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常运用“ab=0a=0或b=0”原理解题,如解方程2x~2-5x 2=0(2x-1)(x-2)=02x-1=0或x-2=0方程的解为{1/2,2},即是两个“选择方程”解的并集。在这里,分别解两个“选择方程”时,似乎彼此不管,总是这样吗?试看下例: 解方程:①(2x~2-5x 2)(x-2)~0=0; ②(tgx 1)(arcsinx-π/3)=0, 解①由原方程得2x~2-5x 2=0或(x-2)~0=0。由第一个方程得x=1/2、2,第二个方程  相似文献   

2.
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我发现“不解方程,求作一个新方程使各根是原方程各根的k倍的新方程与原方程间的系数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不解方程x2+11x+12=0,求作一个新方程使其各根分别为原方程各根的3倍.解的结果为x2+33x+108=0,即为x2+3×11x+32×12=0.经反复验证是正确的.证明如下:设方程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b,x1x2=c.∴kx1+kx2=  相似文献   

3.
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第四版 )上册第 1 0 3— 1 0 4页有一道例 8“求曲线 y=x32 的通过点 (5,1 1 )的切线方程。”书中的解过程为 :“解 :设节点为 (x0 ,y0 ) ,则切线的斜率为y′| x=x0 =32 x | x=x0 =32 x0于是所求切线方程可设为y -y0 =32 x0 (x -x0 ) (1 )切点 (x0 ,y0 )在曲线 y=x32 上 ,故有y0 =x032 (2 )切线 (1 )通过点 (5,1 1 ) ,故有1 1 -y0 =32 x0 (5-x0 ) (3)  求解方程 (2 )及 (3)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 x0 =4,y0 =8,代入 (1 )式并化简 ,即得所求切线方程为3x -y -4 =0 .”  该题是过曲线外一点求切线问题。显然 ,过曲线 y…  相似文献   

4.
求解超越方程(指数、对数、三角、反三角方程),特别是合参数的方程,一般用等价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转化为代数方程求解.下面拟通过一道例题来探讨有关转化策略.例已知关于x的方程lg(ax)=2lg(x—1),(1)求a为何值时方程有解;(2)求出方程的解.(1986年广东省高考题改编)分析(1)即求方程有解的充分条件;(2)即求在(1)中条件下的解.原方程等价于即其中①、②两式成立,则ax>0必成立.故③式可舍.这样原问题等价于:(1)求a的范围使厂~、T_“”(。)”IxlM0成立;(2)求出(。)式中方程的解.说明上面通过把原…  相似文献   

5.
現行高中代数課本第二册有这样一个指数方程 x~x=x,它的解是x=±1。問題是这样:解指数方程时,通例是利用取对数的方法;而在这題中,用这种方法必然会失去x=-1这一个解。有的人干脆叫学生去“观察”,这是很难說服学生的。我的解法如下: 1.假設x>0,那么,两边取对数,就得log x~x=log x,即 x log x=log x,移項 (x-1)log x=0,如果 x-1=0,那么x=1,如果 log x=0,那么x=1。 2.假設x<0(通常如果指数中含有未知数,习慣上我們总限制底数为正,但如将函数x~x之定义域适当限制,則仍可使x~x有意义——編者註)x=0显見不合原方程),令x=-y,那么y>0,原方程变为  相似文献   

6.
王辉 《中学数学》2002,(12):21-22
在求解某些题目的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根据题目的自身特点去研究其解法 ,将会使解题过程简单化、明了化 .本文通过构建圆锥曲线模型的方法 ,来例谈解题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技巧 .1 解方程例 1 解方程x2 6x 1 1 x2 - 6x 1 1 =1 0 .解 原方程变形为(x 3 ) 2 2 (x - 3 ) 2 2 =1 0 ,将方程中的常数“2”看作变量 ,即令2 =y2 , 则(x 3 ) 2 y2 (x - 3 ) 2 y2 =1 0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这个方程表示以F1(- 3 ,0 ) ,F2 (3 ,0 )为焦点 ,长轴长为 1 0的椭圆 ,其方程为  x22 5 y21 6=1 ,再将 y2 =2代入后 ,求得原方程的解为  x =± 54 1…  相似文献   

7.
例1(2011年辽宁·大连卷)解方程5x-2+1=x-12-x.一般解法方程两边同乘(x-2),得5+(x-2)=-(x-1).解得x=-1.检验x=-1时,x-2=-3≠0,x=-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另类解法原方程可变为5x-2+1-x-12-x=0.即5x-2+x-2x-2+x-1x-2=0.即2x+2x-2=0.则有2x+2=0,且x-2≠0,故x=-1.点评第一种办法在去分母后变成整式方程,而整式方程与原分式方程可能不"同解"(即"整式方程的根"对于原分式方程可能是"增根(此时的根会让分母为0)"),因此必须"验根";  相似文献   

8.
引例解不等式 . 错解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即 解得x≥4,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4}. 剖析显然当x=-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为什么漏掉x=-1这个解呢?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原不等式中的“≥”号具有不等和相等的双重性.要注意:同解定理“不等式F(x) 与不等式组 同解”中的不等号是“>”,而不是“≥”.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的一本数学复习资料中,有一道关于含向量的方程的解的存在性的问题.下面在该题求解的基础上探讨一下怎样判断和解含向量的方程.  题目 已知a,b,c为非零向量且a⊥b,x∈R,x1,x2 是方程ax2 + bx + c=0的两实根,求证:x1=x2 .1 解法探讨错解 因为a⊥b则a·b=0 .b·(ax2 + bx+ c) =0 ,(b·a) x2 + b2 x+ b·c=0 ,∴ x=- b·cb2 .故,原方程只有唯一解,所以x1=x2 .错因分析 “将原方程两边同点乘b”,不是同解变形.b·(ax2 + b·x+ c) =0成立时,除了ax2 + bx+ c=0外,还有可能是b⊥(ax2 + bx+ c) .所以- (b·c) / b2不一定是原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10.
一构造函数解决方程问题求解某些特殊方程 ,有时若将方程视为以未知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运用函数观点来分析 ,可以变难为易 ,化繁为简 ,使问题的解决来得干净利落 ,简捷明快 .例 1 解方程3 x -2 + 3 2x + 1+ 3x -1=0 .解 令t =x -2 ,则原方程变为3 t+ 3 2t+ 5 + 3t+ 5 =0 .即  3 2t + 5 + 2t + 5 =-(3 t +t)①设 f(t) =3 t +t,则方程①即为f(2t + 5 ) =-f(t) ②易知 f(t)为奇函数 ,且在R上单调递增 ,故②式变为 f(2t+ 5 ) =f(-t) ,于是有 2t+ 5= -t,解得t =-53 ,所以x -2 =-53 ,即x=13 ,故原方程的解为x =13 .二构造函数求最值观察、联想…  相似文献   

11.
增根与无解是分式方程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同学们常常会对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现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1解方程6/x-1-x+5/x(x-1)+3x=0.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x-1),得6x-(x+5)+3(x-1)=0.解这个方程,得x=1.经检验,当x=1时,原方程无意义,所以x=1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围绕一个方程,做为一个高三学生汇报自己如何读数学书籍的初步体会,敬请老师们指正。试证含有x,y的不定方程: x~2-2y~2=1有无穷多组(正)整数解。现把“格点和面积”书中证明过程摘录如下: “显然x~2-2y~2=1有解x=3,y=2, 即 (3+2 2~(1/2)(3-2 2~(1/2))=1。平方并化简,得(17+12 2~(1/2))(17-12 2~(1/2)=1, 即 17~2-2×12~2=1。即 x=17,y=12,是另一组解。取立方,四次方……,即得无穷多组解。”这个证明,实际上提供了不定方程x~2-2y~2=1的解法。一开始,感到这种解法非常巧妙。仿照这种方法,试解了方程x~2-2y~2=-1。显然,x=1,y=1,是这个方程的一组自然数解(以下“自然数解”均写“解”)。随后发现,必须将原方程两边立方,才能得到第二组解x=7,y=5。以后便是五次方,七次方…。这样,便初步掌握了这种类型的方程的解法。在翻阅一本名叫《趣味的数和图》时,其中第一章“趣味的数字”里有一题:  相似文献   

13.
“一般向特殊”的推理称作演绎推理,一个公式在特值(或部分特值)下的应用称作演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公式的演绎应用,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培养能力,都是有益的事。对不等式 x~2+y~2+z~2≥xy+yz+zx(当且仅当x=y=z时取等式)作演绎变换,如取 z=c(常数),可得不等式 x~2+y~2+c~2≥xy+c(x+y) (当且仅当x=y=c时取等号)。这个“演绎不等式”有多种用途。例1 (解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解方程 9x~2+6xy+4y~2-3cx+2cy+c~2=0。解原方程化为 (3x)~2+(-2y)~2+c~2 =(3x)(-2y)+c(3x-2y)。由演译不等式可知,等号成立的条件是:3x=-2y=c。故原方程的解为  相似文献   

14.
一、运用不正确的检验方法例1 解方程6/(x2-1)-3/(x-1)=2/(x 1).错解去分母,得6-3(x 1)=2(x-1).整理,得 -5x=-5, 即 x=1.检验把x=1代入原式去分母后所得方程6-3(x 1)=2(x-1)中, 左边=0,右边=0.所以,x=1是原方程的根.  相似文献   

15.
设 n个数据 x1,x2 ,… ,xn 的平均数为 x,则其方差为S2 =1n[( x1- x) 2 ( x2 - x) 2 … ( xn - x) 2 ]=1n[( x21 x22 … x2n) - 1n .( x1 x2 … xn) 2 ].显然 S2 ≥ 0 (当且仅当 x1=x2 =… =xn= x时取等号 ) .合理地灵活应用这一公式 ,可简捷、巧妙地解方程组 ,其思路独特 ,功效奇妙 .例 1 解方程组x 1 y - 1 =6 ,x y =1 8.解 ∵  x 1 ,y - 1的方差是S2 =12 [( x 1 ) 2 ( y - 1 ) 2 -12 ( x 1 y - 1 ) 2 ]=0 ,∴  x 1 =y - 1 =3.解此方程 ,并检验 ,得方程组的解为x =8,  y =1 0 .例 2 求方…  相似文献   

16.
方程章节中有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类型的题目,我们对此类题目的解法来做一个归纳.1.已知关于x的方程(m-2)x2-2(m-1)x+m+1=0,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数根?分析:当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带有字母时,一定要考虑到它为零的情况.解:1)当m-2=0,即m=2时,x=23.2)当m-2≠0,即m≠2时Δ=4(m-1)2-4(m-2)(m+1)=4(-m+3)≥0.所以m≤3.2.关于x的方程x2-k1-x2x-x=kxx+1只有一个解,试求k的值.分析:所谓方程只有一个解包含下列几种情况:当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1°两次项系数为0,原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情况;2°.原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且△=0的情况;3°方程有…  相似文献   

17.
题:解方程组解:观察方程组的特征易看出左边相加有1 (1 y)(1 z),且右边相加为1,故有如下简捷解法: ① ②,整理得:(1 y)(1 z)=0, ∴1 y=0,1 z=0,即y=-1,z=-1 故原主程组的解为{y=-1,z=-1。} 由上述方程组及其解,我们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韦达定理之逆定理的一个反例: 原主程组实际为:{yz=4 y z=-5} 由韦达定理逆定理知满足此方程组即满足原方程组的y、z之(实数)值应为方程x~2 5x 4=0的两根; 从上述原方程组的解显见y=-1,z=-1,则有x~2 5x 4=0有二重根,应有△=0;  相似文献   

18.
这是现行初中代数教材上的一道习题: 解关于x的方程 (a-x)~(1/2)(x-b)~(1/2)=(a-b)~(1/2)(A) 限制在条件a≥b,b≤x≤a下,将(A)两边平方,得 2(a-x)(x-b)~(1/2)=0。方程的两根是x=a或x=b。研究了(A)型方程的特点后来解这类无理方程是相当简捷的.现举数例如下。例1 解方程(100-x)~(1/2)+(x-64)~(1/2)=6。解:将原方程化为(A)型:  相似文献   

19.
求解底数与指数均有未知数的方程是有较大难度的,笔者发现一些文献求解这类方程时仅限于猜出答案,也没有注意定义域问题,所以解答不严谨.本文将分析这样的三道题目.题1(见专著[1]第66页的第2题)(指数方程)试解方程:x(x2-1)=3.(提出人:广东大埔高陂方丁)解 设x=√y(x可为有理数或无理数),x2=y,故原方程变为(√y)y-1=3,即y(y-1)=3(3-)以,因此y=3,即x2=3,所以x=±√3.以√3或-√3代入原方程均符合,故本题的解答有两个,即x=√3及x=-√3.笔者先给出该题的完整解答:显然解x≠0.我们先看x>0的情形.设f(x)=x(x2-1)(x>0),得f′(x)=[e(x2-1)lnx]′=x(x2-1)(2xlnx-1/x)(x>0)又设g(x)=2xlnx+x-1/x(x>0),得g'(x)=2lnx+x-2+3(x>0),gn(x)=2/x3(x+1)(x-1)(x>0).  相似文献   

20.
高适 《中学数学》2001,(9):27-28
一次上复习课时 ,同学们遇到一道题 :解方程 :x - 1 - x 1x - 1 x 1 =x - 3.解 方程左端分母有理化 ,并整理 ,得x - 1 . x 1 =2 x - 3,平方 ,化为有理方程3x2 - 1 2 x 1 0 =0 .解之得  x1=6 63,  x2 =6 - 63.下面一步是验根 .初中《代数》第三册P1 30介绍的方法是把求得的根化入原方程检验 .这里把 x1、x2 直接代入原方程后 ,显然要作繁琐的计算 ,其麻烦的程度超过了解方程 ,而且容易出错 ,到此同学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问老师 :“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回答是肯定的 ,本文给出一个无理方程的简便易行的验根方法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