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主成份综合评价函数等方法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服务业(与农相关的服务业)产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发展呈区域差异性.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在种植业和牧业这两种传统农业方面发展较好,产值较高;南昌和九江在渔业和服务业等延拓农业方面的主成分得分靠前,延拓农业在这两个地区具有发展优势;景德镇、鹰潭、萍乡和新余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在最后几位,它们的农业产值整体偏低.同时,本文还对差异性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灰色系统中的关联分析方法,从动态角度出发,对河南省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河南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有主导地位,牧业对河南省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要,渔业发展相对落后,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发展不平衡.因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主成分的定义,给出了求解主成分的重要定理及性质的证明、对主要的性质进行了解释,归纳总结出求解主成分的步骤.在应用到评价学生成绩的例子中,借助统计软件SAS计算出每一个学生在各主成分的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各主成分的得分对学生在学科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说明,为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是国内较流行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里对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函数的五个质疑或断言,用主成分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的合理性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函数是果,主成分及其包含的信息是因,不能用它们包含的信息比较后推断,因果关联的它们既应分别深入分析,又应结合分析,效果会更好.并结合实例说明:具有合理性条件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改进步骤,更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受地理、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以及新疆各地的城镇化进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城镇化发展进行客观而综合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降维处理,得到了与新疆城镇化水平相关的三个主成分(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资源城镇化),给出了新疆20个城市的三个主成分得分,并对此加权得到了各城市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据此,总结了新疆各城市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各个城市应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充分把握对口支援和全国科技支疆机遇,推进新疆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发展的灰关联分析法张鸿雁,王树文(中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长沙,410083)农业经济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农业总产值能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它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这五大产业的产品总量,其大小...  相似文献   

7.
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县(市)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取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生活质量因子、投资因子和第三产业发展因子5个主因子,并基于主因子得分矩阵对18个县(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工业生产规模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农业发展实力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论文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县域经济,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能够较好地反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主成分分析法作多指标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很好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但须注意其适用性,也要对评价结果恰当地使用.如果样本太少,或者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则不适合使用;涉及到动态的价值型的指标评价问题必须作不变价在处理;如果仅仅是进行排序评价则只用一个主成分得分进行评价即可;若还要进行其他方面的分析,则在选取主成分个数时,只能选取特征根大于1所对应主成分;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一定要采取变权的方式进行;在对各主成分进行命名和特征概括时要首先考察各变量在不同主成分载荷的绝对值大小,在此基础上选择同一主成分上载荷较大的变量主成分命名和特征概括;如果要做倍比分析,则要把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映射到适当的正数区间,该区间的选择需要一定的经验,或者参照其他指标的倍比关系确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理论的因子分析模型,应用于解决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和研究.以中国服务业发展为例建立模型,用每个省份每年的因子综合得分作为元素,构造1行10列的因子综合得分向量,通过灰色理论的技术方法,计算每个省份的因子综合得分向量与最优因子综合得分向量的接近程度,来刻画各省份的服务业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大部分省份服务业发展的最优因子灰关联度都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
因子分析在京杭大运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水质的主因子,求出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各样本的因子得分及水质综合评分,据此对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各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Communicated by D.R.Brown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学习—遗忘效应的生产率降低损失索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项目很多具有重复性施工的特点,本文利用这种特点将学习-遗忘效应应用到平衡作业线(LOB)方法中,分析因为工程中断造成生产率的降低的现象,认为因生产率降低而导致工程工期的延长实际上超过工程实际中断的时间,最后以一个工程案例来说明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We give a treatment of the Weiertrass points of curves which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treatment by Laksov.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theith weight which makes the treatment easier and gives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gap sequence of an effective divisor and the weight at a point. Supported in part by NNSF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16.
Rendiconti del Circolo Matematico di Palermo Series 2 - A closed densely defined operatorT on a Banach spaceX is called normal, iff $$T \in [C^0 (\hat \not C)]$$ , i.e. there is a homomorphism...  相似文献   

17.
Every c-finite measure Μ on the set G of the lines on the plane such that $$(0){\text{ }}\mu {\text{(\{ g}} \in G:{\text{ }}P \in {\text{g\} ) = 0}}$$ for every point P?R 2 generates a pseudo-metric F on the plane when one puts F P 1, P 2= \(\tfrac{1}{2}\) μ({gG:g separates the points P 1 and P 2}) The pseudo-metrics which are generated in this way possess the property of linear additivity, that is F(P 1,P 3)=F(P 1,P 2)+F(P 2,P 3) for P 1,P 2,P 3 on a line, P 2 between P 1 and P 3, and are continuous with respect to the Euclidean topology in R 2 × R 2.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converse: every linear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s generated as above by some c-finite measure Μ on G for which (0) holds. The method of proof shows that values of linearly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nside every bounded convex polygon C are determined completely by the values of F on (δC)2. The representation of pseudo-metrics by measures is useful in derivation of inequalities for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18.
19.
We give some results concerning various generalized continuum cardinals. The results answer some natural questions which have arisen in preparing a new edition of 5 . To make the paper self‐contained we define all of the cardinal functions that enter into the theorems her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ncerning these new functions, and we formulate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on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