飞行时间法 加料  相似文献   

7.
8项新的等离子体诊断系统的完成及激光汤姆逊散射系统的改进为2006年度物理实验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此外,分子束注入系统通过采用美国通用阀门公司的专用驱动器及新的控制系统,送气的精度和灵活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物理实验方面继续开展了带状流实验,深入研究了GAM带状流的特征,观测到低频带状流;在电子回旋加热实验中,通过改变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密度,研究了不同条件下ECRH对锯齿行为及m/n=1/1模的影响;研究了ECRH条件下分子束注入对等离子体的影响,并观测到非局域热输运现象等。  相似文献   

8.
HL-1M装置超声分子束流注入过程中的团簇现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HL-1M装置上最近改进后的超声分子束流加料实验中,发现边缘等离子体的Ha线辐射信号沿大环方向同有序变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口附近区域,Ha信号为长方形正脉冲,类似于分子束注入脉冲,而在远离注入口区域的边缘Ha信号为负尖脉冲。在注入口附近区域,用静电探针测得的径向电子温度和密度在超声分子束注入期间分别下降和上升了一个数量级。CCD相机拍摄分子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Ha线辐射强度分布等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HL-1M托卡马克装置注入氢分子束,然后注入氢弹丸,最后注入电子回旋波加热等离子体的辐射功率密度时空分布特性做了分析。主要实验结果有氢分子束和氢弹丸等离子体辐射功率密度时空分布是不对称的,分子束和氢弹丸注入将增加等离子体中心区域辐射功率密度,电子回旋波的注入等离子体辐射功率密度时空分子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通过朗缪尔探针辅助激光诱导解离技术对27.12 MHz驱动的不同含氧量条件下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研究.通过质量流量计改变通入Ar与O_2的流量以得到不同含氧量的等离子体.结果表明,由于氧气的分解吸附反应需要消耗电子,致使朗缪尔探针测得的电子能量概率函数(EEPF)的中能部分随着含氧量的上升而下降.射频输入功率增加时电子密度的上升引起了电子-电子碰撞热化,从而使EEPF由Druyvesteyn分布向麦克斯韦分布转变.在功率电极附近,由于鞘层边界附近的电子氧气分子碰撞时的分解吸附反应使得鞘层区附近的负离子密度较高.另外,负离子密度沿着轴向呈现勺型分布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负离子在双极电场作用下向等离子体放电中心扩散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负离子产生与损失的反应过程导致.  相似文献   

11.
HL-1M装置实现了一种新的气体加料改善约束的方法-分子束注入(用多脉冲高速分子束注入加料)。多脉冲分子束注入加料可以控制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改善约束性能和提高密度极限。HL-1M托卡马克的多脉冲分子束注入得到了高的加料效率、改进了能量约束并维持了较高的密度峰化截面。分子束加料τE的改善和Qn 值的增加可与HL-1M装置的小弹丸注入和ASDEX的小弹丸注入结果相比拟。脉冲高速分子束是由高压氢分子气体通过拉瓦尔(Laval)喷口形成的。在实验中CCD相机可以用于研究分子束与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用它拍摄分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辐射云照片是研究分子束辐射过程极其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苏纬仪  杨涓  魏昆  毛根旺  何洪庆 《物理学报》2003,52(12):3102-3107
把金属平板前非均匀等离子体层简化为分层均匀的平板模型,采用等效输入阻抗方法,计算大气或真空边界入射波的总功率反射系数,分析其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电子数密度大 小、等离子体层厚度、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是功率反射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调整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达到降低功率反射系数的效果.在低频段,电子数密度的分布对功率反射系数几乎没有影响;在高频段,电子数密度的分布对功率反射系数有影响.等离子体厚度、入射波频率、电子数密度分布对功率反射系数的影响几乎与波的极化方向无关.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磁波 传输  相似文献   

13.
HL-1M装置高气压超声分子束加料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声分子束注入作为一种新的托卡马克加料方法,已成功地开发和应用于环流器新一号(HL1M)和超导托卡马克HT7.近期开展的高气压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在束流中发现了团簇流,其注入等离子体深度超过17cm.电子密度上升率接近于小型冰弹丸加料.多脉冲超声分子束注入形成电子密度阶梯形上升,类似于多弹丸加料效果,电子温度剖面呈中空分布.描述了在HL1M装置同一次欧姆放电等离子体中超声分子束与冰弹丸加料效果的实验比较.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 托卡马克 团簇 加料  相似文献   

14.
金等离子体平均离化度随电子温度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Cowan的原子结构从头算程序和自旋轨道劈裂阵模型计算各阶电离的金离子能级和跃迁, 在碰撞辐射模型下求解能级布居数方程,计算给定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温度下等离子体中离子的分布,给出了平均离化度随电子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稀薄的金等离子体中,在一定的电子温度范围内电子温度的升高平均电离度反而下降的反常现象.讨论了电离势对平均离化度的影响. 关键词: 金等离子体 碰撞辐射模型 布居数 平均电离度  相似文献   

15.
一维大气等离子体化学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低空及高空环境下,大气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及一维扩散过程. 推导了三组分(电子和正负离子)的双极扩散公式,观察了扩散过程中不同组分的空间分离,以及扩散和化学反应对电子数密度演化的贡献.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体 化学过程 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6.
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的粒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长脉冲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可以明显改善质子束的空间传输特性,大尺度的等离子体相对于等离子体层可以实现较长距离的稳定传输。研究发现,在实现长距离传输时,等离子体波会对质子束密度有较大的调制作用,严重影响质子束的传输性质,同时通过优化束密度分布可以有效减弱等离子体波的激发,实现束较稳定的传输。  相似文献   

17.
电子注在等离子体中的运动及传输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填充等离子体微波管漂移空间电子运动轨迹方程出发, 详细阐述了A区和B区电子注的聚束性能, 电子围绕平衡半径在A区和B区交替波浪式前进, 波纹的周期和幅度与等离子体密度和电子运动速度有关, 此外, 对弱加速场电子传输性能的研究表明, 调节等离子体参数、电压和场强, 可实现电子注无磁场聚束传输。  相似文献   

18.
苍宇  鲁欣  武慧春  张杰 《物理学报》2005,54(2):812-817
利用建立在欧拉坐标系上的一维电子_离子双流双温流体力学程序, 模拟了超短脉冲强激光 (1×1015W/cm2, 150fs)与线性密度梯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力学过程. 模拟结果显示,入射激光与临界密度面的反射光叠加,在临界密度以下区域形成局域驻波, 产生的强有质动力在低密区驱动电子形成周期性密度结构——Bragg光栅,激光的反射被增 强. 临界密度处有质动力将等离子体分成向内和向外运动的两部分. 由于离子所受的有质动 力和热压强的梯度力远小于电子,体系产生了强静电分离场,离子的运动主要由该静电分离 场决定. 对双流双温模型和单流双温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当有质动力和热压强梯度 力较大时,两种模型对等离子体流体力学状态的描述有明显差异,单流双温模型无法描述此 时的流体力学状态. 关键词: 有质动力 密度调制 双流双温流体力学模型 单流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中性束注入是等离子体加热和电流驱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EAST中性束注入的精确模拟对未来物理实验至关重要.采用ONETWO和NUBEAM程序模拟4MW、80keV中性束同向注入,不同的等离子体密度剖面导致不同的电子和离子加热、穿透功率损失、束驱动电流以及中子发射等.等离子体密度在以上的物理参数的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EAST两种密度方案下中性束注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未来中性束实验提供了一些预言性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温度从室温到10ev的状态方程一直是实验室和工程应用中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实验状态方程数据,对各色各样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对低温稠密等离子体而言,TF模型的计算结果不再令人满意。Zink在早些时候对TF模型作了非自洽的电子壳层效应修正,但他给出的壳层效应明显太强了。Rozsnyai则把Zink的方法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自洽场方法,但他只计算了电子的动压,在低温情况下,压强的走向不对,无法在常温常密度附近形成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