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循环论证症病例6。在△ABC中,BC、AC边上的中线AD、BE交于I,求证:AB边上的中线也通过点I。证明:∵任何三角形的三中线交于一点,而AD与BE只有一个交点,所以点I就是△ABC的重心,因此AB边上的中线必通过点I。病理分析:命题所要证明的实质上就是“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命题中的提法只是“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的另一表达形式,而证明过程中第一句话就以“三角形三中线交于一点”作为根据,这怎么可以呢?  相似文献   

2.
<正>"三点共线"是解析几何中的常见问题,本文通过一道课本习题,借以说明证明三点共线的几种常用方法.题目(新教材第二册(上)P44,T6)求证:A (1,3),B(5,7),C(10,12)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一道很常规的题目,但是它却能将许多知识联系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对锻炼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任意三角形内,三边中点,三高的垂足,以及连接顶点与垂心的三线段的中点,都在同一圆上,此圆即为三角形九点圆.三角形的九点圆是欧氏几何中著名的优美定理,被称为欧拉圆和费尔巴哈圆.本文试图把垂心改换为平面内的任意点,相应地把三条高线改换为过每个顶点各一条的共点直线组时,则将把三角形的九点圆有趣地推广为三角形的九点二次曲线.并具体讨论在不同的区域内得到的九点二次曲线.  相似文献   

4.
whc57是杨之先生在198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当n为奇数时,正n边形的任何三条或三条以上对角线在形内不共点(参见[1]).本文证明n为素数时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5.
在射影几何里,有一类问题要用笛沙格定理来证明,本文对这类问题给出相当简单的证明方法;用笛沙格定理证明的问题,一般是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或可归结为这两种类型的问题;而这两类问题有时又可以相互转化;例如:要证明A1A2,B1B2,C1C2三线共点,可转化为证明A1,A2,B1B2∩C1C2三点共线;反之亦然;笛沙格定理:如果两个三点形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则对应边的交点在一直线上;笛沙格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两个三点形对应边的交点在一直线上,则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1 证明三线共点问题在证明三线…  相似文献   

6.
三点共线是几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平面几何里,可以利用梅涅劳斯定理证明;在解析几何里,可以利用任意两点的斜率相等(斜率存在)证明;在立体几何里,可以利用公理2(若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相交,则他们有且仅有一条通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加以证明,足见三点共线问题在几何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周永良 《数学通讯》2001,(11):31-31
文[1]中作者证明了:当n为素数时,正n边形的任何三条或三条以上对角线在形内不共点.本文证明当n为奇数时,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从而完全解决了猜想whc57.本文沿用文[1]记号.  相似文献   

8.
陆基业 《数学通讯》2003,(18):46-46
高中数学新教材 (数学 )第一册 (下 )第111页有一例题 5 :已知A( -1,-1) ,B ( 1,3 ) ,C( 2 ,5 ) ,求证 :A ,B ,C三点共线 .这是一道证明三点共线的典型例题 ,笔者经过这一章的系统学习后发现 ,此类问题至少存在如下四种典型的证法 .证明方法 1:∵AB =( 2 ,4) ,AC =( 3 ,6) ,∴AC =3 ( 1,2 ) ,AB =2 ( 1,2 ) ,从而AB=23 AC ,故AB∥AC .而直线AB ,AC有公共点A ,∴A ,B ,C三点共线 .注 此种证法的关键是寻找实数λ ,使AB =λAC .方法 2 :∵AB =( 2 ,4) ,AC =( 3 ,6) ,而2× 6-4× 3 =0 ,∴AB∥AC ,而AB与AC有公共点 ,∴A ,…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教授在攻克计算机的可读性证明时创立了平面几何命题论证的“消点法” .众所周知 ,机器证明是现代数学 (计算机 )对科学的重大贡献 ,自吴文俊教授创立了吴方法之后 ,这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其证明方式仍是“纯机器”的———采用的是非常规的语言 ,不能被一般的人“读”懂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教授首创机器的可读性证明 ,使我国在机器证明这一尖端领域的研究水平无可置疑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是继“吴方法”之后更辉煌的成就 .有趣的是 ,机器证明中使用的“消点法”不仅适用于机器推理 ,而且还可“手工”操…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1640年,费尔马提出如下问题:“在平面上给出A、B、C三点,求一点P使距离和PA+PB+PC达到最小.”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尔马问题”.特别地,点A、B、C三点不共线时,使PA+PB+PC最小的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文[1]把费马点问题推广到“两定点、一条定直线”的情形,下面笔者再对“费马点”问题做出如下推广:推广一在平面内,已知三条定直线l1、l2、l3,在平面内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l1、l2、l3的距离之和最小.  相似文献   

11.
垂心四面体中四条高的垂足,四个面的重心及从各顶点与四面体的垂心连线的三等分点,共十二个点共球.试图把垂心改为四面体内的任意点,相应地把四条高线改换为过该点与每个顶点连线的共点直线组时,则将把垂心四面体的十二点球有趣地推广为四面体的十二点二次曲面.  相似文献   

12.
邱际春 《数学通讯》2021,(4):F0003-F0004
文[1]提出了一个涉及三点共线的几何命题,并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技巧性强.本文从点共线问题出发,分别利用Menelaus定理和角元Ceva定理重新证明数学问题2492,并溯源分析其本质,探究得出拓广的结论.数学问题2492已知,如图1,CD,BE交于G,并分别交AB、AC于J、K,DK交AB于H,EJ交AC于I,DI与EH交于F,证明:A、F、G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13.
平面几何中碰到如下一命题: 原命题 过圆外一点P作圆的两条切线PE、PF.BC为圆的一条直径(不过E、F点).分别连接切点与直径的两端点交于A、D两点(如图1).则点P、A、D三点共线且垂直于该直径. 此命题用纯平几知识证明有一定难度,而用解几证明不仅筒捷明了,而且发现此命  相似文献   

14.
在三端点区间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三端点区间数判断矩阵分解再集结从而转化为最优两端点判断矩阵.建立集结区间数信息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植物模拟生长算法进行三端点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最优集结区间的合成,在保持最有可能点的基础上(数学模型推导证明费马点将最有可能点包含在内)有效将三端点区间数进行集结,然后运用投影理论进行方案排序.算例结果表明,模拟植物生长算法不仅计算简单、灵活,而且弥补了原两端点区间数取值范围过大、重心不明确的缺陷,同时简化了三端点区间数权重排序问题,显示出人工智能算法在信息集结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仲济斋 《数学通讯》2000,(15):25-26
对于形如x1 ≤x≤x2 的不等式 ,如果利用定比分点公式来证明 ,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把x1 ,x ,x2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三点P1 ,P ,P2 ,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分点 ,由定比分点公式 :λ= P1 PPP2=x -x1 x2 -x.如果λ >0 ,则P是P1 P2 的内分点 ,此时x1 <x <x2 ;当λ =0时 ,有x =x1 ;当λ不存在时有x =x2 .因此当λ≥ 0时 ,即可证明x1 ≤x≤x2 .下面通过举例加以阐述 .例 1 已知 |a| <1,|b| <1.证明 :- 1<a b1 ab<1.证 设 - 1,a b1 ab,1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三点P1 ,P ,P2 ,P是P1 …  相似文献   

16.
在几何中证明三点共线,基本思路是先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第三点具有直线上点的性质,从而第三点也在直线上.在圆锥曲线中证明三点共线,那条定直线一般都是极线.关于极点和极线,有以下的定理:定理1在给定配极变换下,ξ为点x的极线的充要条件是x是直线ξ的极点.定理2(配极原理)如果点x的极线通过点y,则点y的极线必通过点x.定理3二次曲线的内接完全四点形的对角三角形是曲线的自极三点形.关于二次曲线,可以有:定理4[2]点不在二次曲线上,若存在两条切线,则两切点的连线就是该点的极线;若不  相似文献   

17.
空间中证明“点在线上”主要根据立几的公理二。其证法步骤如下: (1)分析出要证的直线是哪两个平面的交线; (2)再证明要证的点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3)由立几公理二,点必在线上。例1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若这三条交线两两相交,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分析:证三线共点可转化为证其中两线的  相似文献   

18.
教材第三册 (选修Ⅱ )“导数的概念”一节 ,讲到导数的几何意义时 ,给出了两个例题 (例 3、例 4 ,P114— 115 ) ,都是利用导数求曲线上某一点P处的切线 ,也就是求以P为切点的切线 ,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 .如果求过点P的切线 ,就得另当别论 ,点P处的切线当然是过点P的切线 ,但过P点的切线却未必是点P处的切线 ,因为P点可能不是切点 ,从而这样的切线可能不只一条 .为了便于比较 ,我们把教材中例 3(P114)的 (2 )求点P处的切线 ,改为求过点P的切线作为例题 .图 1 例题图例题 如图 1,已知曲线 y =13x3 上一点P 2 ,83,求过点P的切线方程 .解…  相似文献   

19.
记△ABC中x边上的中点为Gx,x∈{a,b,c}(a≥b≥c),Fx为a、b、c三边中除x边外的另两边所成折线长的中点.称Fx为相对于x边的折中点,线段FxGx为x边的折中线.文[1]证明了三角形的三条折中线共点(此点称为三角形的折心)以及折心的一些性质,且文[1]末提出了如下问题 设Fx是△ABC的折中点,Ix是x边对角的平分线与x边的交点,证明或否定:FaIa、FbIb、FcIc三线共点.笔者对此问题研究的结果是:对不等边三角形而言,以上三线不共点.证明 当a=b=c时,FaIa、FbIb、FcIc显然共点.下面对a≥b≥c(等号不同时成立)进行讨论.如图1,设FaIa与FbIb相交于…  相似文献   

20.
王明建 《数学通报》2007,46(3):63-63
在△ABC中,O,G,H分别是它的外心、重心、垂心,O,G,H三点共线,此线是著名科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故被命名为牛顿线,其中线段OH称为牛顿线段,对于牛顿线段有OG∶GH=1∶2;如果分别以三边AB,BC,CA为对称轴,作外心O的对称点,如图,记这些对称点分别为D′,D″,D,连结CD′,AD″,BD,我们得到如下定理定理在△ABC中,分别以三边AB,BC,CA为对称轴,作外心O的对称点,记这些对称点分别为D′,D″,D,连结CD′,AD″,BD,三条直线CD′,AD″,BD共点,设此点O′,称点O′为△ABC的边对称外心;此点是牛顿线的中点,且有OG∶GO′∶O′H=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