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HPLC-ICP-MS研究炮制对中药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机技术(HPLC-ICP-MS)建立了中药中AsⅢ,AsⅤ,MMA和DMA等四种砷形态的同时测定方法,用该方法对黄芪、大黄、黄芩、何首乌、地黄等五种中药炮制前后砷形态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一个总砷超标的冬虫夏草样品进行了砷形态的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四种砷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
微量含硒蛋白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必需微量元素硒在体内主要通过硒蛋白发挥作用,因此微量含硒蛋白的高灵敏检测和识别是验证生物信息学所预测的硒蛋白和开展硒蛋白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硒蛋白功能研究的先决条件。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迅速发展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原理及其对凝胶电泳分离后蛋白质硒的检测,简要综述了凝胶电泳分离后其他质谱技术在含硒蛋白分析鉴定中的应用,包括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纳升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含硒多肽的分离检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对含硒蛋白的识别、以及纳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对含硒蛋白的鉴定等内容,指出了微量含硒蛋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联用技术应用于生物分子中金属和类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依据最近有关联用技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金属和类金属形态分析的报道,扼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联用技术在砷、硒和镉等元素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体积排阻色谱(SEC)与ICP-MS在线联用最常用的初步筛选未知试样中大分子化合物的方法。但由于SEC的分辨率差,需要应用另一种色谱法,如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或反相色谱法(RP-HPLC)分离以保证分离信号的纯度。在无标准可利用的情况下,电喷雾串联质谱(ES-MS/MS)是用以表征化合物的最佳手段。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与ICP-MS联用是形态分析的有用工具。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避免沾污和防止在分离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目前,由于缺少标准和参考物质,联用技术主要应用于寻找新的金属物 种,而并非测定已知化合物。需要解决的难题是检测的信号是否属于某一特定的化合物以及该化合物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及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由于不同形态的砷其毒性各不同,因此无论对环境样品、食品、药物还是对人体的体液进行砷的形态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效液相色谱因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砷形态的分离研究中。随着对分析灵敏度与准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砷形态分析的检测器不断发展,不同的联用技术也日益完善。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其极高的灵敏度、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极宽的动态范围以及同位素比检测能力而被成功地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广泛地应用于砷的形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5.
砷是一种有毒并致癌的化学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研究表明,砷对生物体的毒性不仅与砷的浓度,还和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对砷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甲醇被广泛用作固体样品砷形态分析的提取剂,一定量的甲醇可以提高ICP-MS测总砷的信号强度。但是,关于甲醇对砷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建立同时测定AsC,AsB,As(Ⅲ),DMA,MMA和As(Ⅴ)等六种砷形态的优化方法。HPLC采用阴离子交换柱,30 mmol·L-1 (NH4)2CO3(pH=9.3)作为流动相。选择DRC模式,以O2为反应气体,监测91AsO+作为检测信号。方法学验证表明,六种砷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8 9。采用不同浓度的甲醇(0~100%)作为砷形态定容溶液,发现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As(Ⅲ)和DMA的峰面积显著增加。选取对砷形态结果影响最小的25%甲醇-水作为定容溶液时,其对不同浓度的砷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As(Ⅲ)和DMA影响最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甲醇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可得到有效分离,各砷形态在2.0~5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检出限为0.10~1.08 μg·L-1,5次平行测定中,六种砷化合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7.0%。利用该方法成功对市售蓝点马鲛中砷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98%,发现蓝点马鲛中的砷主要以AsB形式存在。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样品消耗量少、快速、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中不同砷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泳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接口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 (CE ICP MS)具有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样品用量少和检测限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等样品的元素形态分析。毛细管电泳与ICP MS雾化器之间的接口是CE ICP MS联用技术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影响接口性能的重要因素 ,包括毛细管出口端的电流导通、雾化器的设计和流速匹配等 ;讨论了保证毛细管内电流导通并稳定四种方法 :同心包层液导电、不锈钢组件导电、银箔导电及铂丝导电等 ;综述并比较了同心气动雾化器、微同心雾化器、高效雾化器、新接口技术、超声雾化器、直接注射雾化器六种类型的雾化器的结构和性能。引用文献 35篇。  相似文献   

8.
金属形态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揭示金属元素在正常生命过程、重大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研究金属元素形态与生物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非常重要。简要总结了十余年来,在发展毛细管电泳与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和毛细管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联用新技术,及其在不同形态金属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利用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质)谱联用技术不仅能够直接证明镉、锌、不同形态的汞、不同形态的锑与谷胱甘肽、DNA、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金属及其不同形态与生物分子加合物的生成,而且还能够测定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反应级数和动力学参数。另外,结合圆二色光谱、红外光谱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进一步研究了金属及其不同形态与生物分子作用对生物分子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在生物分子上可能的结合位点等。  相似文献   

9.
金属形态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揭示金属元素在正常生命过程、重大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研究金属元素形态与生物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非常重要。简要总结了十余年来,在发展毛细管电泳与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和毛细管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联用新技术,及其在不同形态金属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利用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质)谱联用技术不仅能够直接证明镉、锌、不同形态的汞、不同形态的锑与谷胱甘肽、DNA、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金属及其不同形态与生物分子加合物的生成,而且还能够测定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反应级数和动力学参数。另外,结合圆二色光谱、红外光谱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进一步研究了金属及其不同形态与生物分子作用对生物分子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在生物分子上可能的结合位点等。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基于低流速雾化器(MicroMist)和随意拆卸接口的毛细管电泳(C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汞的形态分析。这种可随意拆卸接口避免了毛细管冲洗过程中对检测器的污染。无机汞和甲基汞在下列电泳条件下得到了基线分离: CE分离毛细管为45 cm×75 μm石英熔硅毛细管,电解质溶液为30 mmol·L-1 H3BO3+10% CH3OH(pH 8.7),分离电压为22.5 kV。汞形态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密度分别是(RSD, n=5)分别为3.5%~3.8%和2.3%~5.1%。甲基汞和无机汞的检出限(3σ)分别是47和48 μg·L-1。  相似文献   

11.
硒的化学与生物形态分析综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特殊的生理,生化功能不仅取决于硒的总浓度水平,而且同不同化学生物形态下硒的存在密切相关,硒的分析研究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科学等领域日益活跃。本文就近年来在硒分析方面发表的有关文献,从样品的采集条件,储存条件,消解过程,总量测定,特别是应用各种联用技术进行硒化物形态分析等诸方面,作出较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子光谱/元素质谱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光谱/元素质谱是元素分析的强有力手段,其在生命分析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单细胞元素分析方面,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关注元素在单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变化;在元素标记策略分析领域,利用原子光谱(atomic spectrometry, 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实现对小分子、核酸、蛋白质等目标分析物的高灵敏检测是研究热点;在金属药物分析领域,ICP-MS为研究金属药物在生物体中的摄入、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提供了便利,也为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机理以及金属药物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在生物元素成像领域,ICP-MS与激光剥蚀技术(laser ablation, LA)联用,可以对生物样品进行原位分析和微区分析,结合有机质谱实现元素相关生物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与相关分离方法联用,原子光谱和元素质谱还可以对生物组织中元素进行形态分析,研究其在相关过程中的生物转化过程。本文从单细胞元素分析、元素标签标记策略、金属药物转运与代谢以及生物组织中元素分布分析等方面,评述了原子光谱和ICP-MS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work, arsenic species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s was systemically studied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 single particl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was utilized for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forms of arsenic, and no particle arsenic was observed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s. The solvent extraction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the water-soluble arsenic was the main species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single particl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Furthermore, speciation of arsenite, arsenate, monomethylarsonic acid, and dimethylarsinic aci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high performance weak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 The develop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species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s with satisfactory recoveries. Four arsenic species were detected in the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s from four brands of commercial available cigarettes, and there wa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senic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among the different brands of cigarettes. It is found that arsenate was the main species in all tested cigarette sampl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在中药微量元素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讨论了应用ICP-AES/MS技术测定中药微量元素样品处理和各种分析方法,引用文献58篇。微波消解可作为中药微量元素分析理想的样品处理方法;ICP-AES/MS及各种联用技术在中药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分析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arsenic in taxidermy specimens. Arsenic was examined to aid in discriminating its use as a preservative from that incorporated by ingestion and hence indicate poisoning (in the case of historical figures). The results are relevant to museum curators,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exposure concerns, toxic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investigations. Hair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six taxidermy specimens preserved with arsenic in the late 1800s and early 1900s to investigate the arsenic incorporation. The presence of arsenic poses a potential hazard in museum and private collections. For one sample, arsenic was confirmed to be present on the hair with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n measured with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to comprise 176 µg g?1. The hair cross section was analysed with synchrotron micro‐X‐ray fluorescence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of topically applied arsenic.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senic had significantly penetrated all hair samples. Association with melanin clusters and the medulla was observed. Lead and mercury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one sampl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pectroscopy of the As K‐edge indicated that an arsenate species predominantly existed in all samples; however, analysis was hindered by very rapid photoreduction of the arsenic.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discriminate arsenic consumption from topically applied arsenic based on the physical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s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may still allow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