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予 《数学通报》2001,(8):41-44
交 流从学前班到 1 2年级的教学大纲应该使所有的学生能够 :●通过交流组织和巩固数学思维 ;●与同学、教师和其他人进行清楚的数学交流 ;●分析和评价别人的数学思维和策略 ;●使用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述数学思想 .当要求学生相互交流他们所学习的数学时———向同学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或者提出尚有困惑的问题———学生会因此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 ,重新组织以巩固其数学思维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连贯、清楚的表达 .当他们更成熟一些的时候 ,教师应当要求其论证方式符合既定的规则 ,…  相似文献   

2.
神奇的预言     
曾洪根 《数学大王》2017,(10):14-15
数学活动课上,麦斯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数学魔术.他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自豪地说:“我有预言能力,大家信不信?” “麦斯,你现在吹牛都不打草稿了啊?哈哈!” “就是,你要有预言能力,我还能飞呢!” …… 对麦斯的预言能力,大部分同学都持怀疑态度,大家在底下嘀嘀咕咕地议论着.  相似文献   

3.
数学——不仅仅需要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志鸣 《大学数学》2003,19(5):31-33
每一个初中生从学习平面几何那一天开始就不断地接受逻辑上的严密性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养成了严格地按照逻辑原理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甚至在公众当中也常常把思维清晰、表达有条理的人戏称为"有数学脑瓜".这些事实显然可以说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长期努力的结果.笔者在本文中将讨论另一方面的问题,即我们是否应该同时告诉学生们,数学不仅仅需要逻辑.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后答疑是日常数学教学的一个环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越发凸现和清晰 .重视课后答疑 ,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所带的 2 0 0 2届高三 (4 )班 51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平均分 1 2 6.5分的好成绩 ,这与我在高中三年中 ,把课后答疑落到实处是分不开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供同行参考 .体会之一 数学课后答疑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当今,学校教育显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对所有知识的需求,但能够且必须使学生具备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自学能力.而自学的主要形式就是阅读,核心就是阅读能力.一、问题的提出笔者是一位从教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时地有好学的学生来问问题,可当我把题目读完时,很多次,学生告诉我:老师,我会了,你不用讲了.其实是他们不会“读题”.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由此,我对自己所带的两个高一班学生进行了数学阅读现状调查.结果是,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数学,只要上课听老师讲解,课后多做些习题就可以了.他们平时基本上不看…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猜想、验证的能力.近几年各地市中考试题中都有考查学生猜想能力的题目.究竟什么是数学猜想?我们如何进行数学猜想呢?当代深负众望的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教授指出:“数学的创造过程是与任何其他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做出详细证明之前,你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这段话告诉我们,数学教科书中那些精辟的结论,深刻的定理,巧妙的证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相似文献   

7.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目前数学教育界比较认同的一类问题,它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它给学生的数学学习于探索的空间,使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探索的过程.一、借用开放性趣味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新知识的导入中,巧设趣味性的,新颖奇特的开放性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六年级代数式的课题引入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每一个同学心里想一个10以内的数,按如下要求心算,把结果记在心里:“把你想的这个数加上7,再乘以2,再减去6,再除以2,再减去原来的那…  相似文献   

8.
做一道简单的几何题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当你突然从所做的一道题目中获得灵感,接着做出一个发明作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是不是会感到特别兴奋.这足以使你从椅子上跳起来,然后告诉周围的同学,你有一项伟大的发明……  相似文献   

9.
刘骅 《中学数学》2012,(12):15+17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建模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点,强化数学建模的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但许多同学在数学建模时不得法,导致失分严重.下面结合具体例题,分类解析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应用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0引入研究者:你认为什么叫做“数学好”?Z同学:成绩好吧,数感比较强,总之一看题目就秒懂,反应快吧,还能讲清楚步骤……研究者:那你觉得谁的数学好?Z同学:D同学,因为我们的小组讨论基本都是他负责汇报.研究者:那你认为自己数学好吗?Z同学:不好,我不喜欢数学,我也搞不定数学……1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1.
1 课题的背景与功能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以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公式y=a(1 +r%) x与方程、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知识有内在联系 ,能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题不但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增长率的知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但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模型化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增长率的知识 ,对增长率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学生学了…  相似文献   

12.
牛顿曾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牛顿的这句名言对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同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你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不妨从问题所呈现的情景中,大胆地做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猜想,  相似文献   

13.
数学其自身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 ,使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 ,乏味 ,甚至讨厌数学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数学的魅力和美展示给我们的学生 ,使他们真正地喜欢数学 ,主动地学习数学 .一、化难为易 ,轻轻松松学数学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高深 ,觉得不是学数学的料 ,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老师平时也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与精力 ,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 .我认为解决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抽象、太难学 .在教给学生新知识时 ,先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相关联的熟悉事物是什…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学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日听一位教授谈到斯坦福校长办学经验之一是鼓励创新,并且提到学生的自学能力50%是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的.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不是大人而是比他大一点或同龄的孩子.而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交流过程,如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的交流.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发表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中明确地把数学交流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素养的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他们会数学交流.但在我国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对此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往往围绕"高考会考的问题"满堂灌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了问题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合作性.本文拟结合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一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交流"教学.  相似文献   

15.
牛顿曾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牛顿的这句名言对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同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当你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不妨从问题所呈现的情景中,大胆地做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猜想,再依此进行小心缜密的求证,或许问题的解决就会水到渠成,抑或一个新的数学结论就此诞生.此时此刻,你就能领略数学探究带来的成就感,享受一种赏心的愉悦和温馨.  相似文献   

16.
数学交流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能力的培养过程,更在于它是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真正认识这一点,才能将数学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必须认识到数学交流对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交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采用“预问问题教学法”进行课外辅导教学 .预问问题法 ,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把碰到的问题 ,经过反复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抄下来 ,给科代表统一收交给老师或由自己亲自交给老师 ,让老师思考后“第二天”给学生作答的一种课外辅导教学方法 .它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去发现问题 ,问懂问题 ,并让老师对每个问题都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并在有限的辅导时间内辅导更多学生 .1 预问问题教学辅导的步骤(1 )发现问题 .激励、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有质量和适合自己认知能力的问题 .(2 )预问问题 .把问题先抄好后交给老师 ,以供老师统筹安排 .(3)解决问题 .向学生讲解问题 ,为学生释疑 .(4)巩固问题 .当学生乙来问老师的问题是学生甲已问过的问题时 ,则指派乙去问学生甲 ,当学生丙再来问此题时 ,则指派丙去问学生乙 ,由甲向乙讲解 ,乙向丙讲解…… .这样 ,学生在给别人讲解时 ,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明白 ,还帮助老师辅导了其他学生 .2 预问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2 .1 鼓励学生问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  相似文献   

18.
《数学通报》1 997年第 1 0期 1 0月号数学问题1 1 0 0题是 :在△ABC中 ,∠C =90°,∠A =30° ,BC =1 ,正△PQR的顶点分别位于△ABC的三边上 ,求△PQR的最小边长 .笔者在教学中 ,经常引用《数学通报》中《数学问题》栏中的题目 ,把它们作为例题、习题、考题 ,介绍给学生 .笔者认为 1 1 0 0题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把它作为一份综合试卷的一个解答题 ,从考试结果来看 ,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能正确解答此题 .解答正确的同学所使用的方法是下述五种解题方法中的 1、2、4,其中只有一个同学使用解法 4,全班没有同学使用解法 3和解法 5.…  相似文献   

19.
在各地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中,较多地出现了以图形或统计表的形式给出的数学应用问题,此类题目形式新颖、优美,题干简洁明了,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以图形的形式显示信息 例1 甲同学家到乙同学家的途中有一公园,甲到公园与乙到公园的距离都是2(km),甲10时出发前往乙家,并于11时到达乙家,经过路程y(km)与时间x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中,基本活动经验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验参与的数学活动是不能深刻持久的,学生的所获是很难融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去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他们固有的经验入手,设置基于经验之上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的认知在固有经验上自然延续.本文将结合"角的表示"教学片断,谈谈基于经验自然延续的教学,希望能引发您的思考.一、"角的表示"教学片断及简析1.回顾旧知,用交流唤醒经验教师:(投影一个点)这里有一个点,你能给它起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