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结合椒目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采用AFS-3100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不同产地椒目中的砷含量及其形态。使用0.45 μm滤膜和混合溶剂提取的方法将椒目中的砷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并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可溶态中的砷分为As(Ⅲ),As(Ⅴ),MMA,DMA,建立了砷的四种形态分离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各产地椒目中均以无机砷为主且As(Ⅴ), 含量较As(Ⅲ)高,甲醇-水(4∶1)对椒目中砷的浸提率高,椒目水可煎出态总砷百分率为53.7%~62.3%。应用本方法对椒目中的砷进行形态分析,回收率在96.0%~101.3%范围内,RSD小于2.66%。表明其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含金尾矿中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IC-HG-AFS)联用测定金矿尾矿淋滤液中各种价态砷的方法。以(NH4)2HPO4溶液(pH 6.00)为流动相,阴离子分离柱分离,原子荧光进行检测,As(Ⅲ)加标回收率在97%~107%、As(Ⅴ)在95%~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从测试结果和色谱分离图可以看出,该方法能够使As(Ⅲ),As(Ⅴ),MMA和DMA等四种形态的砷完全分离。检出限可达到As(Ⅲ)1.0 μg·L-1,As(Ⅴ)2.3 μg·L-1。该方法适用于金矿石、尾矿石淋出液及金矿周遍环境水体中不同价态砷和总砷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选择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重庆、湖南、台湾、福建、广西、广东等7个省、市、自治区中10个不同地理区域的13个蜈蚣草种群,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的砷形态差异,为揭示其富集机理奠定基础。蜈蚣草根部的砷主要以与O结合的方式存在,各种群的蜈蚣草根部还存在As—S配位的砷,但含量较少。蜈蚣草根部中的砷以As(Ⅴ)为主,As(Ⅴ)的比例为59.6%±0.6%~83.8%±3.8%。不同种群的根部砷形态具有较大差异,HN5种群具有明显高于其他种群的As(Ⅲ)比例,FJ种群具有明显低于其他种群的As(Ⅲ)比例,而来自湖南和广西的几种种群具有较高的As-GSH比例。As(Ⅴ)比例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N5GX2HN1CQGX1GDHN3HN4GX3HN2TWAHFJ。与根部相似,蜈蚣草羽片中的砷主要以和O结合的形式存在,存在As—S配位,但比例较低。与根部不同,羽片中的砷以As(Ⅲ)为主,基本不存在As(Ⅴ)形式。羽片砷主要由As(Ⅲ)和As-GSH两种组分组成。AsGSH组分比例为2.4%~12.9%,GX1种群中As-GSH比例最低,而GD种群中As-GSH比例最高。AsGSH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DHN3HN1TWCQAHFJHN5HN2GX2GX3HN4GX1。对蜈蚣草中砷形态的种群差异揭示有利于对蜈蚣草砷富集能力的种群差异来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砷是一种有毒并致癌的化学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研究表明,砷对生物体的毒性不仅与砷的浓度,还和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对砷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甲醇被广泛用作固体样品砷形态分析的提取剂,一定量的甲醇可以提高ICP-MS测总砷的信号强度。但是,关于甲醇对砷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建立同时测定AsC,AsB,As(Ⅲ),DMA,MMA和As(Ⅴ)等六种砷形态的优化方法。HPLC采用阴离子交换柱,30 mmol·L-1 (NH4)2CO3(pH=9.3)作为流动相。选择DRC模式,以O2为反应气体,监测91AsO+作为检测信号。方法学验证表明,六种砷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8 9。采用不同浓度的甲醇(0~100%)作为砷形态定容溶液,发现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As(Ⅲ)和DMA的峰面积显著增加。选取对砷形态结果影响最小的25%甲醇-水作为定容溶液时,其对不同浓度的砷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As(Ⅲ)和DMA影响最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甲醇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可得到有效分离,各砷形态在2.0~5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检出限为0.10~1.08 μg·L-1,5次平行测定中,六种砷化合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7.0%。利用该方法成功对市售蓝点马鲛中砷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98%,发现蓝点马鲛中的砷主要以AsB形式存在。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样品消耗量少、快速、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中不同砷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成功建立了冷捕集-气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测定食品调料(酱油和醋)中砷形态的方法。以脱脂棉为分离介质,用液氮对样品中生成的气态砷化合物进行冷捕集,常温下不同砷形态化合物即可以实现基线分离,随后被原子荧光光谱检测。实验考查了酸介质的种类和酸度、KBH4溶液的浓度、反应时间以及载气(He)的流量等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方法对As(Ⅲ),As(Ⅴ),MMA(Ⅴ)和DMA(Ⅴ)的检出限分别为0.2,0.2,0.3,0.8 ng·mL-1,对酱油和醋As(Ⅲ),As(Ⅴ),MMA(Ⅴ)和DMA(Ⅴ)的回收率为93.07%~103.54%。与传统的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相比,该方法不用对样品进行特殊前处理,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合于对食品调料中砷形态尤其是无机砷形态的准确、快速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中药中As(Ⅲ),As(Ⅴ),Sb(Ⅲ)和Sb(Ⅴ)的方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砷和锑的检出限分别为0.090 3和0.057 8 μg·L-1,RSD分别为2.01%和1.39%。将本法成功应用于中药样品的形态分析,As(Ⅲ)和As(Ⅴ)的回收率分别为90.8%~98.2%和89.2%~102.0%,Sb(Ⅲ)和Sb(Ⅴ)的回收率分别为89.7%~102.0% 和90.3%~110.0%。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垃圾焚烧过程中砷的释放控制,本文采集了六个地区两种炉型垃圾焚烧电厂的飞灰,通过分析飞灰中砷的赋存形态,阐释了垃圾焚烧过程中砷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飞灰中砷总量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炉排炉飞灰中砷含量高于流化床飞灰。飞灰中的As(Ⅲ)极少(0.34%~9.56%),大部分砷在高温焚烧过程中与Ca、Fe、Al等元素化合物发生交互反应以As(Ⅴ)存在于飞灰中,此外,少量砷被硅铝酸盐固化在飞灰基质中.  相似文献   

9.
煤中汞,砷,硒赋存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利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三种典型煤进行连续浸提,根据不同形态的溶解度,将煤中的汞,砷,硒分为可交换态,硫化物形态,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四种形态。结果表明不同的煤有不同的形态分布特征。但总体来看,汞主要以硫化物形态和残渣态存在。砷主要以硫化物形态存在。硒赋存在硫化物,有机物及残渣态中。  相似文献   

10.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砷(Ⅲ)和砷(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水样中As(Ⅲ)和As(Ⅴ)的方法。无需任何预分离技术,通过直接调节氢化物发生反应的酸度而实现As(Ⅲ)和As(Ⅴ)的形态分离分析。研究了NaBH4、还原剂KI用量以及其他实验条件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共存元素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砷的检出限为0.026 μg·L-1,相对标准偏差在2%左右,回收率为97.5%~103.0%,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产地几种中药材中砷、铅、镉、铜以及无机砷、三价砷含量的分析测定,得出样品中砷、铅、镉、铜以及无机砷、无机三价砷的测定RSD〈3%,加标回收率在91.32%—109.7%之间。11个样品的总砷含量在0.047—1.681μg/g之间,均低于2μg/g;无机砷含量为0.023—1.294μg/g;无机三价砷含量为0.019—0.918μg/g;铅含量两份样品未检出,其余样品为0.007—0.786μg/g,均低于5μg/g;镉的测定,两份样品未检出,其余样品含量为0.007—2.129μg/g,其中两份样品大于0.3μg/g;铜含量为4.441—14.07μg/g,均低于20μg/g。研究发现同种药材不同产地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部分产地金银花中镉含量超标严重,无机砷和三价砷含量相对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During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 measurements of arsenic (As), beam‐induced redox transformation is often observed. In this study, the As species immobilized by poorly crystallized mackinawite (FeS) was assessed for the susceptibility to beam‐induced redox reactions as a function of sample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redox state of FeS and the solid‐phase As speciation. The beam‐induced oxidation of reduced As species was found to be mediated by the atmospheric O2 and the oxidation products of FeS [e.g. Fe(III) (oxyhydr)oxides and intermediate sulfurs]. Regardless of the redox state of FeS, both arsenic sulfide and surface‐complexed As(III) readily underwent the photo‐oxidation upon exposure to the atmospheric O2 during XAS measurements. With strict O2 exclusion, however, both As(0) and arsenic sulfide were less prone to the photo‐oxidation by Fe(III) (oxyhydr)oxides than NaAsO2 and/or surface‐complexed As(III). In case of unaerated As(V)‐reacted FeS samples, surface‐complexed As(V) was photocatalytically reduced during XAS measurements, but arsenic sulfide did not undergo the photo‐reduction.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As(Ⅲ )和As(Ⅴ )的方法。在0 1mol·L-1柠檬酸介质 (pH =3 1)中选择性测定As(Ⅲ ) ,然后用L 半胱氨酸流动注射在线还原As(Ⅴ )后测定总砷 ,由二者之差求得As(Ⅴ )。设计了在线还原及氢化物发生流路和操作程序 ,选择了各项化学条件和流路参数。As(Ⅲ )和As(Ⅴ )的检出限 (3σ)分别为 0 11和 0 0 7ng·mL-1。对于 10ng·mL-1As(Ⅲ )溶液 ,连续7次测定得精密度 (RSD)为 1 43% ,应用于实际土壤样品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在 82 %~ 10 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