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为r′及r,母线长为l,下底圆周上有一点A,求出A点出发绕圆台侧面一周再回到A点的最短距离。这个问题与六年制高中《立体几何》第128页的第20题是同一类问题,但有所不同。一般地,  相似文献   

2.
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是 r′、r,AB是侧面母线 ,长为 l,求由 A点绕圆台侧面一周到 B点的最短距离 .现讨论如下 :如图 1,把圆台沿侧面母线剪开 ,得展开图扇环 ABB′A′,θ为圆心角 ,则θ =r - r′l .2π,由弧长公式得方程组  (l SB)θ =2πr,SB .θ=2πr′,解得  SB =lr′r - r  相似文献   

3.
A题组新编1.(翁华木)(1)将边长为为2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起来,使顶点A在底面BCD上的射影恰好是△BCD的外心O,如图1所示,则AO=;又若P是侧面ABD上的一动点,点P到平面BCD的距离与到点A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用文字描述轨迹的形状,下同)图1(2)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起来,使顶点A在底面BCD上的射影恰好是△BCD的重心G,如图2所示,则AG=;又若P是侧面ABD上的一动点,点P到平面BCD的距离与到点A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图2(3)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起来,使顶点A在底面BCD上的射影恰好是△BCD的内心I,如图3所示,则AI=;又若P是侧面ABD上的一动点,点P到平面BCD的距离与到点A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图3图42.(王志海董云波)如图4所示,已知圆C:(x+1)2+y2=8,定点A(1,0),M为圆上一动点,点P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AM=2AP,NP·AM=0,点N的轨迹为曲线E.(1)求曲线E的方程;(2)若直线y=kx+k2+1与(1)中所求点N的轨迹E交于不同两点F、H,O是坐标原点,且...  相似文献   

4.
所谓圆台缺是指一个圆台与一个平面相截后所剩的立体图形,同时我们假定平面与圆台大圆相交一点.本文目的是在已知大圆半径 R、小圆半径 r、倾角(?)和斜角α的条件下,求圆台缺的体积.  相似文献   

5.
智慧窗     
1.巧算侧面积 如图所示,A是一节斜圆柱形的烟囱.它的一个底面与轴垂直,半径是R,另一个底面与轴斜交。如果烟囱的最短母线长为l1,最长母线长为l2,求这节烟囱的侧面积.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立体几何》复习参考题二第20题是: (1)有一个圆锥如图1,它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在母线SA上有一点B,AB=a,求由A绕圆锥一周到B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台所得性质及应用侯守一,刘文博(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一中300350)性质设圆台的底面半径分别为r1,r3,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半径为r2,且r1<r2<r3,截面将圆台分成上、下两部分,其高分别为ht,h2:侧面面积分别为S1,S2;...  相似文献   

8.
A 题组新编   1.(翁华木)(1)将边长为为2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起来,使顶点A在底面BCD上的射影恰好是△BCD的外心O,如图1所示,则AO=_____;又若P是侧面ABD上的一动点,点P到平面BCD的距离与到点A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用文字描述轨迹的形状,下同)……  相似文献   

9.
先看以下一个问题: 题目高为2m,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截成形状相同的两个几何体(如图1所示),现将实体部分(下半部分)的侧面沿母线AB剪开,则这侧面展开图是( ).  相似文献   

10.
高级中学《立体几何》(甲种本)P_(128)的复习参考题二,B组的第20题是:有一个圆锥如图,它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在母线SA上有一点B,AB=α,求由A绕圆锥一周到B的最短距离是多少?教学参考书(浙江教育学院吴新萃编)给出了解答: 解:将圆锥沿母线SA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学习中 ,若经常总结一些问题 ,则对于灵活解题 ,促进学习水平提高都是有益的 ,同时也与现在中学数学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相一致 .为此本文介绍圆台特征量的一组性质及其证明 ,并说明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供同学们参考 .性质 1 圆台的母线与较大的底面所成的角为θ ,侧面展开图扇环的圆心角为 φ ,则 φ =2π·cosθ .证 设圆台两底半径分别为r和R (r <R) ,母线为l,则 φ =R -rl ·2π .由题设知 :cosθ=R -rl ,代入上式得φ =2π·cosθ .性质 2 圆台的母线与较大的底面成θ角 ,…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高考全国卷数学(理)第(20)题是: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B⊥AD,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底面为菱形,侧面PAD与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120°.(Ⅰ)求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Ⅱ)求面APB与面BP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刘光清 《数学通讯》2004,(9M):19-19
题目 一圆柱体碳棒的侧面自下而上共缠绕了几圈细铜丝(铜丝的直径忽略不计).若碳棒底面半径的r,高为h,侧绕在碳棒上铜丝的最短长度为  相似文献   

14.
1.设半径为1的球内切于一个直圆锥.圓锥高为h,底面的圓半径为r.求h与r之间的关系式,并求此直圆锥的体积V的最小值. 解记此直圆锥的顶点为P,底面圆心为O,内切球心为C.取一个切点为T,PT延长线交底面圆周上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立体几何》课本第82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例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θ°. 求证:θ=r/l·360. 本题的证明是利用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半径(圆锥母线长l)、弧长(圆锥底面圆周长2πl)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的,同学们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如果同学们仔细反思和联想(如图1),不难发现r/l即为cos a(其中a为圆锥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 所以由此题结论还可得到 cos a=r/l=θ/360,而 、r 二冗厂”厂 匕刀厂“otXcoso二 口了一 …  相似文献   

16.
韩琦 《数学通报》2005,44(6):29-30
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O和圆内一定点A,且OA=a.折叠纸片,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A点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法,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点的集合.  相似文献   

17.
<正>寻求多面体和旋转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充分利用其侧面展开图,将立体问题平面化,现略举几例.例1如图1,已知正四面体A―BCD,其棱长为1,P、Q分别为AB、CD上的两点,且AP=CQ=λ(0<λ<1),求在四面体侧面上从P到Q的最短距离.解由对称性可知,在侧面上P到Q只须考虑以下两种情况:(1)经过棱AC上一点到达Q;  相似文献   

18.
<正>上教版高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册22页第4题:已知A,B两点相距10厘米,动点P到点A的距离是它到点B的距离的3倍,求点P的轨迹.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在?平面轨迹?一书中,曾研究了众多的平面轨迹问题,其中有如下结果: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已知数的动点轨迹为直线或圆.  相似文献   

19.
巧构平面解析几何模型求无理函数的最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无理函数的最值常见的方法有代数换元法、三角换元法、导数法等.但是有一些无理函数因其解析式结构的特殊性,用以上常规的方法不易求其最值,若能仔细分析无理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点,数形结合,构造出相应的平面解析几何模型,利用其“形”的特征,可转化为求平面解析几何模型(曲线)上的一动点到模型外两定点的距离和(差)的最值,或动点与定点连线的斜率最值,或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该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值,从而暴露了问题的本质,使复杂抽象的函数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本文根据动点所属不同的平面解析几何模型,分类举例说明.1.动点在直线上…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1640年,费尔马提出如下问题:“在平面上给出A、B、C三点,求一点P使距离和PA+PB+PC达到最小.”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尔马问题”.特别地,点A、B、C三点不共线时,使PA+PB+PC最小的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文[1]把费马点问题推广到“两定点、一条定直线”的情形,下面笔者再对“费马点”问题做出如下推广:推广一在平面内,已知三条定直线l1、l2、l3,在平面内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l1、l2、l3的距离之和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