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获取知识,进一步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试结合自己的做法谈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一、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和兴趣很多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把课本当成练习册使用,认为只有语文、外语等课本才需要阅读。为了克服学生中的这一偏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尽早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对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就应进行阅读数学书的训练和培养,并对阅读提出一定的要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1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的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上,对于课本中的例习题,教师若善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都将大有裨益.本文以一道课本例习题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课本习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思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把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并落实于平时的教育教学的实际之中?笔者在<不等式的证明>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课本例习题,在探究课本例习题的过程中去质疑、去思考、去发现.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表明:数学教学以课本为本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5.
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度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若对课本例题再进行改造与深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对课本中的某些例题或习题进行必要的改造或扩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提高应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现以初中平几二册课本中的几道习题为例,谈谈几何习题的改造与扩展.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教材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变式教学是进行探究能力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有本有源,学生感到亲近,师生容易勾通,能充分发挥教材载体的优势作用.对数学问题进行变式多有条件变式、结论变式、图形变式或综合变式.我们在上完人教版八上全等三角形一章后的复习课中,对课本一道习题进行变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根据地.开展课本典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重视课本的再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课本题与高考题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看清问题的本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课本中的一个例题,解决两道高考试题,以期对如何高效组织高考复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黄开良 《数学通报》2005,44(3):45-46
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习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度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教材,抓住课本典型的习题,与学生共同分析,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同学们驾驶课本知识的能力.下面以一道立体几何题为例,说明怎样对习题进行研讨,如何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若能注意结合教材,选择一些较好的例题或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逐步适应解探究性的高考题型作好铺垫。可谓是一举多得。今以解析几何课本P99练习8为例  相似文献   

11.
周红永 《中学数学》2023,(24):14-15
<正>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课标的落实,要以课本为载体.教学中以课本例题或练习题为基础,细解读,精加工,再重组,实现知识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结构知识的引领下唤醒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发展.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在认知过程分类中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分析指的是一种系统性思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的联系,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  相似文献   

12.
探索型试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次类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不仅注重数学实践应用、动手探究的培养,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想方法的渗透,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以2011年中考试题为例就各种类型加以归类说明.  相似文献   

13.
杨雪峰 《数学之友》2022,(23):57-59
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当前教育背景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和培养,导致很多学生数学运算的基本能力较弱,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效果不佳.运算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算的精准性.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三角函数后,我们组织学生分小组对一道课本习题进行专题探究(借助图形计算器),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探究这个问题后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对本题进行再拓展、再探究(探究2中的方法均为学生展示的成果),目的是充分发挥课本中"探究·拓展"这类问题的探究功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探究问题,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善于交流思想,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任务,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与复习中,对课本的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引申拓广,常可获得形式新颖、综合性强并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而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没有了课本的“束缚”,可以“大显身手”了,使得教科书的地位似乎不再显赫.学生听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课,又有太多的教辅材料可以操练,似乎也“没有必要”再去细嚼教科书了.但是通过教学实践,用好数学课本,以教材作为教与学之本,可以帮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的生动过程,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实破口.为此,我们研究了国内外多种以自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汲取各家之长的同时也感到,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以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为主要目标.而读课本,从课本中直接获得结论,是理解别人的思维(当...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素质 .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中有不少例题内涵丰富 ,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寻常的作用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如能对一些例题加以延伸和拓展 ,则能使学生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沟通知识的联系、开拓思路、优化思维品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1.改变题设 ,变封闭性问题为开放性问题 .1 .1 改变已知条件 ,结论不变课本例题中已知条件含有非实质性限制条件 ,使数学问题呈现单一…  相似文献   

19.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将于1984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二年级全学年使用。总的来说,初中《代数》课本的修订,是在原《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的代数部分的基础上,基本保持原有体系、内容变动不大,从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参考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经验和意见,适当作了些调整与改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香,初中二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负担比较重,其中代数课的内容也偏多,有些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也偏高。为了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初中《代数》第三册在修订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习题课不同于概念课,它不仅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技能,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纵观每年的高考试题,均会发现很多试题源于课本习题的改编.在习题课中,教师用好课本习题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课本习题的变式进行教学,通过选用典型性的习题,适当、有机地对习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挖掘、延伸,习题所具有的思想性、基础性、引领性等特性,不仅能够令学生对所学知识耳目一新,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跳出“题海”,真正掌握数学的核心知识,把握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