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微波场作用下快速合成了CaS :Eu2 +红色荧光体 ,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分析证实它们是立方晶相 ,用扫描电镜 (SEM )观察了Eu2 +各种掺杂浓度下CaS :Eu2 +微晶的形貌及其粒径 ,测定了它们的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系统地探讨了Eu2 +离子浓度对晶体形貌和粒径以及荧光光谱性质之间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场作用下,快速合成了CaS:Ag^ 荧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证实了它们是立方晶相。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现其发射峰位于372nm、450nm和577nm,分别是由Ag'Ca-Vs^2 中心的Ag^ 离子、间隙Ag^ 离子、Ag'Ca的Ag^ 离子和CaS基质自激活产生的,随着Ag^ 的掺杂浓度和助熔剂的改变,Ag^ 离子的几个发光中心互相转化,荧光体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它们的晶体形貌和尺寸大小,结果表明CaS:Ag^ 荧光体的晶体形貌都是球形的,但其粒径和晶体的分散性受Ag^ 的掺杂浓度和助熔剂的影响,出现了纳米晶(7~100nm)和亚微米晶(125~300nm)。  相似文献   

3.
微波合成的纳米球形CaS∶Ag+荧光体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微波场作用下 ,快速合成了CaS∶Ag+荧光体 ,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分析证实了它们是立方晶相。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发现其发射峰位于 372nm、45 0nm和 5 77nm ,分别是由A′gCa V2 +S 中心的Ag+离子、间隙Ag+离子、A′gCa的Ag+离子和CaS基质自激活产生的 ,随着Ag+的掺杂浓度和助熔剂的改变 ,Ag+离子的几个发光中心互相转化 ,荧光体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它们的晶体形貌和尺寸大小 ,结果表明CaS∶Ag+荧光体的晶体形貌都是球形的 ,但其粒径和晶体的分散性受Ag+的掺杂浓度和助熔剂的影响 ,出现了纳米晶 ( 7~ 10 0nm)和亚微米晶 ( 12 5~ 30 0nm)。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乳液水热法制备出GdF3:Eu^3+纳米晶及纳米棒。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态及粒径大小等进行了表征。室温下真空紫外(vuv)光谱及荧光光谱表明GdF3:Eu^3+纳米晶中的Gd^3+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并将能量分两步传递给Eu^3+,发生了双光子发射。从各跃迁的积分强度和量子效率表达式可以得到材料在160nm紫外光激发下的量子效率约为170%。  相似文献   

5.
赵军武  房喻等 《光学学报》2001,21(2):50-252
研究了电子俘获材料Eu,Sm:CaS在室温下的荧光激光发谱和荧光辐射谱,荧光激发谱由四个激发带构成,是由Eu^2 的4f^7→4f^55d跃迁和基质吸收所产生的,可见光激光发下的荧光辐射谱是由一个极强的宽带和两个极弱的窄带构成,紫外光激光发下的荧光辐射谱中不仅出现了以上三个辐射带,还出现了七个较强的窄带,这些荧光辐射带分别是由Eu2 的4f^65d→4f^7,Sm^3 的f→f,Eu^3 的f→f跃迁所产生的。研究还发现,当激剂浓度一定时,Eu^2 的辐射带明显比Sm^3 的辐射带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单掺Pb^2 和共掺Pb^2 、Eu^2 离子的CaS 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质。Pb^2 的发射光谱位于蓝区,Eu^2 的发射光谱位于红区,实验结果表明,Pb^2 对Eu^2 荧光发射有很强的敏化作用。Pb^2在紫区有较强的吸收,说明Pb^2 、Eu^2 共激活的CsS材料是一种适用于高原寒冷地区的农用薄膜转光剂。  相似文献   

7.
掺钙、钡苯甲酸铕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荧光性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温孝春  赵永亮 《发光学报》2005,26(6):799-803
将苯甲酸钠分别加入到氯化钙和氯化铕以及氯化钡和氯化铕混合溶液中反应,制备了苯甲酸铕-钙和苯甲酸铕-钡两个系列的三元固体配合物,其化学组成式为(Eu1-xCax)L3-x和(Eu1-xBax)L3-x(其中L为苯甲酸根,x=0~1.0),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荧光性能。由红外数据表明,配合物中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了分裂,而且羧基伸缩振动随钙离子(钡离子)含量的增加发生规律性变化。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用不发光的钙离子或者钡离子取代苯甲酸铕中部分Eu^3+离子,可以使Eu^3+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增强,表明碱土金属可以敏化Eu离子。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十种以2-噻吩乙酸(TPAC)、邻菲哕啉(Phen)为配体,单一稀土Eu^3+配合物、Eu^3+掺杂La^3+、Gd^3+、Y^3+、Er^3+以及不同比例的Eu^3+掺杂La^3+异核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荧光性能研究。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3L’,Eu0.5L3L',Eu0.5La0.5L3L',Eu0.5,Gd0.5L3L',Eu0.5Er0.5L3L'和EuxLa1-xL3L'(其中L=TPAC,L’=Phen)。羧酸的氧原子和邻菲哕啉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为非电解质。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荧光惰性离子La^3+、Gd^3+、Y^3+对Eu^3+的荧光有增强作用,顺序为La^3+〉Gd^3+〉Y^3+;Er^3+对Eu^3+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不同比例Eu^3+掺杂口’异核配合物中,当Eu^3+:La^3+=0.50:0.50时敏化作用最强,荧光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PVP/洛美沙星-铽纳米粒子微波合成及其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PVP为表面修饰剂,用微波合成法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性能稳定的洛美沙星-铽(LELX-Tb3 )纳米粒子,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了PVP的引入对洛美沙星-铽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粒子形貌、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PVP修饰后的洛美沙星-铽纳米粒子具有更均匀的尺寸分布,荧光发射峰强度增强;确证了PVP的用量是制备洛美沙星-铽纳米粒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探讨了PVP对LFLX-Tb3 荧光的增敏机理.  相似文献   

10.
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合成了稀土(Eu^3 和Tb^3+)与柠檬酸、1-10非洛啉配位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的测试,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当铽掺入配合物,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而铽的荧光被严重猝灭,其荧光强度以指数形式衰减,铕的荧光在铽荧光猝灭最严重时,被增强的效果最好,铕的荧光强度是荧光增强效果和铕的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铕与铽的浓度比为6:4时能得到相应的铕的荧光最强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硫化助熔剂法制备了SrS:Eu,Mn和CaS:Eu,Mn荧光粉。与CaS相比,SrS基质材料的光激励发光峰位于610 nm,比前者更接近视觉敏感区。比较了不同基质材料的存储光和量,SrS基质材料存储能力强于CaS。同时Mn2+掺杂增大了碱土金属硫化物被存储的光子数量,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12.
CaS:Eu,Sm及其在农用转光膜上的应用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孔敦  光昭等 《光子学报》2001,30(4):487-491
利用稀土直接掺杂工艺合成了一种“常光充能”型电子陷获材料CaS:Eu,Sm,它不仅具有CaS:Eu无机发光材料的荧光光谱特性,而且具有红外升频转换特性,可将0.8~1.6μm的红外光直接转换为~672nm的红光、量子效率高达76%,是一种优于CaS:Eu的光转换农膜添加剂.而共掺Eu2+、Sm3+和Cu+的CaS荧光粉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于光转换农膜添加剂CaS:Eu2+,Cu+、可人工模拟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新型农用转光膜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张英兰  刘行仁 《发光学报》1991,12(3):212-216
本文研究了具有长余辉发光特性的红色Mg3BO3F3:Mn2+,R3+(R=Eu,Sm,Dy)的阴极射线发光性能,以及R3+离子的掺杂对Mg3BO3F3:Mn2+的发射光谱、色坐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Eu2+激活的两种新的发光基质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铝酸盐体系是一类重要的发光基质,这类体系在可见区光学透明,耐热耐高温耐辐射,化学性质稳定,发光效率高,而且具有成为多功能材料的优越条件.因此,对这类体系的研究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1-4].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固相法合成LED用Zn1-xMo1-ySiyO4∶Eu3+x红色荧光粉(0.05≤x≤0.30, 0≤y≤0.09), 讨论了助熔剂、温度等合成条件对Zn1-xMo1-ySiyO4∶Eu3+x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当烧结温度为800 ℃时, 可以生成ZnMoO4纯相目标产物。 由于荧光粉的结晶度和粒径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 样品的发光强度有所提高; 当助熔剂Na2CO3的用量约为4%时的样品发射光的强度比未使用助熔剂时明显增强, 说明在此体系中, 当Eu3+取代Zn2+时, Na2CO3充当助熔剂的同时, Na+起到了电荷补偿作用。 荧光光谱实验显示Zn1-xMo1-ySiyO4∶Eu3+x能够被393和464 nm的紫外光激发, 在616 nm处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 当Eu3+掺杂量约为20% mol时, Zn1-xMo0.97Si0.03O4∶Eu3+x荧光粉在616 nm处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在引入Si4+离子后能显著增强Zn1-xMoO4∶Eu3+x的发光强度, 组成为Zn0.80Mo0.97Si0.03O4∶Eu3+0.20样品(激发峰值为393 nm)的荧光强度要比Y2O2S∶Eu3+0.05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强2倍。 所以这种荧光物质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白光LED。  相似文献   

16.
CaS:Cu+磷光体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忠义  苏锵 《发光学报》1991,12(4):312-317
本文首先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铜在硫化钙基质中是以一价形式存在的.在掺铜的硫化钙的激发光谱中,有三个吸收峰,峰位分别为268nm、307nm和400nm;在CaS:CuCu+的发射光谱中,产生四个发射峰,峰位分别为430nm、465nm、490nm和610nm.这四个发射峰分别由不同铜离子格位产生的.在Cas:CuCu+的热释发光曲线中,显示单一热释发光峰,峰值温度为120℃,该热释发光峰有可能用作紫外剂量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俘获材料Eu,Sm∶CaS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电子俘获材料Eu ,Sm∶CaS在室温下的荧光激发谱和荧光辐射谱。荧光激发谱由四个激发带构成 ,是由Eu2 + 的 4f7→ 4f55d跃迁和基质吸收所产生的。可见光激发下的荧光辐射谱是由一个极强的宽带和两个极弱的窄带构成 ,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辐射谱中不仅出现了以上三个辐射带 ,还出现了七个较强的窄带。这些荧光辐射带分别是由Eu2 + 的 4f65d → 4f7、Sm3 + 的 f→ f、Eu3 + 的 f→ f跃迁所产生的。研究还发现 ,当激剂浓度一定时 ,Eu2 + 的辐射带明显比Sm3 + 的辐射带强。  相似文献   

18.
对天然芒硝和GdF3,EuF3的混合粉末,先用马弗炉在空气中1 000℃下加热30min,后用微波750℃下加热10min,制备了Na2SO4∶Eu,Gd、Na2Gd2(SO4)4∶Eu等系列荧光粉。研究了天然无水芒硝与铕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钆浓度的变化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Gd3+对样品的发光有增强作用。随着Gd3+浓度的增加Eu3+的610nm发光强度变大,因此Gd3+可能起到能量传递的桥梁作用,使能量在基质与激活剂离子之间高效传递。当Gd3+以21mol%掺入到无水芒硝(Na2SO4∶Eu)晶格中时,可以达到Eu3+的最强发光强度和最佳的色纯度,最终出现浓度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于弱还原气氛中制备了Ba1-xCaxMgSiO4:Eu2+(x≤0.15)发光材料,测量其光谱特性,分析Ca2+掺杂对该发光材料光谱的影响。XRD图谱研究表明:Ca2+在BaMgSiO4基质中极限溶解度x=0.075。发光性能研究表明,当Ca2+掺入量从0增加至0.05时,最强发射峰从498nm蓝移至450nm,在掺入量为0.075时,激发和发射强度达到最强,而随着Ca2+掺入量的增加激发光谱的形状也发生变化。从Ca2+取代不同点阵位的Ba2+,并结合晶体场强度的变化讨论了光谱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