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兴  于宏宇  张勇 《物理学报》2024,(4):269-277
近十年来,制备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成为有机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延伸到400 nm以下后,对器件中各功能层的材料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实验中,以宽带隙小分子材料BCPO(bis-4-(N-carbazolyl)phenyl)phenylphosphine oxide)为发光层,基于BCPO的发射光谱确定了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电致发光峰位波长在384 nm附近的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最佳的器件结构下,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2.98%,最大辐射功率达到38.2 mW/cm2.电致发光谱中波长在400 nm以下的近紫外光占比为57%.结果表明器件在恒压模式下展示了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对影响器件稳定性的多个关键因素给予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雷钢铁  段炼  王立铎  邱勇 《发光学报》2004,25(3):221-230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成本低等,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平板显示终端。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因为可以用于全彩色显示和照明,已成为OLED研究中的热点。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按发光的性质将白光器件分为荧光器件和磷光器件两类,按发光层数将白光器件分为单层和多层器件,对相关材料、器件结构、发光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电致发光机理、可用作电致发光材料的种类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了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雯  王博  李璐  于军胜  蒋亚东 《物理学报》2009,58(11):8014-8020
研究了基于红色荧光染料3-(dicyanomethylene)-5, 5-dimethyl-1-(4-dimethylamino-styryl) cyclohexene(DCDDC)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分别制备了基于DCDDC超薄层和DCDDC掺杂主体材料的两种器件结构: 1)indium-tin oxide(ITO)/N, N′-diphenyl-N, N′-bis(1-naphthyl-pheny1)-1, 1′-biphenyl-4,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白色发光 红色荧光染料 掺杂  相似文献   

5.
路飞平  李建丰  孙硕 《物理学报》2013,62(24):247201-247201
功能层厚度是影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出光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故获得不同功能层厚度对器件出光特性的影响规律是制备高性能器件的重要基础. 本文基于薄膜光学原理、电偶极子辐射理论及Fabry-Pérot微腔原理,建立了结构为glass/ITO/N,N0-bis(naphthalen-1-yl)-N,N0-bis(phenyl)-benzidine(NPB)/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molybdenum trioxide(MoO3)/NPB/Alq3/Al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各个功能层厚度对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出光强度的影响,得到了功能层厚度对器件出光强度影响的规律. 该模型的建立与所获得的结果可对深入了解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机理以及制备高性能的器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叠层有机发光器件 出光特性 厚度 数值研究  相似文献   

6.
氧化锌纳米颗粒薄膜的近紫外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松  赵谡玲  徐征  杨一帆  刘志民  谢小漪 《物理学报》2014,63(15):157702-157702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制备了ZnO纳米颗粒薄膜(ZnO nanoparticle film),并以此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ZnO nanoparticle/MEH-PPV/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整器件发光层厚度,对器件的发光光谱和电学特性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该器件在一定的直流电压下可以得到以ZnO近紫外(中心波长390 nm)发光为主的电致发光光谱,显示出较好的ZnO近紫外电致发光特性.对该器件的发光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该器件的发光是基于载流子隧穿.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聚芴类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现况和展望.主要围绕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近年来聚芴类有机电致发光的材料制备、器件改进情况和有机电致发光的应用前景三方面内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对高效有机半导体材料、新型器件结构、器件工作机理的深入理解以及产业界坚持不懈的工程探索,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的综合性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OLEDs新型显示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本文将从OLEDs器件角度阐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驱动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光电器件性能提升介绍OLED的基本器件结构演变过程,随后系统性重点阐述现阶段产业上广泛使用以及极具应用前景的器件结构,包括p-i-n OLEDs器件结构、叠层器件结构、非掺杂器件结构,最后简述OLEDs显示驱动技术,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苯撑乙烯齐聚物、吡唑啉衍生物、钌配合物、铼配合物以及常用的有机染料与载流子传输材料等一百余种有机(包括有机小分子,配合物和聚合物)材料的能带来结构参数,探讨不同取代基对材料“能带”结构的影响。基于能带匹配的原则,同时考虑载流子迁移率匹配及各有机层间的厚度匹配,设计了不同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表明,能带匹配、迁移率匹配以及厚度匹配是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祖刚  唐春玖 《光学学报》1997,17(7):60-960
具有微腔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刘祖刚唐春玖赵伟明张志林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1800)近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发现了微共振腔效应[1~3]。其中自发射的微腔效应如发射的光谱窄化、发射强度增加和发射的角度依赖关系已在许多有机电致发光...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电极对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高真空多源型有机分子沉积系统分别制备了不同负电极为Al、LiF/Al和Mg:Ag的有机小分子多层电致发光器件,比较了不同负极对以五苯基环戊二烯(PPCP)为发光层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以LiF/Al作负极的器件在综合性能上优于其它器件。其中器件ITO/TPD/PPDP/Alq/LiF/Al蓝光发射的最大发光亮度达2375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0.26lm/W.  相似文献   

12.
有机电致发光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平面光源、节省能源等优点,其中掺杂型电致发光二极管因可以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来发光和理论上能使器件内量子效率达到100%而倍受关注。从掺杂型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机理、主体材料、掺杂剂材料、白光器件几个方面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空穴阻挡材料,BCP通常被用在蓝光以及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其空穴阻挡能力随着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另一方面,在电场作用下,空穴也能隧穿厚度较薄的BCP层。为了深入了解BCP在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作用,文章研究了不同电压下BCP层厚度对器件ITO/NPB/BCP/Alq3∶DCJTB/Alq3/Al电致发光光谱的影响。实验发现,较薄的BCP层可以部分地阻挡空穴并能调节能量在不同发光层之间的传递,从而容易获得白光器件;但该种结构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随着电压的变化变动较大。当BCP层足够厚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也变得相对较稳定; 当BCP的厚度为15 nm以上时,空穴就很难再隧穿过去。文章还讨论了不同电压下多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聚合物材料作为空穴传输材料,以有机小分子蓝光染料1,1,4,4-四苯基丁二烯,绿光染料8-羟基喹啉铝和黄光染料5,6,11,12-四苯基四苯并作为产生白光所需要的三种色源,制备了有机/聚合物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的设计使聚合物的热电稳定性好的优点与有机小分子材料荧光效率高的优点相结合,拓宽了材料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选择能带匹配的材料体系。器件的开启电压为2.5V左右,发光效率在9V时达到最大1.24lm/W,该电压下的亮度达到1600cd/m^2,器件的最大亮度超过20000cd/m^2(18V),器件最佳色度为(0.319,0.332),这在目前国际上有报道的有机/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中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式墉  赵毅  李峰  冯晶 《物理》2003,32(5):315-318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成本低等.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平板显示终端.文章介绍了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步合成的方法,在钛氧酞菁的外围引入了四个苯氧基团,合成了一种2(3)-四-(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钛氧酞菁.通过质谱、核磁、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近红外光荧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旋涂加真空热蒸发的方法制得了该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ITO/PVK:TiOPc/BCP/LiF/Al).结果表明,四取代的钛氧酞菁固态的近红外光荧光峰值在1080nm左右;其近红外电致发光的峰值波长落在1050nm左右.在PVK掺杂的器件中,钛氧酞菁的质量分数为30%时有较强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与其封装结构密切相关,封装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寿命.本文采用热阻抗模型对三种常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封装结构进行热阻抗分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热分析模块对热特性进行研究,得出各种器件封装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根据温度场分布比较得出各种封装结构散热性能的差异.分析得出,传统后盖式封装结构与混合封装结构散热效果相差不大,Barix封装结构具有最好的散热性能.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当玻璃厚度从0.5 mm增加至0.9 mm时,传统封装结构的发光层温度升高了0.124℃,Barix封装结构的发光层温度升高了0.262℃,表明玻璃层厚度的增减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散热影响较小.改变器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对流系数从25W/(m2·K)变为85W/(m2·K)时,传统封装结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的温度由42.911℃递减到26.85℃,可见增大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对降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源层的温度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ITO的表面处理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的一个主要部分,ITO的表面形貌以及表面性能对整个器件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对ITO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O2Plasma和UV ozone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ITO的表面化学成分以及结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器件的亮度、寿命以及稳定性,使OLEDs的实用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张乐天  尹勇明  于晶  谢文法 《发光学报》2015,36(9):1028-1033
通过紫外臭氧和等离子体处理两种方式, 对ITO表面进行了处理。将处理之后的ITO玻璃应用于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SLOLED)中, 探究两种表面处理方式对改善器件性能的影响差别。实验结果表明, 以等离子体处理之后的基片所得到的器件性能要明显优于紫外臭氧处理。基于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式, 引入了MoO3和HAT-CN两种缓冲层材料, 研究了这两种材料对SL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以HAT-CN为缓冲层的SLOLED表现出更优越的器件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与器件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式墉  冯晶  李峰 《发光学报》2002,23(5):425-43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当今显示器件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发光材料和研制高效率的器件结构。本文就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以及提高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主要途径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