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学为例,从“研究初置,思路铺垫”“一题多问,纵横联系”“一题多变,开拓思维”“逐层递进,探究本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运用“一题一课”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常常会听到老师感叹“复习课难上”,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而学生则埋怨“复习课无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这样的复习教学,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进行知识技能的整理,一上课就发试卷,学生做完后,老师逐题讲解.循环往复,以题海代替复习;一种是对知识点简单重现后,将事先归纳好的题型一讲到底,试图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新课程和严格实行“五严”的今天,如何上好章节复习课,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研讨课题之一.章节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型,如何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怎样的复习方式,来提高复习效率,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整理出四种复习课模式:“炒冷饭”式、“蛋炒饭”式、“扬州炒饭”式、“美味佳肴”式.  相似文献   

4.
《数学通报》2019年第11期,张东老师撰文[1]“基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推进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应该要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解决问题向问题解决转变.”《数学通报》2020年第11期,蒋凯老师撰文[2]“借助问题留白演绎课堂精彩”,文章以课例介绍通过“化整为零”“添加条件”“自编自答”“自主选择”四个环节,开展“一题一课”复习课.但是,“一题一课”复习课教学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散乱多”,教学目标无序。  相似文献   

5.
胡生兵  李洪兵 《数学通讯》2023,(5):12-14+55
本文呈现“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主题复习的教学过程,教师立足“一题,一类,一课”的新课标主题活动设计思路和理念,基于一道题,借助变式教学,将一类题“串珠成线”,设计了一节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三主题复习课,很好地在主题活动中落实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6.
朱海峰 《数学之友》2022,(15):10-11
各级评优课、展示课中比较多见的是新授课,然而复习课却不太多见.有些复习课往往是选几道例题、配一些习题就开展训练,研究还有待深入.比如,选取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再如二次函数的复习,在不同阶段(章末、期末、中考)的复习课选取的复习内容也应该体现必要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丁益民 《数学通讯》2024,(2):5-7+15
针对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的单元复习课为例,具体阐释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建构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图来梳理知识,采用一境到底的教学组织方式来整合知识,实现对单元知识的再建构,发挥出单元复习课梳理整合、温故知新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考试题深化基础性考查,注重数学的本质与创造性思维,深入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高三二轮复习是学生提升能力、灵活思维的关键时期,可以在二轮复习中开展“一题一课”教学实践,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问题“结构”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对解题本质的“领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达成减量提质之效.  相似文献   

9.
上复习课难.上毕业班复习课更难。这是由复习课的特点决定的:内容多,时间少;新课题,旧知识.这一“多”一“少”,一“新”一“旧”,是上好复习课必须解决的两个矛盾。解决“多”与“少”的矛盾,必须注意复习内容的精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与“旧”的矛盾,必须讲求复习方法,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否  相似文献   

10.
不同阶段的中考复习,在教学任务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二轮专题复习的综合性相对应,一轮复习应凸显基础性,一般以知识点的梳理为教学任务.因此,在一轮复习课上,我们应以概念回顾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适量的解题训练帮助学生梳理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近期,笔者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为题开设了一节“起点和终点都是概念”首轮复习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节课和笔者的些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 型,是深化和提高学生对“三基”的认识,构建学 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的有 效途径.倘若在复习课中合理引入变式教学,能 有效地克服“知识疏理+例题选讲+归纳小结” 套路的不足.下面是笔者在高二年级一节复习 课的教学过程及其评述.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已知正方形ABCD与ABEF所在平面相 交于AB,AB=a,M,N分别为对角线AC,FB 上的动点,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分别由A、F出 发向C、B移动,试判断在整个移动过程中是否 总能保持MN平行于平面CBE,且有MN⊥ AB,证明你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2.
凌银 《中学数学》2023,(4):25-26+40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向思维的启发”新课改理念的启发下,探究式教学成为中考复习课“减负提质”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深挖一道题目,以一题串连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性学习.本文中以中考复习课“二次函数为基架的角度问题”为例,进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28日,睢宁县在一农村中学举行了一次初中数学“走乡村——真教研、真学习”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期末复习课教学为研讨主题,活动前一周提前告知课题,各学校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当日现场抽签,随机确定教师课堂展示.活动充满了较浓厚的“真教研、真学习”教研氛围,特别是活动中的一节“一次函数的复习”课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如何有效地梳理、应用、复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我市2013年九年级数学复习教学主题教研活动中的研究课,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课教学和这次活动的“关注学生学习,提高复习效率”的主题,笔者将重点放在正确理解新课标和准确把握复习内容上,突出第一轮复习学科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巩固性,重点关注复习课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设计.整节课沿着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实例出发,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概念、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章节复习课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这是通过整章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剖析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复习课存在教学内容多、重点难确定、过程难把控以及评价难掌握等问题,加之效果呈现慢、教师认同低等原因,导致章节复习课成为当前初中数学课型中最薄弱的课型.鉴于此,2015年10月21日,无锡市南长区教研室以初一第三章“代数式”的章节复习为课题,开展了初中数学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以此考查教师对章节复习课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借此引发教师深入思考并反思如何上好章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积极应对素养导向的高考评价改革,需要教师系统设计和稳健开展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工作.本文以“导数的几何意义”为例,从结构视域视角出发,通过“五环节”设计和“三举措”实施一轮复习课教学,夯实“四基”,提升“四能”,让关键能力在复习中得以巩固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学校在中考几何复习时,往往是一轮复习重复着学生在新授课期间所学内容的知识点、图形性质或判定的梳理,并链接着讲评各地中考几何题;二轮复习则将题型各异的几何题分类复习,如几何动态问题、几何开放题、几何新定义题、几何分类讨论题,等等.以上几何复习课的课型划分看似分门别类、面面俱到,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往往在一些归类复习时,选的几何题“形同而质异”,学生在这些几何习题的题海中训练之后,对一些经典几何图形问题的变式再练容易出现“似曾相识,仍需要长时间思考”,结果考试时间不够,造成解题障碍.笔者近年针对一些经典几何图形问题开展“一图一课”研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一个经典几何图形问题为例,概述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最后浅谈中考几何复习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学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把学过的知识再“炒一遍”,或以大量的习题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在这种复习中,只会做讲过的习题,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收获不大.因此复习课除了进行专题训练以外,也要尝试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系统的知识脉络,探求数学学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排列组合虽然不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 ,但其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等自成体系 ,难教好、学好难 ,现把笔者一堂全市性的示范课的全过程复述出来 ,供参考 .引言 :从今天开始 ,我们进入第十章的知识复习 ,首先 ,请大家总体回顾一下 ,本章从宏观上看 ,有哪几个知识板块 ?学生 1 :本章有三大知识板块 .(1 )排列与组合 ;(2 )二项式定理 ;(3)概率 .教师 :今天 ,我们只复习排列与组合 (板书课题 ) .请大家思考 ,研究排列与组合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学生 2 :理论基础是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教师 :什么叫做分类计数原理 ?学生 3:(略 )教师 :请思考…  相似文献   

20.
构建方法体系是高三复习课的重要目的,一题多变是构建方法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平面向量复习课为例,通过一题多变,探究平面向量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总结解题策略,构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